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璐 《文学教育(上)》2008,(15):122-123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民族,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在进入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时期,面对冷酷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五彩纷呈的人际交往活动,礼仪——这一现代社会的润滑剂,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礼”,字典上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礼仪教育的历史很悠久。当今社会正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并在大学课堂上进行礼仪教育,凭借礼仪教育来教育学生做人和做事的道理,让他们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对为人处世的准则加以把握,学习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本文从礼仪同素质教育的重要关系入手,提出了通过礼仪教育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们进行交往时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乖生活习俗的反映。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需要深入有效开展礼仪教育。从培养礼仪情感、丰富礼仪知识、训练礼仪技能、维护礼仪环境四个要素方面来深入探讨大学生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会礼仪的缺失及重要性正逐渐被认识,要借鉴传统礼文化以矫正这一现象,首先得厘清古之礼仪和现代礼仪的关系。传统礼仪文化在历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道德发生机制来看,是因为礼仪教育所具有的含德性、生活性、实践性、动态性和社会角色的承载性。这种教育特点和当下正在探索的生活德育有着很好的切合,从而架起了传统文化通向现代的桥梁,可以把礼仪作为生活德育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谈吐礼仪表现出各自的独特性,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礼仪文化。本文对比中西方谈吐礼仪的差异,并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剖析中西谈吐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无论是工作、学习、交际、娱乐,我们都在提倡讲文明,讲礼仪。"礼仪"一词可以说妇孺皆知。本文针对如何加强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礼仪作为一种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是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传统美德,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传承和发展的社会文明。遵从礼仪规范,以礼处世,以礼待人是一个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也是一个社会公民个体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文化教养水平的综合表现。本文对大学生礼仪规范基本状况做出调研分析,提出团体辅导可以成为大学学段礼仪教育的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礼仪教育非常成功,在历史的发展中国人秉承着谦恭温良的美德,以谦谦君子的形象屹立于世。传统礼仪教育中,西周礼仪教育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儒家学者对礼仪的建设与推广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整理传世的"三礼"等文献记载了传统礼仪教育的资料,其礼仪教育目标明确,内容丰富,设置合理,对后世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9.
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礼仪,对个人来说,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是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崇尚礼仪的优秀历史文明传统是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礼仪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国别特色。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的礼仪文化,找出当前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增强其教育效果,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1.
刘天迎 《海外英语》2012,(18):265-266
华夏素以文明之邦而著称,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礼仪无处不在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一个"地球村",与外国的交流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中西礼仪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中西婚礼礼仪差异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由于中西思维及文化的不同,中西婚礼礼仪自然产生了差异。该文针对中西婚礼一些礼仪的不同进行对比,希望能通过这些对比了解中外对婚礼礼仪的不同要求和寓意,进而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确保与西方交流的过程中变得顺畅。  相似文献   

12.
金丹萍 《教学随笔》2013,(16):138-139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利用国学经典进行礼仪教育,让学生在诵读国学中明礼仪;在国学故事中习礼仪;在国学表演中知礼仪,促使学生将礼仪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礼仪道德观和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知书亦须达礼——论开展大学生形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传统的"礼仪教育"在高校实践中存在着可供进一步完善的空间,部分大学生的礼仪意识相当淡薄。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前社会,礼仪形象塑造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重塑当代大学生礼仪意识是高校德育建设重要环节之一,高校应该将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礼仪教育囊括进素质教育的体系中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有"知礼成性,行如礼仪"的传统美德。进行英语教学与礼仪教育的整合实践活动探究,既能使礼仪教育渗透于日常的英语教学之中,使西方的礼仪习惯与我国的礼仪传统相得益彰,又能对古今中外的各种礼仪进行主动研究和创新学习,加速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刘红  王端海 《考试周刊》2015,(14):156-157
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及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6.
礼仪道德是由意识、行为和习惯所形成的系统.礼仪意识是人们对礼仪的认识及有关礼仪的思想观念;礼仪行为是表现礼仪观念的个体的、群体的和社会的行为;礼仪习惯是在礼仪意识的沉淀和行为的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秩序.三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礼仪从观念到行为,从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从一时到永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加强礼仪教育,提升高职生的个人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部分高职生礼仪素养欠缺.因此,高职院校应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加强教师礼仪修养,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齐心协力抓好高职生的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18.
鄂伦春族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民族。当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对其施以传统的礼仪教育,因而鄂伦春人都懂得并遵守民族礼仪,且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如果有谁不懂或违反了传统礼仪,就会受到别人的耻笑,重则还要受到长辈的责骂。鄂伦春人的社交及家庭礼仪比较讲究,也很严格。  相似文献   

19.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构建和谐社会大环境下的传统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规范常被视作人生之本、立业之基,在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加强传统礼仪教育也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文章从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传统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