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白先勇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先勇的文学批评具有善于把握作品总体风格特色、偏重作品艺术技巧、艺术表现的分析以及富于"创作室批评"特征的特点,有较强的主观性,在理论上、系统上有嫌不足之处。但他的那种追求直观感悟,注重文学艺术本体特征的批评思维方式,却也为我们树立了一种清新健康的文学批评观。而他的"创作室批评"特点则为我们寻求白先勇的文学理念和美学趣味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白先勇的文学批评本身就是其文学世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二律背反说蕴含着深奥的辩证法,其正题和反题并不能割裂开来.然而,在对传统美学的清算中,一些分析美学家却拘泥于二律背反的反题,高举"趣味无争辩"旗帜,质疑和否定传统的批评标准,甚至想要取消批评本身,主张不再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这种对二律背反的解读是片面肤浅的,并不能取消文艺批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读者反应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批评理论,从两个方面把阐释权从以往的作者、专业评论家手中移交给了更广泛意义上的普通读者。作为批评主体,普通读者对文学艺术价值的评估甚至建构具有绝对意义——取消了鉴赏家或者作者的唯一性和权威性。读者反应批评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同时重视读者的普遍性经验和个体化体验,虽然自身仍存在无法解决的矛盾,但是这种将阐释权力交与普通读者的批评思维正逐渐被接受。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经过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我国文艺学范式由社会历史批评等外部批评向文学本体的转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审美性和文学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已成为我国文艺学界的共识。但是,进入新世纪,世界文学艺术与美学理论发生了重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与杜夫海纳在美学思想和批评理论上多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深刻的差异。在批评任务上,朱光潜以审美性的趣味培养为旨归,提出"不即不离"等美学理想,批评成为锻炼审美能力的应用美学;杜夫海纳则认为批评追求的是认知性的意义探寻,作为主体的批评家应该以自身向作品的意义世界开放,实现自我的完全呈现。在批评标准上,朱光潜标举符合"纯正的趣味"的审美标准,杜夫海纳则推崇体现意义完满性的"深度"。"趣味"与"深度"并不相互排斥:审美对象带来的审美感觉的充实性可以使我们的情趣得以形成,以臻成熟;"深度"可以说是在"趣味"基础上对审美经验、文艺批评的"深度"要求,即在认识艺术作品深度的同时认识自我,自我的存在向作品的意义世界开放,不仅开放审美的我,也要开放伦理的我,认知的我。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仁学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影响很大,他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功用,主张文质统一,美善统一,提出了中庸的美学批评原则,开创了关于自然美的“比德”观点。他提出的许多美学命题和范畴,如“兴观群怨”、“文质彬彬”、“尽善尽美”、“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等,在中国美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仁学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影响很大,他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功用,主张文质统一,美善统一,提出了中庸的美学批评原则,开创了关于自然美的“比德”观点。他提出的许多美学命题和范畴,如“兴观群怨”、“文质彬彬”、“尽善尽美”、“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等,在中国美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与批评的重要美学范畴,是绘画的灵魂,是权衡中国画成败、优劣的主要标;位。中国画的意境既是客观事物精华部分的集中反映,也是作者自己情感体验的化身,是我国古典美学所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也是我国古典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中的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美学概念。  相似文献   

9.
在审美视角下,朱光潜与其他京派作家在审美思想、审美眼光、审美批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重大差别。从审美思想看,具体表现为情趣主义和趣味主义的不同;从审美眼光看,是通达的眼光与"乡下人"眼光的不同;从审美批评方面看,是逻辑式批评与印象式批评的不同。从审美角度辨析和检视朱光潜与京派文学群体的歧异性,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朱光潜美学思想复杂性的深刻认知,而且可以夯实中国现代美学的细部研究及基础研究。这一歧异性更能够突显朱光潜重"情趣"的直觉论美学及"人生艺术化"美学主张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是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它是理性在文学文本中的具体表现。结构主义美学紧紧抓住语言指涉的不确定性,集中力量打击作者主体性,企图取消作者主体性在文学文本中的中心地位,以摆脱传统美学的束缚,为文学艺术以文本研究为中心树立典范。事实上,结构主义美学不可能摆脱主体性的束缚,这是由结构主义美学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作者试图对结构主义美学反作者主体性这一现象以及结构主义美学何以不能摆脱主体性束缚的原因作进一步探讨,以加深对结构主义美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育研究继上世纪初再一次成为美学、教育学关注的热点。文艺评论作为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进行良性沟通的桥梁,它的审美属性、政治属性、艺术属性内在地规定其对以艺术教育为主要途径的美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文艺评论深入美育实践,不仅是文艺评论的内在要求及其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美育进入成熟期及其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通过论述文艺评论深入美育实践的学理可能、具体路径及存在的问题,考察其深入美育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论述文艺思想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蕴舍在其中的文艺戋学内容,提出了文艺美高于生活美的科学论断.解决了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问题。同时将追求艺术美作为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重视艺术的审美特性。在他所创作的大量诗词作品中生动地体现着自己的审美观,是艺术美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中国文艺理论的支柱和来源。然而,无论在过去和现在的学习和研究中,中国仍然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错误的解读,这种误读现象表现在:典型理论、艺术的独特性、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批评的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等方面。它不仅影响了文艺界的正确发展,也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的文艺理论设置了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4.
伽达默尔对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学说进行解释学的重构,通过审美意识批判提出理解的真理,并以之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伽达默尔指出:康德的审美趣味、席勒的审美王国、哈曼的审美感知、尧斯的审美经验将纯粹的审美意识作为艺术理论的立足点,否弃艺术的作为理解的认识的真理功能,显示了美学对于艺术理论的局限性。伽达默尔的这一批判对我国当代学理论建设和发展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所讨论的雅俗共赏,是一种艺术审美理想与文学批评标准.雅俗共赏的优秀诗词作品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作用,是诗词创作的最高境界.因此,诗词创作应力求用浅显通俗的语言,表达丰厚幽深的意蕴,使作品具有丰富的文本潜能,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欣赏.这一主张对解决当前诗坛关于诗词创作宜雅还是宜俗的争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字媒介及其网络文化带来了艺术审美边界的拓展,形成了当代文艺的不断"扩容",调整了人类文明元典预设的艺术逻各斯的依存形态,带来文论学理原点的位移,并实施着文艺谱系置换后新的文论原点的重建.这主要表现为:艺术是什么--虚拟世界的自由表征;艺术写什么--数字化生存的平民叙事;艺术怎么写--以机换笔的感觉撒播;艺术干什么--自娱以娱人的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批评中普遍存在着喜好借用饮食譬喻的现象。这一现象背后的缘由可以从哲学之维:知行合一的理论品格;存在之维:异中见同的文化型态;美学之维:味感与意感的审美互通等层面进行透析。  相似文献   

18.
"知人论世"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经历了不断地衍变与发展。它有着自身存在的文学理论依据,也在漫长的批评实践中证实了其有效性。但20世纪以来,随着文学内部批评、接受美学的兴盛,"知人论世"也显现了理论的局限性。文学批评应立足文本,参照"人"、"世",以求对文本的阐释具有审美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的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思想以“趣味”为中心内涵,把文学的“趣味”和作家及读者的情趣、人格、修养联系在一起,赋予了“趣味”以超越狭隘的个人爱好的深广意义,“趣味”成为朱光潜最为重要的文艺理论术语。从价值取向角度而言,朱光潜“趣味论”的文艺理论思想可以理解为审美功利主义,或概括为以审美为核心,追求真、善、美三元调适。  相似文献   

20.
苏雪林女士的创作谈、读书札记及对作家作品的评论,鲜明地表现了好的文艺思想:强调文学要有促进社会进步、激励人向上的宣传鼓动作用;重视作品的艺术性;要求文贵独创;关注文学的民族性。苏雪林文学批评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其宽容精神、公正态度和耐读受看的美学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