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等,这都叫“放”。只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恰如其分地“放”,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电路》这一课时是如何“放”的。一、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器材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电路》这一课时,我打破旧框框,实验器材采取学生自己先准备,教师“填空”配给的方法。课堂上展示每小组搜集的器材时,我发现有的小组器材不仅齐全,而且种类多,如:导线、开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让学生动手实验,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符合儿童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的好奇心理。同时,在学生参与探究事物的过程中,动手操作,锻炼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知。 在教学《毛细现象》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先准备实验材料,并  相似文献   

3.
自然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劳动实践的一个重要阵地 ,加强实验教学 ,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良好途径。那么 ,如何通过加强自然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与能力 ?笔者在此方面做了一些探索。1 让学生亲自动手准备器材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电路》这一课时 ,我打破旧框框 ,采取从实验的第一步起 ,让学生自己先准备实验器材 ,教师“填空”配合的方法 ,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的形式自己搜集器材 (导线、小灯泡、开关、电池 ) ,在课堂上展示。当发现有的小组器材不仅齐全 ,而且…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上,让儿童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儿童自己动手做实验等等。在教学中,这叫“放”。“放”不是漫无边际的,儿童的思维仍活跃在必须感知的知识圈内。在实际教学中,只有让儿童的思维在一定范围内活动,才能有效地掌握儿童的注意,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前的教学总是教师讲得多,教师的“主导”体现充分,而学生的“主体”体现不足,想“放”又怕“不可收”,以至于戴着镣铐跳舞。在教学《犟龟》这一课时,我决定自己少讲,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作好了失败的准备,没想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这说明:好动是儿童的心理特征,动手操作,会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在自然常识教学中,就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自己实验,通过动手动脑,激发他们对自然学科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第十册《杠杆(一)》这课实验较少;《斜面》则是实验器材料少,一般只做演示实验。我就利用学生的学习用品、家庭的生活用品,创设条件,加强实验,让他们多动手。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一年级学生学习自然有兴趣、有收益呢?我采用领——扶——放的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所谓“领”,就是让学生去模仿。模仿是儿童学习的起步。课本上凡能模仿的,尽量让学生去模仿。学习《砂和泥土》一课时,让学生比照书中图画,每人选做了一件自己喜欢的泥玩具。学习《各种各样的种子》一课时,让学生利用废旧药盒、药瓶,依照书中图片,每人制作了一个《郯城县常见种子标本》,学习《保护牙齿》一课时,让学生人人都带一套刷牙用  相似文献   

8.
我在上鄂教版第二册自然《搭纸桥》这一课时,按教材意图,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各种各样的纸桥,然后搭纸桥,最后研究纸桥的载重力量大小与桥面形状的关系。在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许多玉米,(因学生找  相似文献   

9.
教第七册《电路》这课时,课前我只是根据实验的需要,详细地向学生布置了需要准备的“导线、灯泡、电池”等材料。到上实验课时,我发现有很多同学在家里准备材料时就组装好了电路,使小灯泡亮起来了。上课一开始就有同学告诉我说:“李老师,我组装的电路亮了。”这时,我  相似文献   

10.
《养蚕》这一课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饲养蚕的技能和长期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我在教学本课时考虑到养蚕是我乡的支柱产业,蚕农养蚕往往凭自己的经验,结果使得蚕茧的单产、总产和效益都受到影响,针对这个实际我对《养蚕》这一课教学作了调整,两课时改为四课时。 第一课时,养蚕前的准备。向学生介绍蚕室、蚕具的消毒、杀菌,特别是如何进行药物消毒,并让学生自己回家帮助家长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11.
早在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就主张让学生学会用手,认为“手有它光荣的地位”,“动手”是启迪思维的“火花”和“拐杖”。“动手”是人体的本能。然而,如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的目的,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认真探讨。基于这些,我在教学《认识图形》这单元时,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相似文献   

12.
班级:初二(2)班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设想〕《苏州园林》是叶老一篇典范的说明文,文字通俗易懂。如果上课反复地讲,势必会使学生兴味索然,因此必须另辟蹊径,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让学生认识到此文的深意所在。所以,此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培养自学能力中的质疑解疑能力”。教学方法以学生质疑、教师点拨为主,力求让学生在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前期准备〕第一课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适量的自读题,由学生通过自读初步解决这些问题,为第二课时的自读分析做好准备。〔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昨天我们…  相似文献   

13.
从学生探究的角度出发,小学自然中的实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实验;第二类是让学生积累事实的实验;第三类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例如《毛细现象》、《渗透现象》等课的实验就是这三类实验的范例。俗话说:“眼观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实验这一教学手段,符合儿童喜欢自己动手摆弄、尝试的心理特点,符合儿童需要经过动作思维感知建立具体形象才能进行抽象思维的认识发展规律。现代的创造教学观也认为,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比结论本身更为重要。这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其实,实验的过程既是学生参与探究自然事物的过程,也是思维的外显过程。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14.
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问道:“要是你在野外真的迷了路,怎么办?”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的思维放一放,学生们议论开了。有的说:“如果我白天迷了路就看太阳。”有的说:“假如我晚上迷了路就望北斗星。”还有的说:“下雨迷了路我就找大树帮忙,因为树叶稠的一面是南,稀的一面是北。”我一面让学生起立仔细观看窗外的梧桐树是不是这样,一面启发他们回忆太阳升落的情景。孩子  相似文献   

15.
以前的教学总是教师讲得多,教师的“主导”体现充分,而学生的“主体”体现不足,想“放”又怕“不可收”,以至于戴着镣铐跳舞。在教学《犟龟》这一课时,我决定自己少讲,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作好了失败的准备,没想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效果。课前要求学生回家上网查找“乌龟”的有关资料,我担心学生没查,自己就查找了资料,并组合成一篇短小的说明文。上课时,没想到竟有20多个学生查找了资料,有的介绍乌龟的种类,有的介绍乌龟的寿命,有的介绍乌龟的生活习性,有的介绍乌龟的外形特征,并附上了栩栩如生的插图,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纷纷要求上台…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我在教《云和雾》这一课时,打破教材课程原来的编排顺序,选定在九月中旬教这节内容,因为这时气温比较高,选取实验器材方便,学生做实验现象比较明显。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1了解事物的表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教《云和雾》时,摆在学生面前的是“白气”现象,我启发学生谈一谈在生活中看见了哪些“白气”现象,有的同学回答说:烧开水时,水壶口里冒出的是“白气”,冬天人们说话时口里呼出的是“白气”,锅里煮饭、炒菜快熟时冒出的是“白气”。…  相似文献   

17.
在讲解《电流》一课时少不了让学生做实验,通常的做法是事先发给学生器材,如导线、电池、灯泡,然后由教师教给他们将这些器件连接起来,使灯泡发光,如果灯泡发光,说明电路接对了;反之,可能接线有错误。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就事论事的教授方法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学生对电路的“来龙去脉”不甚了了,没有一个整体概念,只知“依葫芦画瓢”,若要求对电路稍作改动,不少学生则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碰到较为复杂的电路更是不能举一反三地去掌握。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小学社会课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在社会课教学中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了一些尝试。 一、努力遵循教学原则,培养创造性学习 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积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适时地给学生以指点,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和导入更高的层次,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参加、全程参与。在教学《四大发明》这课时,除学生课外参观活动外,还可组织学生准备刻刀、肥皂、橡皮泥、甘薯等可塑物,使学生通过自学,自己动手、动脑雕刻出自己的图章,牛、羊、公鸡、大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阅读教学、音乐教学等等都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时常放些有关歌曲的录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教《春天来了》一课时,放《春天》这支歌的录音,通过那欢快喜悦的旋律,学生犹如看到、听到春天来了:山泉淙淙,鸟语花香,人欢歌扬……;教《燕子飞回来了》这课,放《燕子》这首歌的录音,听后让学生想象假如自己是燕子,还会看到祖国有哪些变化。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看到田里不是农民伯伯在播种而是飞机在播种;看见以前没人的沙漠上办了工厂、盖了新房;看见小朋友上学了,戴上了红领巾……”由此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课堂教学的实施 ,吸收了传统教学的精华 ,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 ,以“怎样才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为核心 ,按照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留给学生更多的动手空间在人的一生中 ,始终都伴随着思维活动 ,思考是关键之所在 ,那么学生的思考从哪里来呢 ?答案是从实践活动中来。探求是创新精神的基础 ,因此 ,联系教材 ,从实际生活出发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求知识 ,引发学生大脑的自觉思维活动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动手的实践来认识圆呢 ?在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