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伦理制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制度化是指人们从制度方面解决社会生产领域的伦理和价值观念问题,表现为人们制定、完善并执行中种符合社会伦理要求的规则,或说把一定社会的伦理要求制定、完善为制度并在社会伦理生活领域贯彻执行的活动。伦理之所以能制度化的关键在于制度本身的伦理教化功能。伦理制度化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伦理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当下的伦理制度化主要有把伦理规范提升为法律和制定为政策两种  相似文献   

2.
制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均涉及伦理问题。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从伦理性角度分析,具有突出的追求并体现社会公正的合理性,以救助形式出现的伦理关怀特性;从伦理功能角度分析,表现出对借款学生个人的伦理要求和行为约束作用,对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意义。加强政府职责、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等措施将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论和谐校园的制度伦理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谐校园建设不仅需要一套能够反映学校发展要求的规范体系,而且需要一个能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支持和保障规范得到真正落实的制度伦理环境.本文阐述了优化校园制度伦理环境的意义,提出了建设和完善校园制度伦理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学制度伦理是对大学制度的合理性要求,即是根据一定原则和标准对大学制度的价值取向进行伦理评价.大学制度伦理包括实质伦理、形式伦理和主体伦理三个部分,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大学制度伦理体系.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由于大学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中国现行大学制度出现了一系列伦理危机.针对中国现行大学制度伦理的诸多现实问题,在批判的基础上必须进行深入的反思,井建构出切实可行的完善方案,以促使大学制度的合理性在实践中得以真正建立和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5.
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欧宗教改革形成的新教伦理及其传播生成了经济伦理,是资本主义理性经济行为内在冲动力的源泉.韦伯把西方资本主义过于理想化,但对隐藏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背后的伦理因素的发掘,仍发人深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注重人的现代伦理精神和伦理意识的培养,通过伦理调控来约束人欲,把获利的行为纳入到伦理规范和社会价值当中.  相似文献   

6.
生态制度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内涵。生态伦理制度建设,需要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推进生态道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生态经济激励制度;明确政府环境责任制度;完善人口增长适宜增长制度;落实科技兴国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等。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由于制度本身的弱点及行政领域公共资源存在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行政主体的失范.这些失范主要表现为:权力依附型、权力本位型、权力寻租型、权力泛化型.加强行政伦理建设,规范行政伦理,需要切实把握公共原则,不断健全行政伦理制度体系,积极开展行政伦理教育,努力完善行政人员的行政伦理修养.  相似文献   

8.
伦理制衡是指运用儒家伦理原则来约束、规范皇权的制衡方式,是汉代伦理政治形态的基本机制.在汉代政治体制下,伦理制衡的制度依托主要有君主教育制度、廷议制和上书言事制等,是为制衡实现的外部条件.汉儒将传统君道、治道学说与社会思潮结合起来,借助于天道灾异、圣王之道、<五经>之论等话语形式,抒发政治规谏和伦理批评,是为伦理制衡的理论依据.两汉时期的伦理制衡,对君主政治良性运作起到了重要的约束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伦理信用体系及其危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伦理信用是一组以人为主体的社会交往行为的道德准则,是社会各个行为主体的一种实践过程,是必须追求也应该追求的精神财富,是市场经济包括经济信用的前提。人类活动的各个层面的伦理信用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社会伦理信用体系。由于历史、制度、沟通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社会伦理信用体系存在严重的危机,并呈普遍化、本能化的险峻态势,这对市场体制和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整体经济素质的提高乃至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障碍。要从理论和实践两大领域同步重构社会伦理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0.
韦伯的经济伦理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倡导敬业乐群、节俭和禁欲等的新教伦理,是造就资本主义的决定性价值观念,这些观念积极推动了西方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与韦伯的思路迥然不同,他的理论对资本主义、尤其是对掠夺性的资本主义的解释更为有力。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大力发展教育等途径,重构当代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11.
德性论与规范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德性论的基本问题是: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规范论的基本问题是:一个人应当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做?前者把道德落实于人的内在品质,后者把道德落实于人的外在行为。德性论关注的是人的内在品质,以人的道德品质作为道德评价的中心,是实质主义的;规范论关注的是人的外在行为,它不再强调人的内在品质,而以行为是否符合普遍的规范形式作为道德评价的中心,是形式主义的。社会的道德评价体系从德性论到规范论的转型,其积极的意义是肯定了个人在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领域内的自我决定的权利,即肯定了个人的自由和自主,而将普遍性的规范限制在共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也就是人的外在行为的领域。但是,由于规范论仅仅关注对个人外在行为的约束和限制,而在关于个人追求自我完善方面保持沉默,就容易导致个人追求自我完善这一要求的丧失,而这也就意味着人本身的丧失。  相似文献   

12.
普遍伦理应全球化的要求已成为思考伦理问题的有效背景。家庭伦理因此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理解,也许这种理解就是一条道路。只有在此道路上,我们才有可能把捉其存在,厘定其范式,应和其召唤。从而,获得家庭伦理与人的相互圆融,相互宽宥。  相似文献   

13.
文艺伦理还是文学伦理——论文学伦理成立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伦理和文学伦理的分歧源自学术界对文艺学与文学学或文学理论的不同理解,而文学伦理成立的基础在于文学本身所特有的性质。就学科研究的细致化和专业化而言,对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研究,应当说“文学学“、“文学理论“的称谓更恰当。文学与伦理学都是与找寻人生意义有密切关系的活动,因此文学与伦理学结合的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在应用伦理学的理论框架中被称为文学伦理学,它是以文学活动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为主要对象的伦理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为经济伦理的爱国主义:试论李斯特的经济伦理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斯特作为一个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十分注重文化和精神的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因而赋予了经济伦理比英国古典经济学更为重要的意义和地位。李斯特并不否定个人动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认为应将个人视为“道德人”而非“经济人”,因此,经济伦理的出发点是作为一个实体的国家而非原子主义的个体,其基础是爱国主义。李斯特的这些观点与斯密的世界主义是迥然不同的。李斯特的经济伦理思想独树一帜,对于我国经济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传统社会伦理与家庭伦理具有同构性。在社会转型之际,社会伦理应再造,家庭伦理也应重新定位,它们各有自己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对于克隆人的研究与试验的伦理驳难多集中于人的尊严问题上,认为它触犯了人的尊严。本文认为,这是对克隆人研究与试验的强有力的禁令。但是,如果克隆人研究能够给研究者及相关人员带来现实利益的回报,并且最终将造福于人类,当前伦理的禁令就只是软制约,它阻挡不了克隆人的降生。这样,我们就不应当仅停留在对于克隆人的伦理困境的讨论上,而且应当对克隆人到来进行社会前景的伦理研究。  相似文献   

17.
ChanMin Kim 《TechTrends》2014,58(1):14-14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