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微博已融入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也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微时代"。本文从阐述"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出发,分析微博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带来的挑战,同时提出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以进一步加强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微博时代,高校的舆情引导问题是高校维稳工作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高职院校的微博舆情的发展现状出发,总结出高职院校微博舆情的传播特点,根据对热点事件的分析推出微博舆情的演化过程,进而对高职院校微博舆情引导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微博、微信、QQ等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引领着高校网络舆情迈入了自媒体的时代,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具有专业性的网络舆情,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散步式的网络舆情。但因为监测技术现在还不成熟,所以监管大学生们使用自媒体网络舆情有很大的难度,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盲区。对自媒体时代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面临的困境进行浅析,提出自媒体时代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微博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新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爆发出巨大的社会功能。各行各业都在慢慢的被微生活渗透着,在教育领域,也渐渐的引进和使用微博的手段。一些思想活跃的高校,也加入到了庞大的微博大军里。那么,在这个全民微博的时代,高校加入微博大军的目的是什么?高校微博存在着哪些不足?如何将高校微博利益最大化?家长、学生对微博有什么样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信息监测与引导技术LanguageTool,用以解决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实践问题。以微博政治敏感信息监测为突破,利用敏感信息模式识别、规则标记、监测与校正等技术,提出以半自动化、具有预防机制的高校微博敏感信息识别、采集、监测与引导的解决方案。经过实践证明,它发挥了交叉学科各自优势,能够提高高校微博舆情监测与引导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情的反映。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思想活跃、"三观"趋于成熟的网民群体,很容易受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所以,网络舆情中的负面信息很容易引发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而且在网络舆情影响下,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新的特征。对此,有必要从网络舆情的视角分析其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网络应急管理机制,防止或减少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网络俨然成为高校舆情的主要阵地.新媒体时代下,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必须要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和特点,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问题成因以及正确处理高校网络舆情的"堵与疏"的关系,综合多种因素,进一步对高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综合研判,并找出...  相似文献   

8.
张大华  陈权 《文教资料》2014,(24):93-94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盛行,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高校师生作为精英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使他们具有文化传播和影响社会舆论的特殊力量。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在“微时代”背景下,归纳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高校网络舆情处理时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其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是高校引导舆情导向、治理网络空间、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领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赋予了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新的环境,同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梳理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及加强网络舆情治理机制建设的必要性,阐述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从管理、监控、应急和总结等方面提出加强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秀文 《教育》2015,(9):50
自媒体时代,舆情环境暗涌激流,舆情动态瞬息万变,学校也不例外,稍不留意就会有"触礁"的危险。对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然会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学校的教育舆情是什么样的,区域教育舆论应该怎样引导。今天的传播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除了传统媒体(图书、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还有新媒体(微博、微信、博客、手机网络等),这样的传播格局,再加上"熟人"与"人脉"影响,特别是教育舆情在一定的地域传播就显得更快捷、更宽泛。  相似文献   

11.
高校网络舆论作为社会舆论史上一种全新的、发生在特定区域(校园)的形态,网络技术的进步为其发展带来了无穷的契机和活力,但网络的负面效应而造成的负面校园舆论影响也成为在校师生无法回避的一种客观社会意识环境。针对目前高校面临的网络舆论环境的现实困境,寻找应对策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渗透到高校的各个角落并日渐成为高校的新主流媒体。网络舆情拓展了同学们表达空间,成为高校党政决策的依据。但是,网络舆情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改进高校工作,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也会给高校稳定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加强引导,把握舆情发展动向,确保网络舆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应用,极大地拓展了网络舆论空间.校园网络舆情已成为高校学生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在分析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含义、要素、生命周期的基础上,构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管理体系模型,分析和实施模型的主要功能,建立网络舆情信息互动反馈响应体系.加强对高校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对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加强高校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此研究从高校网络舆情特征及影响入手,分析高校网络舆情演变中大学生思想动态变化的规律,探讨在舆情演变规律下如何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管控机制,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结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见领袖的特点,通过分析当前新媒体形势下大学生意见领袖现状和管理缺位状态等问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见领袖的培育与管理,可以从发现、引导学生草根意见领袖,培育、提升学生骨干意见领袖,树立品牌官方组织意见领袖,动态管理各类学生意见领袖,来助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掌控舆情,维护高校安定稳定,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年轻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成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把高校网络建设成为传递先进文化的阵地,才能有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教育围绕着有持久文明价值和先进文明价值的元素展开。  相似文献   

17.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年轻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成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把高校网络建设成为传递先进文化的阵地,才能有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教育围绕着有持久文明价值和先进文明价值的元素展开。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更加深刻,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具有"口香糖思想"特征,即具有重复性、普遍性和个体性的特征,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在新形势下,需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丰富活跃学生健康良好的业余生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微博以其草根性以及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参与。微博背景下的校园网络文化对现代大学生人格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对高校微博的管理和研究,及时地利用微博进行信息沟通和有效的舆论引导,成为当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20.
微时代新的舆论场格局、复杂的价值生态以及新的传媒运行方式和交往方式,削弱了主导价值观的影响力,建立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价值圆桌",改变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传媒范式,产生了"微同辈群体"效应,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时代发展之需,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从抢占"微阵地"、建设"微课堂"、引导"微思维"、开展"微博弈"四方面实现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