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快乐的午餐     
进餐时保持安静是幼儿园工作常规,边吃饭边说话对身体的危害孩子也早已明白。可在实际生活中,孩子在进餐时总想交流一些自己的见闻,继续讨论没有说完的话题。 您认为吃饭时孩子可以说话吗?怎样才能让孩子保持良好的进餐习惯呢?  相似文献   

2.
不良的进餐习惯:有的孩子进餐不定时、不定量;有的孩子零食、甜食、冷饮吃得过多,感到吃不吃饭无所谓;有的孩子喜欢一口汤一口饭,由汤送饭,既影响饭量也影响食欲。不良的进餐气氛:有的家长一到进餐的时候,就开始训孩子,使孩子见到吃饭就精神紧张,从而胃口下降。不良的进餐方式:有的孩子边吃边玩;有的孩子边吃边看图书或电视,因注意力不能集中而影响食欲。家长的不良影响:有的家长当  相似文献   

3.
“老师,我吃饭得就水” 进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保育员,我们在照顾孩子进餐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挑食、边吃边玩,甚至有的孩子还不会吃饭。  相似文献   

4.
一、幼儿进餐时能说话吗?"吃饭时不许说话。"这是我们幼儿园老师在幼儿用餐时对孩子们讲得最多的话。而且,为确保幼儿安静进餐,老师还不停地变换方法。如"谁吃饭的时候在讲话呀?""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谁吃饭的时候再大声说话,老师可要生气了。""比一比,谁吃  相似文献   

5.
开篇笑话     
苍蝇好吃吗毛毛的父亲从不让孩子在吃饭时说话。一次吃饭时,父亲见到毛毛很想说话的样子,便对他说:孩子,你想说什么?爸爸,苍蝇好吃吗?毛毛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孩子吃饭没有固定的地方。有的是端着小饭碗东奔西走,边吃边跑;有的孩子厌食,家长端着饭碗左哄右劝地喂,一顿饭吃个把小时。定位进餐能够改变孩子吃饭“漫不经心”的坏习惯,减少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孩子进食时情绪稳定,专心致志地进食。一般来说,从孩子7个月起即可开始进行训练,让其坐在童车里喝牛奶、吃水果。刚开始训练时,如果孩子不肯坐在童车里,妈妈可以假装不给他吃,  相似文献   

7.
<正>小班幼儿入园后,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能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孩子在园的进餐情况。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一群人照顾一个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才开学吃饭时有不会吃的、吃饭要人喂;习惯左手拿勺的;边吃边玩,饭撒的到处都是;挑食偏食的,等等。老师就发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家长都表示束手无策,甚至有家长说出一顿两顿不吃也没有关系,反正他饿极了也会吃之类的话。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呢?在  相似文献   

8.
幼儿不想吃饭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不能归咎于疾病。当孩子不想吃饭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找找原因: 情绪不好。是快乐、兴奋,还是忧虑;进餐氛围如何;周围环境是否安静,这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进食量和进餐速度。两三岁的孩子玩心很重,注意力常常会因周围环境的刺激而分散,个别家长在孩子进食时训斥他们,则会严重抑制孩子的食欲。  相似文献   

9.
赵敬 《父母必读》2021,(1):52-55
怎么能让孩子好好吃饭,养成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呢?从进餐次数的设置,到让孩子爱上蔬菜的方法,从如何锻炼孩子小手的稳定性,到让吃饭不香的孩子受"感染",幼儿园老师毫无保留地把好办法传授给大家!  相似文献   

10.
餐桌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小舞台,小觑不得。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该对他们进行"餐桌教育"。这里的餐桌教育并不是要求父母平时不教育孩子,到吃饭时再进行教育,更不是让父母在吃饭时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而是充分利用餐桌上全家人共同进餐的机会,适时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习良好的进餐礼仪,形成良好的素质和性格。  相似文献   

11.
模仿性强,进餐易受影响幼儿生性模仿性强,进餐时易受周围人对食物态度的影响。如父母亲吃萝卜时皱眉头,孩子则大多拒绝吃萝卜。和同伴一起吃饭时,看到同伴吃饭津津有味,他也会吃得特别香。因此,只要成人言传身教,逐渐使孩子懂得吃各种食物对身体的好处,对各种食物产生好感,孩子就能逐渐纠正挑食的坏习惯。好奇心强,喜欢吃花样多变和色彩鲜明的食物孩子对食物的色彩、形态特别  相似文献   

12.
王岚  刘建霞 《学前教育》2009,(11):39-40
勺子,是每个人从小学习使用的第一种餐具。在观察幼儿进餐时我们发现,有的孩子由于不会用勺子,不是让成人喂饭就是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看似简单的用勺吃饭,其实里面包括了对手部小肌肉灵活性和手眼协调的锻炼。因此,孩子在小班学会使用勺子吃饭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还为以后使用筷子吃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为独立进餐良好习惯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最让老师头疼的就是吃饭了,每到开饭时间.我们园总是后勤力量总动员,十来个老师一起上,分到5个班级,帮忙哄、喂幼儿吃饭,每当这个时候,大家总是手忙脚乱的,使出浑身解数,可有些幼儿仍是“难开金口”,很是无奈!幼儿刚离开家开始过集体生活.吃饭习惯各不相同,问题也很多,有的不会自己独立进餐,有的挑食,有的掉饭粒,有的爱说话甚至边吃边走动,有的甚至哭闹着不肯开口吃饭,真是大伤脑筋。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些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要么边吃边看电视,要么边吃边玩玩具,吃一顿饭要两个小时。但若是问起老师在幼儿园吃饭怎样,老师居然说他(她)吃饭很好,有时还得第一名。孩子为何会判若两人?究其原因,是家园教育不一致。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平衡膳食,利于消化器官的吸收,因此幼儿园很注重幼儿饮食习惯的养成。有的幼儿通过老师的帮助自己能好好吃饭,可一回到家家长却不重视这方面教育,孩子难免又犯。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家在园吃饭一样好呢?幼儿园的一些做法值得家长借鉴,同时还要做到家园配合保持一致才好。  相似文献   

15.
把好进餐关     
科学进餐,对于儿童健康和发育都至关重要。不过,科学进餐的“道道”不少,家长应注意帮孩子把好关。 进餐前 不要让孩子大量饮水,以免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不要让孩子吃零食,饭前吃了零食,吃饭时饭菜就不香了,影响食欲。饭前不可责骂孩子,不良情绪会使孩子胃口大减。饭前要提醒孩子将  相似文献   

16.
吃饭如做人     
育才学校经费紧张,没有专用食堂,要由各班的同学到伙房把饭菜打回来,再把菜分成一人一份,然后,大家便坐在自己的课桌旁用餐。同学们边吃边聊,笑语喧哗,热闹得像个菜市场,一顿饭要吃很久。陶先生注意到这件事,他在晨会上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名山寺内有数百个和尚,他们每日三餐都在一个大食堂内,由一个和尚下令同时动筷,然后同时放下筷子。他们进出食堂要排队,进餐时安静、肃穆,说笑当然不允许,即使咀嚼也禁止出声。他们吃饭时个个专心致志,犹如在做一件大事情。陶先生说:“吃饭时说话会妨碍消化;嘴巴像猪一样巴唧作响,就显得没有教养。从吃饭习…  相似文献   

17.
一举两得     
“老师,我还要吃饭。”“老师,我还要喝汤。”……每次进餐时,幼儿总是这样边举手边叫喊。幼儿进餐速度不一,因而叫声此起彼伏,场面颇为混乱。为此,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升人大班后,幼儿开始要学习分清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方向了。为了让幼儿分清左右,我们组织了很多游戏,如摸耳朵、伸腿、单脚跳等,但效果有限。怎样才能使这种训练贯穿在曰常生活中,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呢?我想到了  相似文献   

18.
说“吃饭”,大多数孩子都能理解和运用,可大连地区的部分孩子,由于受老年人习惯用语的影响,把吃饭说成“逮饭”,有一个山东来的小朋友又把吃饭说成“喝饭”。“逮”显得粗野,“喝”又不能反映吃饭的准确含义。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说话用词准确呢?  相似文献   

19.
幼儿吃饭,司空见惯。如何才能使幼儿吃好饭,却大有讲究。人们往往注重幼儿饮食的质量,而忽视他们进餐时的情绪。比如幼儿园里有这种情况:一个幼儿举起小手要添饭时,教师说话了:“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能这样积极就好了。”幼儿愉快的吃饭情绪和旺盛的食欲,经老师这么一说,几乎减了一半。还有一个幼儿在吃饭时做了一些小动作,老师  相似文献   

20.
仙人掌 《湖北教育》2007,(10):63-63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学习,学文化、学技能、学做人。所以,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够自主学习。就像所有的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吃饭一样,是一项必须的技能。可以说,家长征教孩子吃饭,说话,走路时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允许孩子失败,容忍孩子慢一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