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台湾问题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也是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围绕台湾问题,本文通过回顾美国在不同时期对台湾政策的颤变,从而揭示出美国干涉台湾的目的以及导致中美关系不能完全正常化的原因,并对中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方针以及中美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进行阐述和剖析。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建国前后美国对台湾问题的真实意图、中共中央军委解放台湾的意志、人民解放军的技术装备状况三个影响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因素,认为美国当时并不缺乏控制台湾的成熟政策;影响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因素既不是美国可能的干涉,也不是中央军委的决心和意志,而是人民解放军缺乏取胜的技术和装备.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曾经一再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美国政府在中国人民最近胜利地解放了一江山岛之后,就一面加紧军事行动,进行战争挑衅,另一面策动通过联合国进行所谓停火的诡计,来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台湾是中国的主权和内政,决不容他人干涉。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七款也明确规定“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且并不  相似文献   

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结果。本属中国的内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美国的干涉,台湾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困境。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两岸目前的状况是双方博弈的结果,台湾问题的解决大陆必须保持主动,同时必须进一步增强双方的互信和互惠。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性质和结果以及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2.情意目标:(1)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是日本统治者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蓄谋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2)通过了解中国爱国民兵英勇抗战和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通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树立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3.能力目标:(1)补充相关史料,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资料获取历史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1895年4月,中日签署了《马关条约》。该条约规定,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就在《马关条约》签字的当天,沙俄得知日本割占了其早已视为“势力范围”的辽东半岛,便正式邀请法、德两国,共同对日进行干涉。  相似文献   

7.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是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的统一问题 ,在本质上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半个多世纪以来 ,台湾问题一直悬而不决 ,且有日益复杂、恶化的趋势。这一局面的生成 ,与美国长期以来在台湾问题上插手中国事务 ,干涉中国内政 ,阻挠中国人民的统一大业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台湾问题与美国干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外部障碍。台湾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美国于朝鲜战争爆发后,派军队进入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阻挠我解放台湾的结果。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和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今年7月9日,李登辉却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将两岸关系定位于“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这种分裂祖国的言论,激起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义愤。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的出现完全是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和外国干涉势力插手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945年10月25日,日本正式将台湾归还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迫切要求走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道路,建设一个独立统一、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但…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的日本对台政策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中国在对日交往中既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坚定立场,坚决反对日本插手中国的台湾问题,也要加强对日舆论宣传和文化交流,尤其要加强对日本青少年的引导,同时大力发展对日经贸关系,努力以经济利益来制约日台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元勋 《天中学刊》2008,23(3):109-111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自1895年甲午战争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中国政府关于无条件收复台湾的正当要求得到美、英等盟国的支持.中、美、英于1943年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决定将日本从中国窃取的领土归还中国.随着<开罗宣言>的生效,台湾回归祖国有了国际条约的法律保证.1945年10月25日,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台湾和澎湖列岛,被中国政府依法正式收复,重新归入中国版图.这样,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是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的统一问题,在本质上是中国一的内部事务。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悬而不决,且有日益复杂、恶化的趋势。这一局面的生成,与美国长期以来在台湾问题上插手中国事务,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人民的统一大业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近年来日本的对台政策为切入点,着重从历史的角度、台湾的战略地位、日本国内政治变化以及美国亚太战略变化几个方面分析了近几年日本对台湾政策变化的原因。同时,这些变化也是解决台湾问题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各国以不同方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联合国成立60周年,以及中国人民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刻,作为发动这场人类大浩劫的责任国之一的日本却逆时代大潮而动,日本某些政客近日更是公然为日本的侵略历史和战争罪犯“翻案”。由于日方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一再违背三个文件的基本原则,失信于中国人民,致使中日关系受到严重损害。日本政府在否定历史、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抢占钓鱼岛、干涉台海局势、争夺东海油气资源等问题上,已经走得越来越远。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日本频频以政府官方形式,公然做出一连串挑衅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挑战现代国际法的极为恶劣的动作,使得中日关系降至冰点。日本必须遵守战后国际秩序,恪守三个政治文件,维护国际正义,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和处理中日关系,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处理好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只有这样中日关系才能长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引子】日本为中日关系制造了4块“绊脚石”:1.历史问题日本政府文部省近期批准了右翼组织编撰的新版教科书,其中包含美化侵略历史的内容;日本首相小泉多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有军国主义象征意味的靖国神社。这些所作所为激起了亚洲国家民众的强烈愤慨。日本政府在这一问题上采取的立场直接关系到日本的未来以及日本在全球民众特别是亚洲邻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2.台湾问题日本国内“台湾情结”浓重,与台湾现任地方当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还是“台独”势力的诞生地及其主要海外基地之一。台湾问题事关中国国家利益,中国全国…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是高三《思想政治》第一课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要正确把握“一国两制”,需要把握以下四对关系。一、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关系区别:台湾问题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外国势力不准干涉;香港、澳门问题则是收回主权、回归祖国的问题,回归前由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用武力先后吞并了琉球、朝鲜、中国的台湾和东三省等地。二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根据有关条约,日本被迫放弃了对朝鲜、中国的台湾和东三省等地的占有。但因种种原因,至今却仍然据有琉球群岛。日本吞并琉球,于今在东海划界、我国钓鱼岛争端、台湾问题以及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形成等问题上,都对中国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宋元时期,中国开始在台湾设置政治机构和军事驻防;明代,台澎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海防前沿;清政府在台湾设省之后,台湾有了更快的发展,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民国时期,中国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及《日本无条件投降书》收回了对台湾的主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历史延续下来的事实,也是早已确定的国际法规范。  相似文献   

19.
黄小林 《巢湖学院学报》2005,7(4):78-81,114
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企图借<马关条约>割占中国的辽东半岛,但德、俄、法三国的联合干涉,制造了"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欧洲新的均势格局的形成是推动三国联合起来干涉还辽的前提,而三国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安全的利益是三国实现暂时联合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清朝政府同日本国签订<马关条约>,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期间,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和"同化"政策,妄图割断台湾人民同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将台湾人民同化为日本的"忠良臣民",将台湾变成他们永久的殖民地.然而60年的今天,李登辉和陈水扁当局步日本殖民者的后尘,大搞"台独"的"去中国化"活动,以实现他们搞"两国论"的迷梦.历史将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