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以来.家长工作都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教育好幼儿的关键。但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幼儿园家长工作也出现了“如何转变家长陈旧教育思想和方法。了解并接受新的课程模式”“如何合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幼儿发展”“如何为家长提供必需、有效的服务”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开展家长工作时更注重换位思考及体验。  相似文献   

2.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幼儿与生俱来就有着一颗纯朴而善良的心.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家长都存在着教育的误区:重知识、技能教育,忽视对幼儿良好品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爱”。这种“爱”是强烈而深沉的。而一个人的情感又是与认识紧密联系着的,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发生的.幼儿也不例外。幼儿的年龄越小.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笔者所在幼儿园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科学选择小班幼儿科技教育内容笔者认为,在选择小班幼儿科技教育内容时应注重两个方面:1.广而浅。小班幼儿的年龄大部分在3~4岁之间,他们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经验的储备都大大有别于中、大班的幼儿,所以在对他们进行科技教育时应选择那些贴近幼儿日常生活而又易于被他们所接受的易懂的内容。如在“水的系列活动”中,只让幼儿感知水的蒸发、水的浮力、压力等。另外,“充气的各种小玩具”、“沙土泥石真好玩”、“水果、蔬菜是好朋友吗”、“听一听不同的声音”等,都是幼儿身边天天可见又易被忽视的内容,但通…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2009,(9):4-5
家庭物质环境是指在家庭中孩子经常接触到的人.事,物等,其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品德与素质。当今,无论是《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性文件.还是《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等我国纲领性文件,都要求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以确保幼儿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许靖 《教育艺术》2004,(8):44-4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应是“家外之家”,家庭应是“校外之校”,最理想的教育应是“学校一家庭教育”。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们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幼儿园的教育,而且也需要家庭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李芳 《山东教育》2009,(3):44-45
随着家长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而早期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基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所以这种形式越来越得到家长的认可。我园积极开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策略与途径研究”,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我们的研究特色,老师们探索出了许多创新的教育形式与方法,现初步进行总结归纳,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8.
很多幼儿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的溺爱会让幼儿产生“不管在哪里,所有人都必须围着自己转”的心理。这是幼儿自私的心理体现,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因 此,要想让幼儿健康地成长,就必须对幼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从在幼儿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家校合作中发挥家长作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亲子教育是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奠基之石。开展对0~3岁儿童的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是我们幼教工作者的任务。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水平以及教育技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早期潜能开发。只有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技能。与家长共同携手,才能将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行动后迁移到对幼儿的教育中。使幼儿在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日本为代表的动画片纷纷被引入我国.一时间.国内电视台都放映着各种各样的国外尤其是日本动画片,而其中最受儿童尤其是男性儿童喜爱的非《奥特曼》莫属。笔者在幼儿园的实习和观察中也发现他们不仅爱看“奥特曼”,而且纷纷模仿“奥特曼”的动作,玩“奥特曼”的玩具,甚至有的幼儿浑身上下的衣服上都是“奥特曼”的形象。一部来自日本的动画片为什么会引起我们的幼儿这样大的兴趣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对幼儿和家长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1.
一、家长是幼儿教育的第一承载者家长是幼儿教育的第一承载者,也是幼儿阶段主要的教育者。在“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教育口号的影响下,他们从怀孕的  相似文献   

12.
出于日常管理方面的考虑,幼儿园的大门常常紧闭,孩子走不出去,家长也轻易进不了大门。为了改变这种封闭式的教育,我园实施开放教育,让幼儿“走出去”,把家长“请进来”,在幼儿社会性教育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1.走出园门,让幼儿去接触社会我园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带领幼儿走出园门,走向社会。如逛电器商场、上菜场买菜、到超市购物、参观工厂和银行等。每次组织活动时我们都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与有关单位的领导、工作人员讲明意图,取得他们的支持,使孩子一接触社会就有亲切感、安全感,从而乐意参加社会活动。例如在“‘我能行’采访大行动”中,我们事先与太古可乐厂联系,说明我们的活动意图,请他们允许孩子们参观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不是单纯性的“园内教育”.在今天.互动式的教育是帮助幼儿、家长、社会互相沟通,为家长提供合作、参与的机会和环境。因此.本学年在做好家长工作的同时,我们环保教育渗透到了家长工作中.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提高家长的环保行为.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上,促进了整体素质的提高.笔者根据多年的幼儿教学经验,认为环保在家园活动中的渗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德国家长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非常重视,从孩子懂事时就开始进行“善良教育”。他们根据小孩模仿能力强、注重形象思维的特点,把爱护小动物作为对他们进行“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德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小时候连动物都不知道爱护,长大了心地也不会很善良。甚至认为: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会缺少爱心,弄不好还会有暴力倾向。目前这种教育已经成为德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许多德国家庭里,孩子刚刚蹒跚学步,家长就特意为他买来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性情温顺的小动物,耐心地教孩子喂养,让孩子在亲自照料这…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在教师们身体力行的教育实践中,不少家长们都贡献和发挥着他们特有的资源和优势,如收集材料、爱心助教、献计献策、经验共享等等。有了家长的鼎力相助,教师减轻了不小压力,也获得了不少启发;而家长也通过为幼儿准备和提供丰富的材料,进一步参与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过程,促进了家园共育的互动和有效性,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但是,面对众多家长热情提供的众多材料,教师该如何合理地运用和处理呢?  相似文献   

16.
幼儿艺术教育的本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蕾 《早期教育》2002,(7):16-17
审视幼儿园艺术教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们辛辛苦苦地教,孩子们认认真真地学,加上家长的业余陪练与督导,两三年“教育”下来,孩子们童稚得令许多大师自叹不如的表现能力几乎丧失殆尽,许多幼儿甚至在小小的心灵里刻下对艺术活动的“敬畏”。一小部分能跟上老师“标准”要求的孩子,则脸上带着成人提醒出来的“笑容”,唱着、跳着大人们觉得好看好听,而他们自己无从体验和理解的歌舞……久而久之,即使是这部分具有艺术天赋的儿童也会被机械的训练磨光兴趣而逃离艺术,最后只剩下极少数在家长及升学制度(如“特长生”在中考和高考中可以加分等规定)的威逼利诱下苦苦挣扎的“小艺人们”坚守着“艺术教育”的阵地。这样的结果难道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初衷吗?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以往的幼儿园艺术教育混淆了幼儿艺术活动和成人艺术活动的区别;混淆了幼儿艺术教育和艺术专才教育的区别,而将以实现美育目标为主要任务的幼儿园艺术教育,与以训练某些专门技艺的艺术训练混为一谈。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以往幼儿艺术教育的种种弊病;努力转变观念,寻求更科学合理的幼儿艺术教育的途径,还——  相似文献   

17.
黄小兰 《考试周刊》2011,(44):222-22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社会都在关注教育,教育为兴国之本,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源头上重视教育,也就是说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就对下一代寄托很大希望,家长开始积极地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对幼儿的艺术教育逐渐开始关注起来,可见艺术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艺术教育正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本文主要论述艺术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旨在使家长正视幼儿的艺术教育,从而更好地对下一代进行艺术教育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现在无论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幼儿园教育中,都普遍存在着一种惯用“儿化语”的现象。幼儿园的老师习惯于对幼儿慢声细语:“知道了吗?”“好不好呀?”,家长们更是怕自己的话幼儿不能理解,或者故作亲昵,对孩子说一些诸如“睡觉觉”、“吃饭饭”之类的话。殊不知常常使用这种“儿化语”,对幼儿的智力和性格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据专家研究发现,幼儿的大恼发育很快,他们的求知欲很强,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也很高,专家们认为,幼儿时期有特别惊人的语言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应当满足幼儿这方面的要求。如果对幼儿老是使用他们早已习惯了的语言,让他们习惯于无需多做努力的语言环境之中,那么他们潜在的智力就得不到激发,长期下来,潜在能力也会因长期被压抑而难以发挥。比如说夏天的天气热,不光要  相似文献   

19.
北方 《家教指南》2008,(4):27-29
“性游戏”是幼儿们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性活动,也是孩子性意识发展过程中自然而幼稚的行为,幼儿期的“性游戏”及其经验,对他们成人后的健康性心理的形成及人格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老师都应该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幼儿的“性游戏”,同时,采取科学地教育,正确地引导,以促进孩子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洪 《宁夏教育》2006,(9):69-69
为孩子乱“撑腰”的现象在不少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别人打你,你也打他”、“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他若打你,我明天就揍他”,等等煽动性的话语,成为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经常说的话。家长疼爱孩子是应该的,但是,如果孩子在被“欺负”,受“委屈”之后,家长总是对孩子灌输“报复”的思想,大讲“社会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勾心斗角”,或者亲自找老师和同学的家长理论,甚至直接上阵进行报复,那就不对了。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偏颇、过激甚至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引导下,孩子心中善良的成分会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