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设计了使用一个单色CCD完成真彩色相移数字全息记录的装置和一种各色光融合再现成像的方法,实现了真彩色全息记录与成像。在数字全息记录光路中引入红绿蓝3种色光激光光源、3个扩束准直系统和快门、1个反射镜、2个合束器,实现了3种光源的切换。找到不同色光像像素大小与波长的关系来完成不同色像大小的调整。使用分辨率板和硬币为目标物进行光学实验,验证了各种色光融合的规律和该真彩色全息成像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全息术是光学信息处理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高校光信息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数字全息是普通全息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光电成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文结合高校的实际和教学需要,开发出一套基于MATLAB的数字全息的大学本科实验教学系统.通过本系统,可免去传统光学全息中的化学湿处理过程,实现全息记录和再现全过程的教学目的.另外。通过在实验系统中引入光电成像器件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对光信息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基于广义相移干涉术的数字全息实验装置,介绍了相应工作原理.为了大幅减少精密相移器造成的相移数字全息实验成本,实验装置省去了相移器这一昂贵器件.实验利用光学器件的微小振动特点,进行相移数字全息的记录,使用两步广义相移干涉算法从干涉图中直接抽取实验中的实际相移量,代入相应物光波前再现公式计算物光复振幅,经过逆菲涅尔衍射进一步得到原始物像.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无需相移器即可实现相移数字全息记录和再现,能够自动抽取相移值,高质量完成物光成像.该实验改进了相移数字全息的实验装置,大幅度减少了实验成本和操作难度,有利于推广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更为全面地掌握关于光全息的当前研究现状及新问题,通过回顾全息光学的发展史,对近十年来光全息的应用研究状况进行归纳综述,结合光全息的特点,预测其潜在的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基于Arnold变换和菲涅尔数字全息,小波变换和菲涅尔数字全息的图像加密方法.实现图像-加密和解密,分析衍射距离、再现光波波长、图像剪切对图像加密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菲涅尔数字全息的图像加密方法能够提高图像加密的安全性、灵敏度和抗剪切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点源参考光的数字全息的空间频谱分布和数据记录能力进行分析,得出使空间频谱分离的条件.结合全息成像系统的分辨率,得出CCD对物体的数据记录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数字全息中像的数值重建公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对采用不同重建公式所重建像的振幅和相位分布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菲涅耳全息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菲涅尔衍射和全息理论,利用MATALB语言强大的矩阵运算和灵活多变的图像处理能力,完整地实现了菲涅耳全息过程的数字化,即计算机模拟。与实际实验相比较,模拟实验参数可调,现象明显、直观,且经济。从而可加深对菲涅耳全息理论的理解,促进数字全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去除数字全息零级像,提出了用离散全息图的微分强度替代全息图本身用于数字重建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离轴数字全息图的空间频谱分析,首先理论上证明数字全息图的强度经过微分后再重建,可有效去除零级像;然后将实验采集到的全息图在程序中先微分再重建.理论分析和数字重建结果都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数字全息零级像在重建图像中心产生的大亮斑,从而显著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使得重建像具有良好的对比度,且不需要其他辅助设备或多次全息记录,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字全息和独立分量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数字盲水印算法.首先,原始水印图像经过傅里叶变换转化为数字全息图,再将宿主图像进行离散小波变换,然后将低频子带分解成互不交叠的8×8的子块,并对各子块进行离散余弦变换,选取低频系数用于全息水印的嵌入.独立分量分析用于水印的提取,该算法在不需要宿主图像、水印和攻击信息的条件下,能够正确地提取水印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抵抗多种攻击,特别对JPEG压缩、尺度缩放等攻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基于聚合物全息光盘的体全息信息存储演示实验仪。聚合物全息光盘采用热引发自由基聚合,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底,菲醌为光敏剂。高厚度与高透明度的全息光盘具有一次写入永久读取能力,其热与光学稳定性极佳。光盘光敏波长覆盖半导体激光器常用波长范围,因此十分适合于提高信息存储容量,同时显著降低装置成本。装置测试结果显示,光盘具有较高的衍射效率,存储于光盘内部的再现图像具有较高的质量。采用复用方式将能实现单点高密度存储。将高厚度全息光盘应用于全息存储装置研制演示实验仪,演示从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到读取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光学全息信息编码过程的分析,用计算机实现了光学全息信息编码译码的原理和过程,对数据、文字、图片等信息进行了编码和译码。方便地实现了光学全息编码保密性强的特点,免去了光学全息编译码所需的制作全息图的实验设备。  相似文献   

13.
开发了与专业基础课"全息及光学信息处理"相配套的教学实验系统,可以进行三类不同性质的图形图像的频谱分析、光学滤波和体全息存储实验.叙述了体全息光存储的记录与读出原理,介绍了实验系统.实验过程按科学研究的标准设计,学生通过自行分析和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计算全息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与光学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息图制作技术,比一般光学全息具有更独特的优点.文章主要介绍了计算全息的应用及傅立叶变换全息图的设计和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杜洁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3):109-110
继英国物理学家伽伯于20世纪中叶发现光学全息现象之后,全息学开始为世人所研究。20世纪80年代,经典物理学中的“全息(holography)”概念被引入人体科学,宇宙全息统一论等新兴的交叉学科相继诞生。“按照王存臻、严春友在《宇宙全息统一论》中的说法,‘全息’的含义是:部分(即子系统)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包含着相同的信息,或部分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包含着整体全部信息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文献[1]介绍了用CCD作为探测接收装置记录了离轴全息图,利用抽样理论和数字处理技术再现了物体的实像。利用上述原理设计了一种方法实现同轴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者对科学理论中的新领域——全息学说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研究,我国学者也参与了作为一种新宇宙观的全息论的构建。全息论的基本假设是:在空间的任何一点,都有来自宇宙各不同方向、不同距离和发自于各不同时间、不同历史阶段的信息。全息包是体现全息普遍性的功能单位。全息包虽然不能脱离开物质的存在形式,但其本质是一个信息包。部分是整体的全息包;现实是历史的全息包;个体是类的全息包。宇宙起源于一个原始的全息包,是这个原始的全息包分裂、演化的结果。全息论是一种新的宇宙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包括全息认识方法和控制方法,在认识和实践中都有应用。目前全息论的哲学成分还比较浓,全息论哲学也为某些重大哲学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新的路线。  相似文献   

18.
全息语言结构假设与全息英语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对全息语言结构假设、语言结构与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关系,以及某些相应的全息英语教学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全息语言结构是由全息微结构构成的一个可激活扩散的网络。全息英语教学法中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全息语言结构假设为基础形成。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体全息光学存储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探讨采用多种形式和综合手段完成工程光学的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20.
基于奇异值分解和独立分量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数字全息水印算法。该算法利用全息图的特点,采用数字全息图代替普通的二值图像作为水印图像,提高了水印算法的安全性。奇异值分解被应用于水印的嵌入过程中以提高水印算法抗几何攻击能力,并借助于独立分量分析实现全息水印图像的盲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抵抗JPEG 压缩、加噪、声滤波和对比度增强等常规攻击,同时,对旋转、平移、翻转和缩放等几何攻击也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