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教书匠》一书的作者是普利策奖得主弗兰克.迈考特继《安琪拉的灰烬》后的最新力作,以不动声色、辛辣诙谐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教书匠从教30年的苦涩与甘甜。  相似文献   

2.
美国小说家弗兰克·麦考特的《安琪拉的灰烬》被公认为一部成长励志小说.笔者认为,这部小说是一部对文化身份的探寻史诗.弗兰克一家辗转于不同国度,文化身份摇摆不定.文章将聚焦弗兰克及其父亲马拉奇的流散身份探讨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3.
《安琪拉的灰烬》描述了弗兰克苦难的成长历程,弗兰克小小年纪里所经受的人间疾苦,他在极端困难的生活中所发出的渴望的颤音,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坚忍、乐观与热情曾令数亿计的读者感动。在成长为男子汉的过程中,父爱的缺失导致未成年的弗兰克必须早早承担起养家的重任,在人生路上历尽艰辛。  相似文献   

4.
小说《安琪拉的灰烬》以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弗兰克艰辛成长历程的自述展现了爱尔兰人当时的生存困境以及作者对梦想的坚守.主人公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天真无知、成长的挫折到最后的成熟锐变三个阶段的认知发展变化,表明了在等级森严与人际冷漠的社会环境中追求梦想的艰辛以及于苦难生活中坚守信仰与希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试析小说《安琪拉的灰烬》的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部成长小说,《安琪拉的灰烬》成功地展现了主人公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幽默诙谐地把读者带入主人公弗兰基的自我世界里,使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它与外部真实世界的冲突。试析了饥饿、天主教会、疾病死亡等贯穿于全篇小说的几个矛盾冲突,并由此得出,该小说称得上是一部典型的爱尔兰天主教儿童成长的辛酸史。  相似文献   

6.
11岁的安琪拉患了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患病使她日渐衰弱,无法走路,举手投足也诸多受限,医生对她是否能复原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他们预测她的余生都将在轮椅上度过。他们也表示,一旦得了这种病,就算有人能恢复正常,也可说是凤毛麟角。但这个小女孩并不畏惧,她躺在医  相似文献   

7.
【苇月的话】《安琪拉的灰烬》是一段贫民窟少年的成长史。主人公弗兰克是爱尔兰移民的后代,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4岁时随父母回到爱尔兰老家, 在那里的贫民区长大。弗兰克的父亲是一个不可救药的酒鬼,哪怕孩子们第二天就要饿死,他也要把刚到手的菲薄的薪水和救济金换成黑啤酒。母亲安琪拉是一位善良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在艰难贫困中抚养7个孩子,用爱抚慰孩子的忧伤与迷茫,促使他们保持健全的人格和炽热的生存欲望,用乐观坚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尽管一直生活在饥饿与歧视中,尽管一直忍受着孤独与嘲笑,弗兰克还是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并且在苦难与屈辱中挣扎着成长起来。下面我为大家选取了弗兰克与爸爸、妈妈和弟弟小马拉奇一起过圣诞节的片段。在有钱人按照传统享用着美酒和丰盛的火鸡大餐的圣诞节的雨夜,弗兰克一家却在积水泛滥的小楼里分食着用别人施舍的煤块炖熟的救济食品。我为弗兰克在众人的嘲笑中抱着猪头回家和他领着小马拉奇去捡煤渣的场景感到心酸,但作者却说:“尽管我们在物质上非常贫穷,但我们总是很快乐,有很多渴望,很多梦想,很多激情, 我们感觉很富有。”把苦难当成财富是一种高贵而优雅的精神和品质,就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走近弗兰克,一起来阅读这本...  相似文献   

8.
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叔本华11岁的安琪拉患了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患病使她日渐衰弱,无法走路,举手投足也诸多受限,医生对她是否能复原并不抱着太大的希望,他们预测她的余生都将在轮椅上度过。他们也表示,一旦得了这种病,就算有人能恢复正常,也可说是凤毛麟角。但这个小女孩并不畏惧,她躺在医院病床上,向任何一个愿意倾听的人发誓,有一天她绝对会站起来走路。她被转诊到一所位于旧金山湾区的复健专科医院,所有适用于她的治疗法都用了,治疗师深为她不屈的意志所折服,他们教她运用想象力,想象自己看到自己在…  相似文献   

9.
自从会考的号令下了之后,中国传统教育界是展开了许多幕的滑稽的悲剧。 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家事不教了,农艺不教了,工艺不教了,科学的实验不做了,  相似文献   

10.
自从会考的号令下了之后,中国传统教育界是展开了许多幕的滑稽的悲剧。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家事不教了,农艺不教了,工艺不教了,科学的实验不教了。  相似文献   

11.
春天到了,小草绿了,树叶长出来了。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为春天的到来歌唱;溪水哗哗地流着,欢乐地拍打着沿岸的石头。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天蓝了,雪融化了。那樱桃花也盛开了,开得如此的灿烂,如此的美丽。我一看到它,就想起了我曾经听过的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12.
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清晨被雾笼罩着,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帐。大地躺在雾的怀抱里,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就像一幅水墨画。过了一会儿,雾小了,大地脱下了轻纱,太阳公公爬上了东山,放出了耀眼的光芒。这时,故乡的景色明亮清晰起来了。眼前是一片碧绿的稻田,就像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绿地毯。一阵风吹过,  相似文献   

13.
我的家在古老而又不失现代气派的城市——西安。记得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西安可不是这个样子。那一年的冬天,连续刮了好几天沙尘暴,西安上空好像被一层厚厚的黄帐子遮住了。路上的行人都戴着大口罩,低着头,步履匆匆,就连汽车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妈妈到幼儿园接上我之后,我们打了半天出租车都没有打到,害得我们顶着漫天的黄沙走了很长时间,天快黑了才回到家。这个景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14.
马海叶 《山东教育》2010,(1):109-110
“叮咚”,门铃一响,孩子放学回来了,一进门就抱怨说:“累死我了!”随着声音的落地,沉重的书包也被重重地摔到了沙发上。她随手拿了一包薯条,把电脑打开了。女儿的“三部曲”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相似文献   

15.
冬爷爷走了,叫来了他美丽的孙女春姑娘。春姑娘性格多变,心中充满喜怒哀乐。她的喜,是甜美的笑容。她的笑容带来了她的追求者——热情似火的太阳小伙子。小河邀请春姑娘与他一起唱歌。这歌声吸引了杜鹃花、牵牛花和小鸟,他们也加入了合唱。听,那优美的歌声把世间的万物给陶醉了。看,一片一片的绿向人们挥手。春天,叫人们脱掉了大衣,换上了短装,从胖企鹅变成了白天鹅。她看着人们,在嬉笑。  相似文献   

16.
快乐的心     
现在技术发展了,旅游业也进步了,进步之一就是各处名山胜地都架起了缆车。一般的旅行活动,都采取了上山乘缆车,然后步行下山的方式,一可以省力。二可以省钱,三可以省时。登山活动,不知不觉变成下山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有三种人产生了不同的感受。甲说:“上山坐缆车,啥也没看到,下山下了千级台阶,腿肚子都抽筋了,找罪受!’乙说:“上得太快了,只好慢慢下了,也算软着陆嘛!”丙说:“一边下山,一边看风景,这辈子的下坡路我全走了,今后就一定顺了!”同一件事,同样的行为,却有不同的感受。甲是悲观主义,乙是客观主义,丙是乐观主义。看来,天底下快乐的人,不是上帝赐予了他快乐的事,而是给了他一颗快乐的心。  相似文献   

17.
聪明的爷爷     
因为爷爷的头发很少,我总说那是"聪明绝顶"。话虽这么说,爷爷对维修机器真的很厉害哦。有一次,我的一辆电动坦克坏了,爷爷看了一下说明书,测了一下电池的电量是满的,他又检查了坦克的内部零件,发现坦克的电力连接线的一头生锈了。爷爷用小刀小心地把锈刮了下来,再把线接上去试了一下,坦克又能正常开动了。  相似文献   

18.
最初的美好     
一口气看完了一部电视剧——《美人心计》。我不得不感叹,戏如人生,个中的曲折漫长,结局的淡然惨烈,永远没有最初美好。为了一个帝王,尔虞我诈。为了能生存,勾心斗角。为了不属于自己的权位,拿人命如蛾。初见的单纯哪去了?初见的善良哪去了?最初的天真哪去了?在岁月的浸染中,只剩下了麻痹人心的毒,为一己私欲,赐毒酒白绫,杖责车裂,拿人命如蛾。最后,得到的都失去了,失去的又得到了,除了最初美好的回忆,还剩下了什么?随着时代的流转,下一个浪尾还会再推向浪尖。也许,蹉跎了那么多的岁月,虚度了那么多的华光,到最  相似文献   

19.
梁娜 《山东教育》2011,(1):33-33
在教育中,大家常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了教育的先机”。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孩子们只有得到了教师的爱,才会更加努力地表现自我,更加努力地进步。  相似文献   

20.
儿子要中考了,作为父母,我们希望他上普通高中,然后进大学深造,可儿子发话了,明确表示要上高职,他不喜欢学校、补习班、家三点一线的生活了。如果非逼他上高中,中考时他就不好好考试。我们只好妥协了,并鼓励他以最好的成绩上一所他喜爱的高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