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渤 《当代传播》2000,(3):70-71
电视经济创收栏目近年来已成为各电视台重点栏目之一.如何以节目质量赢得经济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栏目收视率的问题已引起大家的注意,笔者就电视经济创收栏目实践中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经济创收栏目的定位. 报纸、广播、电视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者如何定位,不同时期,其侧重点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解芳婧  林刚 《新闻世界》2013,(12):30-32
随着经济社会与传媒事业的发展,电视受众已不再满足获取单一的经济新闻资讯信息,而是需要更加专业深入的经济分析,本文抽取《经济半小时》2012年5月共计30期节目作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探讨电视深度报道在节目选题侧重、采访对象和报道策略上的特点,指出电视经济新闻深度报道栏目的不足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程彪 《记者摇篮》2007,(6):48-49
2006年是电视专题新闻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无论是央视一些栏目的改版,还是地方台民生新闻经济专题的新生,都让观众在荧屏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尤其是电视经济栏目构架的进一步完善,充分显示出了这一专业报道方式所蕴含的巨大潜力,电视经济报  相似文献   

4.
梅俊生 《视听界》2002,(1):23-2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经济活动日益成为政府部门、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相应地,电视传媒对经济现象的报道也不再拘泥于消息等形式,而是愈来愈注重运用电视专题来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深度报道。不过在为数众多的经济报道、经济栏目中,真正有深度、有影响的却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经济领域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借助于新闻媒体了解市场动态掌握经济信息,已成为大众的普遍要求。如何在电视报道中提高经济类节目的质量,让经济类节目更具“经济味”是我们电视工作者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对一个经济栏目来说,经济信息是基本的报道素材,它在电视经济报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不少电视经济新闻栏目对某些重要经济信息的处理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从而淡化了宣传效果。请看某经济新闻栏目某天播出的一条经济信息。  相似文献   

7.
如何充分利用电视媒体的优势,搞好经济宣传与报道?不少电视新闻工作者已经做出了许多可贵的探索.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笔者认为,确立"人本取向",是搞好电视经济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县级台如何办好经济栏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级电视台在着重做好党的舆论喉舌的同时,为了自身的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应当有远见地策划几档经济创收栏目.随着时代与科技的飞速发展,随着观众审美需要的日益提高,对电视经济节目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单纯的广告宣传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因此,如何整合资源、拓展频道内容、提高观众占有率和节目收视率,将是县级电视台提高竞争力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叫座、叫好”这两个概念被引入到电视经济报道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的经济报道节目是“叫好不叫座”,有的是“叫座不叫好”。如何突破电视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笔者认为就要在另类视角中寻求突破,从现象中拨云见雾;把经济问题社会化;打造经济报道的微笑曲线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电视经济创收栏目近年来已成为各电视台重点栏目之一。如何以节目质量赢得经济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栏目收税率的问题已引起大家的注意,笔者就电视经济创收栏目实践中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一、经济创收栏目的定位。报纸、广播、电视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者如何定位,不同时期,其侧重点也不同。从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发展历程看,创办者与受众对“经济创收”的认识,也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由模糊走向清晰,由无意识走向有意识。经济创收栏目,早期的典型代表就是广告,它以短、平、快的传播特点承担起经济创收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傅健 《视听纵横》2007,(2):111-111
许多电视经济节目的深度报道,往往是观点 数字,千篇一律,形成令人乏味的模式。那么,如何使电视经济节目更好看,笔者认为,记者在制作节目过程中,注意抓住电视经济报道的特点,使之形象化,就有可能会使经济节目摆脱陈旧乏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电视经济新闻栏目多历经几次改版,但近一年多以来,各种这类栏目近乎类似的改版,多是仅仅停留在对栏目内板块的时间分配和分分合合上。有的改成几段版块相加的报道式,有的则在版块与版块之间插加话题。 实践证明,把板块分割作为改版的中心工作,无法解决目前电视经济栏目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而电视经济报道多年来探索出的一些个性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们面临着一个个新的挑战———如何处理好国家经济政策与百姓经济生活之间的关系 ,在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跳出传统经济报道的圈子等等。而作为电视经济报道 ,随着经济栏目的不断增多和报道分量的加大 ,如何在深度上做文章 ,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作为山东电视台唯一一档经济新闻栏目的《今日经济》 ,前身为《经济报道》 ,自95年元月1日开办以来 ,至今已有5年的时间了。其中包含的几个小板块虽几经调整变换 ,但深度报道板块却以其较为鲜明的特色一直…  相似文献   

14.
张力 《声屏世界》2010,(3):25-26
叫好就是叫座,叫座就是叫好,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可“叫座、叫好”这两个概念一旦被引入到电视经济报道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有的经济报道节目是“叫好不叫座”,有的是“叫座不叫好”。如何突破电视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笔者认为要在另类视角中寻求突破.从现象中拨云见雾,把经济问题社会化,打造经济报道的“微笑曲线”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深度报道的各国学者的著作中,即使是深度报道发源地的美国,对深度报道的认识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种状况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无论是哪种说法,深刻性、整合性与递延性都是深度报道的言中之意。深度报道的这种本体性意义曾一度被认为是报纸等平面媒体的专属,因为文字偏重学理,能够驾驭严密的逻辑且不必担心受众由于传播方式的局限而看不懂。尽管它实际上是在广电媒体与之形成三足鼎立之后。报纸等平面媒体在竞争的压力下的选择。 1993和1994年中央电视台分别推出《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焦点访谈》定位“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追求“深、广、新”;后央视新闻评论部推出的大型调查深度报道栏目《新闻调查》更是将电视深度报道的深刻性推进到一个新的层面。目前电视深度报道对经济领域的关注开始逐步“热身”。本文通过对《经济半小时》的分析,来透视电视如何关注深度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6.
杨舒 《记者摇篮》2000,(9):20-20
当前,电视经济报道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一项调查显示,观众收看电视的目的和对电视满意程度中,经济报道(信息、专题)位次明显不及时事信息、社会新闻以及文体娱乐节目。那么如何做好经济报道,使观众“锁住频道,关注经济事件”,就成为从事经济报道的新闻工作者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从自身实践中体会到:一篇好的经济报道应该同时  相似文献   

17.
如何突破电视经济报道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的怪圈,笔者认为就要在另类视角中寻求突破,以从现象中拨云见日、把经济问题社会化、打造经济报道的微笑曲线三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张骏德 《新闻界》2000,(4):23-24
这几年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 ,报社、电台、电视台都很重视经济报道 ,都在扩大报道面、增加信息量、提高信息质等方面下了大功夫 ,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然而在大众传播要求“分众化”传播 ,不同层次的受众要求有不同的经济信息服务的情况下 ,经济报道的栏目构成应特别讲究。过去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 ,经济报道往往以条块分工 ,形成经济报道的栏目构成比较僵化 :农业新闻、工业新闻、财贸新闻、交通运输新闻等。这也是导致经济报道重生产、轻消费 ,重经济工作、轻经济生活 ,重领导角度、轻社会角度 ,重产量、轻效益 ,重计划、轻市场等一系列倾…  相似文献   

19.
方杰 《东南传播》2011,(7):130-131
近年来电视栏目的创新繁荣让中国电视制作进入了升级换代的时期.在受众需求、媒体竞争和收视率指标等多重力量下,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的典型电视栏目如:电视情感类栏目、电视养生类栏目、电视法制栏目、电视购物栏目等不断曝光潜在的“信任危机”事件,损伤了电视媒体的公众形象.电视人应当如何重新审视自己在当代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电...  相似文献   

20.
祁惟 《新闻天地》2002,(4):33-34
电视媒体,以其生动、形象、迅捷等优势,必然在经济报道中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我想就电视媒体的经济报道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电视经济报道的现状我国的电视经济报道早已跳出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生产为中心的格局,文稿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数字和宣扬成绩,画面不再仅仅是钢花飞溅、机床运转或稻浪滚滚了。一个以市场为主体的电视经济报道的新框架已初步形成,经济报道的触角几乎涉及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