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维桢是元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他的诗文受到后人很高评价和推崇.而他的书法却为诗名所掩.但杨维桢书法作品章、今草法的结合,形成恣肆狂放的书风,对元代柔媚书风起到了很好的矫正作用,其风格在元代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并且这种创作风格深深的影响了明代的书风.  相似文献   

2.
罗小利 《科教文汇》2007,(7S):160-161
杨维桢是元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他的诗文受到后人很高评价和推崇。而他的书法却为诗名所掩。但杨维桢书法作品章、今草法的结合,形成恣肆狂放的书风,对元代柔媚书风起到了很好的矫正作用,其风格在元代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并且这种创作风格深深的影响了明代的书风。  相似文献   

3.
杨维桢的竹枝词可谓继承与开拓并举。近年来随着史料和研究的增加,早期研究中提出的杨维桢的“突破”,放在竹枝词发展史中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继承”,但他自觉的“风土化”意识与“情性论”诗学理念让他的竹枝词依旧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魏茂军 《科教文汇》2008,(30):262-262
王羲之与王献之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其二人书风的区别在于王献之书法中篆隶古法的不传,并由此带来的二人书法风格的巨大不同。一道媚劲健,骨力追风。一潇洒飘逸,不衫不履。书法作品一神品、一逸品,分别代表了儒道两家的最高审美理想,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二者又不存在可比性。但在文学上人们似乎更强调风骨,这或许对我们来比较二王的书风问题是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5.
元代是我国传统绘画发辰史上的一个变革期,是将诗书画印在作品中结馓为成熟的时代,它的代表画家和画风对明清的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元代著名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剖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明清时期的画作和风格的形成.而"元四家"特别是黄公望绘画风格尤其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元代是我国传统绘画发展史上的一个变革期,是将诗书画印在作品中结A较为成熟的时代,它的代表画家和画风对明清的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时元代著名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剖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明清时期的画作和风格的形成。而“元四家”特别是黄公望绘画风格尤其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传禄 《今日科苑》2004,(1):38-39
佟铸先生的名字在辽宁书坛可谓声名远传。他不仅书风纯朴、居恒默默而且为人敦厚、不事张扬。  相似文献   

8.
刘书良 《金秋科苑》2013,(15):121-121
占圃是个很有性格的画家,他在中国画坛苦苦追寻几十年,创立自己在书画领域独有的画技。他仿古却不复古,他摹写却不抄写,他融合了百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他人无法仿制的风格,带给画届一缕清新的风。他画树,树是一片广袤的森林,幽灵空响;他画溪,溪水叮咚,似正似远,又闻百舸争流;他画人,人在世外桃源,胸怀天下之忧。  相似文献   

9.
欧阳中石先生是一个有着多方面艺术才能的艺术家.他的书法.各体兼通.而汇综到行草书,以东晋书风为宗.博采周金汉石、碑刻法帖的长处.形成自己飘逸而沉稳、刚健而温润、灵动而厚重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他带着躬亲精神,追求那一片他信念中的上善之地。  相似文献   

10.
韦克斯编的《化学元素发现史》是一本图并茂的化学史名。张资珙于1933年开始翻译此书,1940年完稿,但迟至1952年才正式出版。他增补了约269个注释和41帧插图。特别是,他增补了与中国有关的注释和插图。他所做的既是翻译工作,又是研究工作。他的译本是一本风格独特的专题化学史译。  相似文献   

11.
纳博科夫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对细节的偶像崇拜般的强调和对思想带有敌意般的蔑视。他曾说:“风格和结构是一部书的精华,伟大的思想不过是空洞的废话。”这是真的吗?一个被我们目为伟大作家的人,对思想这么敌视吗?后来发现,就象蝴蝶的拟态一样,纳博科夫把自己的思想隐藏在了细节之后。他反对空洞话语,但并不像他所宣称的那样,反对真诚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刘剑 《科教文汇》2008,(19):269-269
摘要黄庭坚是名彪书法史的一代大家,在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一章。本文以黄庭坚的书学生涯为经,以黄庭坚的书法成就为纬。编织了黄庭坚光芒四射书法生涯,以及他在中国书法史中开一代“尚意”书风,成为一代书法宗师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溪凫图>(纸本设色,纵35.7厘米,横475厘米,今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是元代画家陈琳主笔、赵孟頫润色的花鸟画.陈琳是元代著名文人画家,字仲美,钱塘(杭州)人,时人称他为"江南画王".他的父亲陈珏是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的画院待诏,擅长人物画、山水画.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的诗文风格以“平淡自然”为主,其平淡而不枯淡,其中充满了丰润的生机。这种平淡之风,是很多因素共同形成的,题材的选取、语言的朴质自然、意境的浑然天成等皆为陶渊明诗歌平淡之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孙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158+157-158,157
苏继的《岛夷志略校释》是元人汪大渊记述海外见闻的著作,其中涉及到陶瓷的记载有47条。本文摘录了书中陶瓷相关的记载,并对其加以分析推测,这对于我们研究元代陶瓷外销东南亚各国的情况,提供了较为详尽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于珊珊 《科教文汇》2009,(16):245-245,252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赵孟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他倡导的“作画贵有古意”,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追求写意,画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从艺术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对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大发展与变革发生了深远影响。赵孟爝的山水画理论及其山水画艺术创作实践,在元初起着承先启后、全面探索创新的作用。他不仅正式提出“师古”的主张,还把它和“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画主张相结合,融以“师法自然”的过硬技巧,莫定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及创作实践为元初画坛继承传统与创新并促成元代绘画艺术的新发展起了一定的疏导或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友钦是元代著名科学家。该文通过现存史料,考证了他的生平及著作,分析了《革象新书》在天文学、光学和数学方面的贡献。文章着重阐述赵友钦的割圆术和他的极限思想,并纠正了传本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赵孟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他倡导的"作画贵有古意",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追求写意,画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从艺术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对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大发展与变革发生了深远影响.赵孟頫的山水画理论及其山水画艺术创作实践,在元初起着承先启后、全面探索创新的作用.他不仅正式提出"师古"的主张,还把它和"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画主张相结合,融以"师法自然"的过硬技巧,奠定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及创作实践为元初画坛继承传统与创新并促成元代绘画艺术的新发展起了一定的疏导或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丽芳 《科教文汇》2011,(29):65-66
姚鼐是桐城派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文学理论建立与健全了桐城派的古文理论体系。他的文学风格理论——"阳刚阴柔说"成为后世论文之两大主要风格,对文学风格理论的丰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还认为文学作品的风格要刚柔结合以"糅而偏胜"为至。  相似文献   

20.
李允  侯晓媛 《科教文汇》2012,(25):133-134
艺体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定群体,其外语教学存在基础差、难度大等现实问题。学习风格影响外语教学,艺体生的学习风格由于学习经历、专业特点、人格特质等因素具有明显的特点,研究艺体生学习风格及其形成因素,调整教学策略,因"风"施教,能够激发艺体生自身优势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