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教育的各项政策、法律、文件及领导讲话可以发现,从教育督导制度的恢复重建到其制度的逐步完善,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到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从2002年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项目”的启动到2007年底“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成立,从对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的外部监控到对基础教育质量的内部监控,均彰显出政府从关注教育到关注课程的转变轨迹,更凸显了我国构建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的趋势。政府应拓宽视野,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快构建出系统、完善、合理、科学的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是一个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从宏观视域看,当前监控机构缺乏对课程运作系统的整体关涉;从微观视域看,导致课程实施领域出现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课程监控机制的缺失;从制度保障的视角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致使我们需要课程监控机制;从政策发展方向看,构建课程监控机制是我国课程政策的重要发展趋向;从全球文化导向看,国际趋势呼吁我国构建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是一个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从宏观视域看,当前监控机构缺乏对课程运作系统的整体关涉;从微观视域看,导致课程实施领域出现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课程监控机制的缺失;从制度保障的视角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致使我们需要课程监控机制;从政策发展方向看,构建课程监控机制是我国课程政策的重要发展趋向;从全球文化导向看,国际趋势呼吁我国构建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监控机制可以从理论、政策、技术三个维度进行构建.在理论构建上应该强化研究意识、明确课程监控机制的功能.在政策构建维度,政府应阐释监控政策的意义、健全课程监控制度、完善课程监控机构.在技术构建上可从课程督导、课程评价、课程反馈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调查与测评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质量监控、学生学业成就调查与测评成为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对国内外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调查与测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系统梳理,启示我们要尽快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国家监测制度,定期开展学生在核心课程领域的学业发展水平测试,以为国家相关教育决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基础教育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目标与行动策略,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已经从关注规模发展到重视质量、内涵的提升上了。它从2001年开始先后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实施,至今已经走过好几个年头。这次新课程改革是在课程政策的引导下进行的,课程改革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和领导,有计划、按步骤地逐渐展开,基本上采用了“自上而下”的课程政策执行模式,即从政府一系列课程政策的颁布开始,由政府逐级向学校推进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审视我国课程监控制度的发展进程,需要明确:课程监控制度究竟来自何方?现在身在何处?又该何去何从?课程监控制度从教育督导制度、教育教研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的历史雏形到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监测中心的现实发展,其趋势必然是建立明确的课程监控制度。  相似文献   

8.
课程的运行需要监控机制。当前我国的课程监控部门缺乏对课程运作系统必要的整体关涉,课程实施领域出现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课程监控机制的缺失。构建课程监控机制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王浩 《现代教学》2012,(Z2):28-29
从国际经验来看,开展国家、地区层面的教育质量监控己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区域性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控机制是助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要完善这一制度,应认识到建立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控机制的必要性和目的性;洞察发挥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控作用的前提是厘清谁是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控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范蔚 《课程.教材.教法》2022,42(2):49-53,7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区域推进模式是指以县或区为单位,将基础教育纳入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系统中,在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组织、实施的,以课程改革带动各学校内涵发展并提升教育质量的一种实践方式。这一模式具有实际推进整体性、理念目标一致性和工作任务周期性等特点,显示出力度大、效率高的优势。运用此模式首先要开展科学的顶层设计,提高从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组织机构各层级主体的课程领导力,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和提高组织的学习力,来积极应对改革实践中遇到的新挑战、新问题,并通过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来保障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