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传播》2016,(4):I0001-I0001
在媒体融合深化发展进程中,在“电视+”的融合实践中,传统电视的地位和角色,需要坚实的收视市场分析的支撑。封翔的《媒体融合进程中的电视力量——2015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分析》较为全面地探析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迁移的“跨媒介性”叙事问题,成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媒体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电视沉浸综艺节目《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叙事文本类型、叙事模式及受众/用户叙事沉浸体验的具体表征与叙事模式。研究发现,电视沉浸综艺节目的“回旋跨层”叙事模式与具有无限衍义“开放—自生式”的数字叙事模式影响着媒介融合文化的表达与建构。在由“模拟”到“数字”的“跨媒介”过程中,从文本到叙事,再到文化属性与传播形态,原有的传统媒体文本特质被改写。跨媒介叙事不仅革新了电视媒体的视听传播范式,还催生了新的“个体叙事—社会认同”的数字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民众对媒介的选择性的逐渐增多,异军突起的互联网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三网融合时代已经到来.三网融合对电视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并使其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其中包括视频内容播出方式的变化、电视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传统电视媒体内容优势、受众收视习惯的改变等等.传统电视媒体面对这样一个大趋势的到来,该如何顺应需要,不断开创电视事业发展新局面,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推动电视传播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写在前面     
《现代传播》2014,(4):1
2013年,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以及对有限受众资源争夺愈演愈烈的局势,电视台和节目制作方不断探寻变化力求优势。杜宇宸的《2013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观察》对2013年中国电视市场的总量特征、受众变化及节目竞争格局进行回顾分析,以期在不断的变化中找寻电视市场的走向。英语世界中的中国古典文学数字化传播体现了信息科技和文学遗产彼此结合的趋势。黄鸣奋的《从联机目录到大数据: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数字化传播》将其传播进程划分为以联机目录与索引、数据库与万维网、三网融合与全媒体为标志的  相似文献   

5.
王冬冬  张亚婷 《新闻大学》2012,(4):41-46,84
媒介融合时代,技术的发展为电视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改变话语形态、创生新闻节目亚形态提供了可能。由于3G技术和微博的成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在报道中的融合也日益加深。早间新闻所在时段的特殊性和目标观众的收视特征决定了它获取和传播新闻的过程更需要通过媒介融合寻求突破,在与手机融合的过程中,专属于早间新闻的融入式新闻语态从原有的民生新闻语态中分离出来,并生成了新的新闻栏目亚形态。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的现代传播环境下,电视纪录片逐渐退出黄金收视时段。面临着创新与突围的严峻挑战。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特点 从诞生那天起,中国电视纪录片就被赋予纪录时代进程的宏大使命,被认为是“一群精英制作出来给另一群精英看”的影片。当现代的传播环境越来越倒逼影视产品的大众口味,在传统“载道”理念下制作出来的许多中国电视纪录片不可避免地被市场冷落,特别是在叙事方式、镜头语言和表现元素方面,存在着与收视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宛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壮大,由于其具备较强的互动性以及即时性,因而迅速成为传媒市场中的重要部分。以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介单位正面临着受众流失的巨大问题,在传媒市场中的发展受到冲击。为充分契合时代发展进程,地方电视媒体有必要融合其他媒体的诸多优势,以此来实现转型发展。本文就融媒体时代下地方电视媒体的传播发展新思路做出了简要探析,以求能够为有关单位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视是20世纪最具渗透力的媒介,对国民的精神生活有重要塑形作用。中国电视诞生6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进入发展快车道,电视传播有复现机制、仪式机制、"长视频"时空传受机制等基本的影像特质。而融媒时代的碎片化收视造成了电视终端的聚合困境,电视在走过了高朋满座、高光时刻、高开低走的历史时期之后,在媒体深度融合转型之时如何发挥"嵌入机制",把握视频传播的主业优势,做好电视新闻的效力重建,以使电视媒体高步云衢,在融媒平台建设的征程中创新拓境、赢得收视。  相似文献   

9.
邹蓉 《东南传播》2021,(11):62-64
本文以笔者参与"时代楷模"孙丽美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活动为例,深入分析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身处在一个全域、全时、全民传播的媒体传播新语境当中,如何通过创新叙事方式、调整报道定位、加强多媒体融合、构建高效传播矩阵等叙事策略和传播路径上的新探索,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影响力、发挥主流媒介的传播效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新闻传播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0.
写在前面     
《现代传播》2012,34(4)
2011年,中国电视媒体对受众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日趋白热化,并引发广电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陈晓洲、周欣欣的《2011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观察》基于CSM媒介研究的收视调查数据,对2011年电视频道和节目的收视市场进行分析,以期为各级电视媒体应对未来市场之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兰金龙 《新闻知识》2015,(2):111-112
新闻传播业已进入了自媒体为重要交互工具的新媒体时代,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电视媒体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实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栏目为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研究在自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的过程中,亟需进行节目内容的变革,传播方式的转变,打造权威信息平台,探索应用全媒体云计算平台等方面提出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媒体融合时代,电视媒体的传播格局、传播方式和角色功能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大众传媒影响力定义及评估体系已不足以解释媒体融合时代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准确把握媒体融合的深刻内涵和基本精神,对媒体融合带来的信息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传媒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变化进行深入探讨,对电视媒体及电视传播活动的全流程、全要素重新界定和定位,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传播生态、传播规律、传播特点和产业发展模式进行重新归纳总结,全方位全要素进行能力培育和建设,电视媒体才能在媒体激烈竞争时代继续保持和发挥自己独特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视网融合时代,电视媒体的生产、制作、传播,以及电视产业链的构建都受到重大影响。文章通过对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分析为切入点,探究视网融合时代新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介的冲击和影响,试图为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策略。  相似文献   

14.
当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媒体融合的大趋势,迫使长久以来处于强势媒体地位的传统媒体经历着向现代传播的深刻转型。特别是电视媒体,越来越以大视听形态融合在以互联网为基本传播架构的媒体格局之中。民族旅游节目,是以民族地区自然、人文旅游景观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电视节目,如西藏卫视的《西藏旅游》、宁夏卫视的《印象宁夏》、内蒙古卫视的《蔚蓝的故乡》等。在电视媒体转型的大背景下,民族旅游节目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成功转型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西藏卫视的《西藏旅游》为例,重点探讨其转型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13,(4):128-129
回顾2012年,中国电视媒体收视市场表现究竟如何?中国电视媒体发生的那些热点大事件或承前启后,或突破格局,或返璞归真,不同事件背后的意义和对未来的启示如何?2013年电视媒体发展趋势如何?电视媒体突破点在哪里?电视是否还是品牌传播的主流平台?昌荣传播市场与媒体研究中心通过科学性的分析,站在传媒前端,为传媒和企业把脉电视媒体市场环境,前瞻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的研究,首先,阐述全媒体时代基本内容。然后,分析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具有实现内容丰富化、实现传播平台丰富化的重要作用。最后,为在全媒体时代下更好实现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给出完善传播渠道、积极联合网络企业、传统媒体企业加强合作、创建新媒体共享平台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媒体融合是当今世界传媒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多种媒体的融合效应日益凸显.广告传播也不例外,在媒体融合的传播环境中,如何协同多种媒体传播广告,有效整合各媒体的特长,获取更大的广告文化产业经济效益,是值得探索的课题.本文论述了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分析了媒体融合进程中广告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在媒体融合中如何提高广告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8.
马梅  尚文 《今传媒》2016,(5):8-11
随着由数字网络技术支撑的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因自身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效力与模式,在现代传播体系中占领了重要的地位.电视综艺节目作为视听产业的支柱产品,是使观众与电视台产生黏连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依靠传统的电视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做好电视综艺节目的品牌传播对于电视行业的主体发展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品牌传播为切入点,在分析媒体融合对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形成影响的同时,探究如何利用媒体融合进行电视综艺节目品牌的塑造与传播,以及在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发展应规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络的蓬勃兴起分流和蚕食着电视媒体的传播资源、受众资源乃至广告资源,但也为电视媒体的创新拓展提供了崭新的增长路径及空间。在这一媒体融合的时代,中国13亿电视观众和近6亿网民协同互动,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电视媒体传播双受众市场。本期编辑部精选由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CMMR)主办的"2013年第九届中国电视覆盖传播趋势高峰论坛"与会嘉宾的精彩演讲,共同探讨在信息、技术、渠道高速发展的今天,应当如何构建电视媒体传播的双受众市场?  相似文献   

20.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随着电视节目播出模式的变化,电视受众的收视方式、收视行为、收视需求和互动方式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文章在受众分化和媒介融合两个维度对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进行了研究。针对电视受众的流变,提出电视媒体应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加强优质内容的传播,促使电视受众的回流,产生实际观看行为,并以网络平台优势,融合更多的视频用户,完成其传统观众经营方式的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