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美的自然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审美的最高境界.由于生命境界与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认识由低级到高级依次表现为亲和之美、并育之美与无言之美三个审美认识层次,但是这并不代表自然境界本身的特征.审美认识的自然境界由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日益沉沦的趋势.这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2.
审美     
<正>哲学家张世英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其中审美是最高境界。正如张老所说,现实人生中,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生活本来是很现实的,审美占主导的人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由的心灵空间。杰克·伦敦说:"人应该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审美境界,就是生活的艺术,我们每  相似文献   

3.
在中小学的诗歌教学中,我以为,是阅读,还是审美,是“技术训练”,还是精神陶冶,既反映着教学品位的高下、文野,也折射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品位。不同的文体、文章,应该有不同的教学层次和境界。一篇普通的说明文、应用文、新闻通讯,是一个教学层次,而脍炙人口、蕴含极深的文学名篇应是另一个教学层次。它应从阅读的层次迈向审美的层次。诗歌教学只有进入审美体验才能进入较高的教学层次。唐代诗人王昌龄认为诗歌可以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种境界(《诗格》),物境即客观现实生活中的物象,情境即诗人主观世界的情感,意境则是…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审美理想是追求“道通合一”、与“道”同游的“逍遥游境界”。这种境界的实现,须经历“心斋”———“坐忘”———“朝彻”三个递进的心理变化层次。  相似文献   

5.
军事美育的价值取向由军事美育的性质所决定和规定。军事美育的性质包含三个逐级提高的层次和境界:形象、人格和生命。因此,当前,军队院校开展审美教育应该把握三种价值取向:军事美育是一种军人形象教育、人格教育和生命教育;要准确把握军事美育塑造军人良好形象,培育军人理想人格,提高军人生命质量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教师的成长历程看,历史教学一般要经历三种境界,即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让历史教学走向审美境界,需要充分挖掘学科审美价值,营造教学的审美空间,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以美学精神提升历史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7.
朱熹为了使人成为具有“圣贤气象”的人格境界,对审美教育的功能非常重视,论证了审美教育可以成为培养儒家所需要的人格精神境界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审美教育具有娱悦性功能,寓教于乐;第二,审美教育具有鼓舞性功能,振奋精神;第三,审美教育具有多样性功能,内外交养;第四,审美教育具有和谐性功能,合群有序。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才培养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的境界。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将其人生和艺术的境界提升到审美的境界——“平淡”,这种平淡的审美境界主要由其“自然”的哲学观、注重实践的生活方式和将日常生活审美化而达到诗意地栖居三方面的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李白诗歌所体现出来的旅游审美境界,是由悦耳悦目的体游之境至悦心悦意的神游之境达悦志悦神的醉游之境,渐次递进,逐步深入的。悦耳悦目为第一重境界体游之境的特征,属有我之境;悦心悦意为第二重境界神游之境的特征,恰处于有我之境至无我之境间的跨越;最后的悦志悦神则是第三重境界醉游之境的特征,达于无我之境。把李白诗歌旅游审美境界归纳为此三重境界,对于挖掘李白诗歌中的美学思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休闲的第三个境界表现为"陶醉与超脱",或称超越性境界,是审美境界的最高层次。儒家倡导的"乐以忘忧,超越世俗",道家追求的"逍遥豁达,相忘于江湖",禅宗训诫的"不离不染,来去自由",都是追求精神的自由超脱,自觉实现对世俗功利的超越,它们与西方在实现个体主义、人道主义、快乐主义和多元主义之下追求的"超脱"截然不同。儒、道、禅对休闲第三个境界的审美观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创造和谐的生活方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审美教育思想注重强调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强调"知行合一""内圣外王",强调以亲身实践来感知现实世界,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借鉴先秦儒家审美教育的思想,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使审美教育中的陶冶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提升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度的道德自觉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提高高校思想教育有效性与影响力的途径之一,就是实现其审美化。应将目标的审美化、过程的审美化和教育者的审美化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从而营造出高校思想教育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当代审美文化与审美教育新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代审美文化的崭新背景面前,以往审美教育所存在的许多空白点暴露出来,审美教育面临着一个如何调整自身的策略、目标、计划和方法的问题。今天的审美教育应成为一种广义的教育形式,一种大教育形式。在此意义上,当代审美教育应以培养新型的文化品格为目标,包括价值观念的塑造、人格境界的提高、精神个性的发展、趣味格调的陶养。  相似文献   

14.
试论高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归宿,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审美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审美情趣,开展审美教育也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自觉地追求并达到美的人生境界,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同时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5.
本主要探讨庄子的审美境界,庄子审美的最高境界也是他的“道”的最高境界。庄子的审美境界是以“无为”思想为核心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庄子审美境界的美在极处,美在天然以及美在自由的特点。庄子哲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他审美的最高境界,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认为达到这个审美境界的途径就是进行审美感受,即进行“心斋”、“坐忘”、“物化”,然后获得最大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6.
如何正确把握并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交融,和谐共振,达到语文审美教育的最佳境界?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入境动情——挖掘美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如独具风  相似文献   

17.
教材、教师、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中是一个整体。教材是审美对象,教师是审美主导,而学生是审美主体。教师的主导艺术和学生的主体艺术完美的统一,是审美教育的一个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如何正确把握并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文蕈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交融,和谐共振,达到语文审美教育的最佳境界?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审美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育中的阅读教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以及审美创造力,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下,逐渐走入现代审美教育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20.
审美人格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性,达到了美的境界,这种人格具有和谐、个性、自由、超越与创造等特征。审美人格在更高的层次上包容和整合了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是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升华。同时审美人格介于健康人格与理想人格之间,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理想人格或具有理想性质的现实人格。审美人格的发展具有渐进性和终身性。审美人格的评价主要有两条原则,即共同性与差异性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