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8月1日起,国务院制订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同时废止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符合救助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可以获得政府的全面救助。同日起,各地“收容遣送站”将悉数更名为“救助管理站”。  相似文献   

2.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自2003年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后,流浪乞讨人员的治理就从过去的收容遣送转变为现在的救助管理,救助工作也得以进一步发展,但从目前救助实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对在流浪乞讨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顾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到救助管理制度的法律转变过程,重点阐述救助管理制度实施后流浪乞讨人员的增多,引发人们对“乞讨权”和设置“禁讨区”种种争论。通过分析书本上的《救助办法》和行动中的《救助办法》的差异及救助工作的问题,探讨救助管理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相似文献   

4.
乞丐管理 ,历来是古今中外城市管理的一个难题。而在我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更由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颁布与施行 ,乞丐问题出现了新情况 ,表现出了新特征 ,急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以便于找到解决日益严峻的城市乞丐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体现了政府从权力本位到义务本位的重大变化,这和新一届政府明确执政观念,树立亲民、利民形象的做法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和管理是当前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目前,三明市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和管理还存在公众参与不够、人员和基础设施不足、管理方式陈旧等问题。要提高三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水平,必须从三明实际出发,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方针、加快软件和硬件建设、建立"日常管理+应急管理+专项治理"的长效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7.
街头上频频出现的流浪乞讨人员与建设和谐永州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对于构建和谐永州具有重要意义.要取得良好的救助效果必须分辨真伪,完善制度,全民动员,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与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寻求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法律救助问题的解决对策成为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法学视角对社会救助法律制度进行探析,首先依据制度变迁把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然后分析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法律救助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探讨其深层次原因,最后,从立法角度探讨了完善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社会现象逐渐被人们广泛关注,面对这一神秘特殊的社会群体,如何有效进行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课题。在对莆田市流浪乞讨人员及救助管理站进行实地调查、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莆田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现状,着重指出在资金投入、救助对象、救助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国家加大了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服务力度,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应。目前《救助管理办法》存在对救助对象的条件设定不科学、救助方式单一、救助专业化程度低等方面的问题。完善社会救助需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购买社工机构的专业救助服务、走预防发展型救助道路三个方面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后,全国不少城市的乞讨现象剧增。从分析城市乞讨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提出对城市乞讨现象应树立管理和疏导并重的观念,并对现制度的总体思路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对不同乞讨人员应分类适用的不同管理和限制规则。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以<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为标志的新的社会救助制度代替了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20多年的收容遣送制度后,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解决流浪乞讨人员问题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进一步加大,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状况出现了新变化,对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我国现阶段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形成新时期城市流浪乞讨人员难题的原因,并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寻求根本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生存状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为例,运用经由问卷调查、个案访谈、非参与观察等手段取得的大量数据及其他资料,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谋生地的选择、收入水平、生活状况、滞留时间、关系网络、自我评价等几个方面。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对于客观地认识这一特殊群体,建立、健全相关救助管理政策、法规与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内     
2004年6月,由北京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与民革、民建、台盟市委联合提交的《关于加强我市对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和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在政协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四次主席会议上被审议通过。在京流浪乞讨人员将可能被禁止在天安门广场、使馆区、军事要地等场所进行乞讨活动。中国百姓纪实摄影展——《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大型摄影展》2004年6月12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的600余幅纪实摄影作品浓缩了半个世纪中国丰富的历史变化和社会进步的状态,展示了中国普通百姓的精神风貌。2004年6月4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宣布:该院5月28日为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流浪乞讨人员也随之涌入城市,在城市公共场合进行流浪乞讨活动。首都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尤为发达,成为了流浪乞讨人员的聚集地。然而,地铁作为特殊的公共空间,地铁乞讨行为带来了安全、卫生、道德、经济等一系列的公共问题。本文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运用无结构访谈、查阅二手资料等途径对北京市地铁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志刚"案的发生引起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从实行收容遣送到今天的救助管理,流浪乞讨人员的命运经历了强制收容到充满人文关怀的待遇.但是,在这种转变中救助职能的转换、资金的来源及运作、工作人员的索质要求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救助办法>的特点及带来的变化和可能面临的问题,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是我国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救助管理办法》不仅可操作性不强,而且缺乏对流浪儿童救助管理的特殊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下,科学分析流浪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全面开创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做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科学化、人性化和法制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职业乞讨人员的形成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对于职业乞讨人员的自愿求助原则带来的尴尬处境,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主动救助与管理"理念,建立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完善《救助管理办法》,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有效地从源头上减少职业乞讨者的数量,逐步缩小职业乞讨者的"市场"。  相似文献   

20.
高杰 《职业技术》2010,(4):93-93
档案管理工作是救助管理工作的基石,是提高救助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是衡量救助工作业绩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救助人员档案记载着这个自愿求助,无偿救动的原则。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和急需帮助的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接待求助人员、未成年人,护送返乡人员的最好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