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对唐诗中的“风筝”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梳理,认为唐诗中的风筝不是“檐铃”和“铁马”,更不是以前的“纸鸢”,而是一种与“竖箜篌”相似的弦乐器。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2012,(30):65
"风筝不断线"最初是吴冠中先生在1983年《文艺研究》上发表的一篇创作笔记的题目。吴冠中在文中借风筝谈了自己对抽象绘画的看法。他认为,艺术家手中"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只有"风筝不断线,才能把握观众与作品的交流"。吴冠中艺术王国里那只"不断线的风筝",风筝线连着艺术与科学两大领域,连着他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无法割舍的家族亲情与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3.
放风筝     
正2014年5月1日晴今天正好放假,阳光灿烂,风和日丽,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真是放风筝的好时机。今天,爸爸正好给我买了一个"老鹰"风筝。我和伙伴们拿着"老鹰"风筝来到了操场,伙伴们的风筝美丽极了!有金色的"小鸟",长长的"蜈蚣",红色的"蜻蜓",可爱的"天线宝宝",美丽的"蝴蝶",还有……我迫不及待地放飞起来,拿着风筝快快地跑着,一边跑,一边放线,风筝慢慢地飞起来了,越飞越高,风筝乘着温暖的春风,悠闲地遨游在蔚蓝的天空中。它一会  相似文献   

4.
在《纪晓岚批点唐诗》中,可以梳理出纪晓岚唐诗文艺观。主要体现为:指出唐诗"气韵天成、兴象天然",对盛唐气象标举、敬仰;认为唐诗"雄浑开阔、深妙圆融",对唐诗意境首肯、探索;"论诗以世",对唐诗发展、诗风流变把握评价;"不压于盛名",对唐诗进行实事求是的批评。梳理纪晓岚唐诗文艺观,对纪晓岚研究、唐诗研究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界第一枚风筝邮票(前苏联1936年4月发行的"少先队为邮电事业做贡献"全套六枚中的10K面值的"清除电话线上的纸风筝",两名少先队员爬在房屋顶上清除缠绕在电话线上的风筝。)  相似文献   

6.
李雪连 《英语广场》2020,(27):18-21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唐诗选集,流传广泛且影响深远。《唐诗三百首》的译作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帮助国外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辉煌的历史文明。本文从刘宓庆翻译美学出发,通过形式系统中的语音层、词语层以及句段层和非形式系统的"情"与"志"、"意"与"象",对《唐诗三百首》许渊冲译本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频繁出现在唐诗中的"明月峡",集中分布在长江沿线。必须注意巴东明月峡的存在。注家所谓的朝天"明月峡"、巴县"明月峡",实际上多是这巴东"明月峡"或巴东三峡。孟浩然《入峡寄弟》中的"明月峡"也不是陈贻焮先生一再肯定的巴县"明月峡",且依此判定孟浩然"起码西至巴县"是不可靠的——至少该诗所指的是巴东"明月峡"。其实应视其为普通词组,理解为"明月下的峡谷"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好诗可以"吃",历代"吃"诗的人还真有呢!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年迈时就曾把诗当"早餐"吃",瞧:"船中活计只诗篇,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  相似文献   

9.
风筝     
风筝是我国古代人发明的。有人说,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中国的风筝大约在14世纪传入欧洲,这对后来的滑翔机和飞机的发明有着重要的作用。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在军事、通信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你知道风筝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今天是清明节。想起了唐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可能是最流行的唐诗之一。也许不是每个人都会背诵全诗,但大多数人会顺口地诵出这第一句。全诗四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  相似文献   

11.
栋梁 《初中生》2015,(31):28-31
风筝,亦称纸鹞、纸鸢,闽南语称风吹.古代称之为"鹞",北方谓之"鸢".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飘浮的制品.晚唐时,人们在纸鸢上加哨子,其鸣如筝如琴,故称"风筝"或"风琴". 一 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风筝的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改用竹子作为风筝的材质.  相似文献   

12.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中的"梁川",在当代各种出版物中多作"梁州"。但《韦苏州集》的两个宋本以及元、明、清的所在古籍版本均为"梁川",《瀛奎律髓》宋刻本及明清版本亦均为"梁川"。《唐诗三百首》的古籍版本,也是先有"梁川",后有"梁州"。"梁州"最早出现于《唐诗品汇》明刻本中,应为形近之讹。由于"梁川"讹为"梁州",还导致了"江汉"被曲解。  相似文献   

13.
有人根据新旧《唐书》中著录的《种芝经》和唐诗中的"芝田",认为唐代已有灵芝栽培技术。《种芝经》内容虽已不存,但从性质和年代相近的文献《种芝草法》和《太上灵宝芝草品》来看,文中不认为《种芝经》可以被视作唐代的灵芝栽培专著。而唐诗中的"芝田"一词实际上典出曹植的《洛神赋》,本义为仙人种芝草处,在唐诗中有时指虚渺的仙人种灵芝之田,有时指现实生活中的农家良田,但并无人工栽培灵芝之田的意思。加之唐代发展出的三种栽培大型真菌的技术均与灵芝无关,因此实际上唐代并未发展出人工栽培灵芝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丁伟 《中学生天地》2007,(11):42-45
一年一度的风筝节到了,草地上、广场中,放风筝的人们时而大呼小叫,时而手舞足蹈。空中的风筝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蝴蝶、老鹰、金鱼,还有机器猫小叮当,悠闲地在天空中飘荡着。放飞风筝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而制作风筝更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技艺。本期的"Fans有约"我们就请来两位大"帅哥",他们既是放风筝的高手,又是制作风筝的专家,他们各自还有一段和风筝有关的传奇经历呢!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风筝"意象为中心,考察风筝的产生、发展和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从意象叙事的角度出发,通过探索李渔在剧中对"风筝"意象超越前人的创建,来揭示"风筝"这一意象在剧中的独特的叙事功能和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6.
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腹中诗书",指的是你"装"进去的别人的东西。当然,要做到"腹有诗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得"熟读唐诗三百首",才能达到"不会吟诗也会吟"的境界。"熟读"是咀嚼、消化、吸收经典的过程,唯有如此,才能使"腹中诗书"为你所用,从  相似文献   

17.
追风筝的人     
<正>朋友看熊大熊二和光头强斗风筝,一时兴起花了若干RMB买了一只风筝,谁知飞跑了。我打趣他:应该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联系方式,有可能还是一段姻缘的开始。"千里姻缘一线牵",现代人钟情于"网恋",而古代人却是"网恋"的鼻祖。李渔在《风筝误》里说了这么一个故事:詹烈侯有两女,爱娟丑陋愚顽,淑娟美貌聪明。近邻戚友先伧俗顽劣,韩琦仲俊秀有学。淑娟在戚友先断线风筝上题诗一首:"何处风筝掷自天,投阶作意醒幽眠。  相似文献   

18.
人类首次进行"人体导电"实验的,是美洲一位叫做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印刷工人.1752年,他在菲列得尔尝试"风筝捉雷",用风筝(亦名"电鸢")从空中引来"上帝之火",并且使莱顿瓶充电.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风筝》一文中说"我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称自己毁坏小弟的风筝、不让小弟玩风筝是对小弟进行"精神的虐杀",先生因此而自责,甚而写下这篇"忏悔"的文章。是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许多名人也都有过要让孩子玩的说法。孩子在"玩"中懂得生活,学得技能,  相似文献   

20.
红领巾在线     
《红领巾》2005,(2)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举行了"少年中华唐诗行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上,全校师生通过配乐诗朗诵、吟诵唐诗、书画展示、唐诗接龙等多种文艺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向往,体现了全校师生"读唐诗,爱中华"的热情。仪式最后,李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