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石慧 《传媒》2019,(9):45-47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市场涌现出诸多优秀的主旋律作品,如《平凡的世界》《人民的名义》《大江大河》等,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和收视成绩,收获了人民群众的深切认可。这些作品打破了传统主旋律电视剧题材和表现形式的局限,在各大视频网站和社交平台掀起追剧热潮,甚至吸引了不少“90后”“00后”的年轻观众。这些作品的成功,或能为电视剧如何有效传播主流价值和文化提供可借鉴的路径,而在媒体生态剧变的今天,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和传播也面临着新的时代困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旋律电视剧一直占据着中国荧屏的重要地位,对当代中国观众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久而久之,"主旋律"约定俗成地被定义为一种电视剧类型。人们一提到主旋律电视剧,首先想到的就是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剧、军事题材剧、英雄模范人物剧,甚至一定要赋予某种政治意义才能称得上是主旋律电视剧。因此,主旋律电视剧和商业  相似文献   

3.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审美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形成创作潮流,一系列优秀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在当下娱乐当道的媒介环境下,这一"主旋律"电视剧如何才能吸引观众,赢得市场?本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分别从现实主义审美、浪漫主义审美以及消费主义审美三个部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这是一个电视剧的时代》,记述我对2004年-2005年两年间中国长篇电视剧的观感。现在我有机会再次参加金鹰奖评选,观看了127部出品于2006年-2007年的中国长篇电视剧,这些作品经过专家审看遴选,应当代表了中国电视剧在近两年的水准。我从中选出一部分印象深刻的,撰文成稿,为自己留一份审美记录,也奢望为中国电视剧史建立一份标本或者留存一份资料。  相似文献   

5.
去年我国电视剧产量到已经达到1.2万集,其中历史题材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以中国封建社会生活为内容和历史背景的电视剧又占了大多数。纵观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有不少以其通俗性、生动性和历史感深得观众好评,但也有一些作品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成为观众和艺理论界谈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批评话语中的主旋律内涵,既与官方主流意识形态保持内在相通性和兼容性,又随着时代的迁移具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总体来看,新时期以来至今,电视剧批评话语中主旋律的内涵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到“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再到“时代精神”最后到“所有积极、健康的内容”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特定的时代条件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看电视剧之所以能够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因为电视剧里故事的魅力。观众喜爱电视剧源于对故事的渴求,这也是观众对电视剧的第一审美需求。由此,最善于讲故事的艺术形态——电视连续剧应运而生,并主宰着当今的电视荧屏。观众对电视剧审美需求有以下  相似文献   

8.
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火爆”,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生活为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尤其是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了大最典型的人和事,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创作的素材;另一方面是因为观众对这些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有着浓厚的精神诉求和心理诉求,这些电视剧关注当下、直面社会的热点、难点,这就使得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观众内心的一种情感寄托和慰藉。  相似文献   

9.
王思梦 《报刊之友》2012,(12):88-89
步入50周岁后的中国电视剧即将迎来她的“后现代”时代,与电影不同的是电视剧一直占据着收视群体最广、收视率覆盖最大的先天优势。随着大众文化品位的逐渐提高,观众对电视剧的审美要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尤其体现在地域文化的差异上。收视群体的庞大和复杂注定了拍摄电视剧前期选取题材和制作过程中难以规避的地域文化特色问题。如何利用地域特色使得电视剧最终达到收视与审美口碑双赢是本文分析和解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郑晴 《今传媒》2022,30(1):89-92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电视剧《觉醒年代》以严谨求实的基本创作底色,再加上激情昂扬的情节,成功引发了青年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审美共识,并刮起了一阵"觉醒"风。这部电视剧改变了以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叙事风格,是一部成功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11.
高筱筱 《视听》2016,(7):99-100
近几年来,以时代生活为表现内容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以其丰富、深刻的审美内涵,深受观众喜爱,抢占电视剧市场的半壁江山。本文以都市现实题材电视剧为视角,以《虎妈猫爸》为研究对象,从该剧的主题、人物设置、细节等多角度研究分析该电视剧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何为 《声屏世界》2016,(8):17-19
当下电视剧观众群体正在发生世代轮替的现象,本文从新世代观众深受二次元文化熏陶的角度,阐述他们对电视剧价值取向与审美欣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电视剧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孙荣欣 《视听界》2011,(2):46-48
电视剧衍生节目,是指围绕某部热门电视剧而特别制作、播出的电视节目。这些节目的内容都与该剧有关,目的是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关注电视剧,帮助观众加深对电视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电影改编成电视剧是电视剧领域一个热门现象.改编是一种文化艺术策略,不仅可以带给观众不同的审美体验,而且可以丰富文化市场增加精神产品,满足观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拟从电影改编电视剧的可能性及动因入手,结合电影改编成电视剧的经典案例,对大银幕到小荧屏的现代转换做一简要分析,寻求电影的电视剧改编的深层原因和改编策略,以期对今后电影的电视剧改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军事题材电视剧热播有着其独特的自身特征,深受人们的喜爱,军事题材这种主旋律的艺术方式仍然不减魅力,借助着电视剧这个广泛的媒体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具有较深的理论渊源,又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电视剧中歌颂的军人无所畏惧的精神,英雄主义,既丰富人物形象,又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吴海 《声屏世界》2001,(4):38-38
14集电视连续剧《兵哥兵妹》迎着新世纪的曙光闪亮登场,观看后,不由使我惊喜,它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对主旋律作品的艺术展现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在艺术追求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似乎可以说,《兵哥兵妹》的出现,标志着江西的电视剧创作的艺术品位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7.
电视剧作品与观众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其间存在着一种双向互动的交流过程。创作者与观众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电视剧创作的宗旨就是创造出便于观众理解,即更富观赏性的叙事作品。为提高电视剧作品的观赏性,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问题:叙事结构的开放性;情节发展的非循环性;情节内容的丰富性;情节结构的简洁性。  相似文献   

18.
重大主题电视剧《山海情》《觉醒年代》《大浪淘沙》《百炼成钢》《理想照耀中国》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新表达方式,创新表现形式,强化审美体验,追求品质至上.这些电视剧通过接地气、有烟火味的故事演绎和细节真实、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及满满的质感,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并引发共鸣共情共燃,将新主流电视剧推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19.
电视剧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体和强大的影响力.承载着对观众的审美教育功能.但是.这一功能在实际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实现.原因之一是某些电视剧在塑造反面人物形象时有意无意地对其进行“美化”.在无形之中不是呼唤真、善、美.而是为假、恶、丑辩护。这不利于体现电视剧的审美价值.也违背了电视剧的美育功能和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20.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是2006年央视一套在春节期间献映的一部农村贺岁喜剧。这部电视剧作品继承了以往《刘老根》、《马大帅》等农村题材生活片真实性的艺术特征,更紧扣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旋律,向观众讲述了一场当代农村改革的生动故事,展现出新时代农村的新风貌。片中云集众多国内知名的喜剧演员,他们诙谐风趣的表演,使这部作品一改以往农村题材电视剧人物概念化、表演程式化的弊病,塑造出真实生动、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这是我国电视工作在新年里向全国广大观众交上的一份答卷,也向人们再次展示了情景喜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