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语境释义出发,以书证训估和俚语订古作法对《诗经》中《关睢》、《月出》两篇作品的主要语词做了功能化训释,沟通了这些语词在反复结构中语义的情境化演变,  相似文献   

2.
民俗教育是民俗保护的方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国学教材中渗透着丰富的民俗教育思想,《幼学琼林》就是这类古代蒙学教材之一。从民俗教育的角度看,《幼学琼林》蕴含着传统民俗知识,体现出特色鲜明的民俗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黎燕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4):25+28-25,28
民俗语汇是语词中同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而民俗本身植根于乡土的特性,就使得其载体——民俗语汇具有较强的修辞功能。修辞构词,是指运用修辞手法来创造新词的方法、手段。《菽园杂记》的修辞构词主要有:比喻式、借代式、婉曲式、引用式、摹绘式、综合式。  相似文献   

4.
《左传》中保留着极为丰富的委婉语,这些委婉语的大量使用反映出春秋时期的修辞艺术已达到较高水平。《左传》委婉语的构成方式有三种:一是替换语词,包括替换为表谦敬类语词以及替换为语义相关类语词;二是转化语句,包括转化为请求性、假设性以及询问性语句;三是赋诗引用,包括赋诗引诗以及引用熟语(谚语)。  相似文献   

5.
始于2004年9月的高中课程改革为高中教材打破“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提供了机遇,各地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编写并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教材就有五种。语文学科,我省各高中校或选用了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以下简称为“苏教版”),或选用了人民教育出版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开发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三家联合编著的《语文》(以下简称“人教版”)。两年多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是一位民俗文化意识非常深厚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有诸多传统节日、民俗内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如《孔乙己《》阿Q正传《》社戏《》祝福《》药》等,分别涉及了端午节、社日、祭灶节(谢年)、清明节等节日,几乎篇篇以节日民俗为重要背景或发展情节来引发人们对国  相似文献   

7.
刘庆昌 《师道》2009,(7):73-73
新课程的理论告诉我们,教材是一种资源,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地编排、调整、补充,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是应该提倡的教材观。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国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选用了《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则寓言故事,每则寓言都通过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揭示一个道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获得感悟。  相似文献   

8.
季锋 《现代语文》2006,(8):112-112
民俗化是斑斓多彩的,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用的几篇课反映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平中有奇,闪耀着传统化的熠熠光辉。本仅以《端午日》和《本命年的回想》作一比较赏析。沈从、刘绍棠都是名乡土作家。沈从的《端午日》虽然不长,但这篇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船场面的短,极富人情美和地域风情美。被誉为当代乡土学举旗人的刘绍棠,其学作品艺术地再现了北京通州不同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本命年的回想》就是作家回忆童年时代过年的习俗与欢乐场面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周易》语词都颇具其书的特色,绝大多数被《汉语大词典》收录,未被收录的只有45个,本对这45个语词中的部分语词进行简要的考释。  相似文献   

10.
《颜氏家训》成书于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并且是用接近口语语言写成的,使南北朝时期许多语词得以展现,是当时语言的真实记录,因此具有珍贵的语言史料研究价值。王利器先生的《颜氏家训集解》对《颜氏家训》中的语词进行了解释.其中的一种解释可供《汉语大词典》修订时采择,但也有一些解释不是很恰当。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音乐教材中,有三首《摇篮曲》被选用,分别是舒伯特《摇篮曲》、勃拉姆斯《摇篮曲》和中国东北民歌《摇篮曲》。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小说创作,先后结成《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短篇小说集。中学语文教材选用过《社戏》、《一件小事》、《故乡》、《孔乙已》、《药》、《祝福》、《阿Q正传》和《狂人日记》(节选)等八篇。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拨动了干百万读者的心弦,使青少年一代受到感染和教育,永远不能忘怀。本文试从题材、人物、结构、思辩、写实与象征、讽刺和语言等方面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信仰民俗是从人类原始信仰中不断传承变异而来的民间思维观念的习俗惯例,是一种精神民俗。《红楼梦》中的信仰民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它所涉及的范围包括神道、巫祝、宗教、色彩、服饰纹样、信物中的信仰民俗。可以说,整个《红楼梦》都充满了神秘的东方精神民俗的氛围。  相似文献   

14.
《骆驼祥子》中有着大量的民俗构成,小说对其进行了多种叙事建构,它主要表现为场景、概要和停顿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彭永华 《考试周刊》2013,(60):14-15
本文讨论了《发展汉语》、《汉语会话301句》和《汉语起跑线》三本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编写原则、素材的选择、练习的设计、插图的编排及辅助类语言的设计等方面的异同,并结合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师生使用以上教材的情况,证明了这三本教材都是非常适合留学生学习汉语口语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三个角度对《乌鲁木齐杂诗》中三十八首民俗诗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清代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民间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7.
《尔雅》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收录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副词等一般词语,相当于义类汇编或语词性类书,犤1犦也有人将其理解为古汉语同义词词典。前三篇中,《释训》着重描写事物的情貌,词目多为叠字。“《释训》云者,多形容写貌之词,故重文叠字累载于篇。”犤2犦那么,前二篇《释诂》与《释言》,存在怎样的异同关系呢?历来有三种观点:一、《释诂》解释古语,《释言》解释方言邢《尔雅注疏》论《释诂》:“诂,古也。古今异言,解之使人知也。”论《释言》:“古今方国殊别,学者莫能通,……故为之作释也。”但事…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案头有上世纪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的三套高中语文教材,现将鲁迅作品在这三套教材中的选用情况介绍如下:第一套即1990年版《高级中学课本语文》共6册,选鲁迅作品10篇,计有《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呐喊〉自序》《为了忘却的记念》《祝福》《药》《论‘费  相似文献   

19.
《逆臣录》是明初的口供汇编,书中不乏口语词,是考察口语词汇的珍贵资料,不过《汉语大词典》对该书不够重视。以《逆臣录》为主要语料,从条目、词义、例证三个方面来对《汉语大词典》中的15条词语试作补充,从而突出供词类文献在辞书编写及词汇研究等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广西藤县汉族的哭嫁习俗和《哭嫁歌》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民俗化现象。本是对当地哭嫁习俗的原因、种类、形式、腔调及《哭嫁歌》的内容的描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