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中学新历史教科书编写特点以及“教本”与“学本”问题的历史考察,同时结合海外尤其是台港地区新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实践,分析了中学历史教科书由“教本”到“学本”的改革趋向。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由"教本"向"学本"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学校历史教科书逐渐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陶冶意识和情操"的特殊脚本[1]。"学思之窗"栏目就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应运而生的。它包括史料和问题两个部分,体现了新教科书全方位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编写思路。深入挖掘"学思之窗"栏目的教学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设置"学思之窗"栏目的教学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2016年起,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和原有教科书相比,统编版教科书的编写更符合初中学生实际,"相关史事"等辅助栏目的设计也是新教科书"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如何开发运用新教科书资源,使历史教学更有趣味和深度,笔者试以"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我仔细阅读了三种高中历史教科书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部分.这三本教科书是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要求编写的,前者包括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反映各 学科的发展趋势,后者强调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下面作为中学历史教育的外行,我仅就时代性和基础性,冒昧谈谈阅读感想.  相似文献   

5.
教科书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凭借。人教版《语文》教科书编写已经从方便教师的教、利于学生的学出发,教科书逐渐由"教本"向"学本"的转变,但台湾翰林出版社《国语》教科书就是学生等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它的编写理念及编排体系,更具人文关怀、更利于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形成,值得大陆教科书编写者借鉴。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科书从"教本"转向"学本"编制的最大价值,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教科书中活动设计的教与学。当语文教科书由"教本"转向"学本",语文教科书中的练习活动的功能就由复制转向沟通、由巩固转向整合、由引导转向拓展,其内涵与价值已超出"练习"范畴,需用"学习活动"涵盖"练习活动"。语文教科书的学习价值体现在学习活动的设计,基于学习价值的语文教科书中的活动设计强调在组织与衔接教科书文本时,把学生的需求建构与规划进去。  相似文献   

7.
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它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与形成的全过程,又很强调可读性。在教学中,我逐步更新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科书不仅是"教本",更应是"学本",应该从低年级起就有意  相似文献   

8.
范杰英 《华章》2007,(5):69
"全球史观"作为一种较新的史学观点,不仅影响了历史学术界,也对中学历史教育的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按照新课标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注重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联系,上海版教科书更是以文明史为框架,摆脱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编写的传统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9.
2001年4月3日,日本部科学省宣布审查通过了2002年开始使用的8种中学历史教科书.其中包括日本右翼学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导编写的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教科书。这一结果,再次激起了日本国内舆论及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  相似文献   

10.
教材体现了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部编版历史教科书从国家层面加强了历史学科教材建设,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教科书的体例影响其具体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也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通过分析部编版历史教科书可以促进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体例和方式的修订、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书籍装帧到书籍设计的转变,即由原来对书籍局部的技术性关注转变成为现代的信息文化产品的全方位的策划。它是从局部到整体、从无序到有序、从空间到时间、从概念到物化、从逻辑思考到幻觉遐想、从书籍形态到传达语境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认为现行电大用政治经济学教材所涉及的学科太多,内容太过庞杂,辅助教材太多,不利于成人学生的学习,在不伤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应本着精练、博洁、易懂、实用的原则对电大现行政治经济学教材加以大幅度的压缩,同时,电大使用的大多数教材都应该在简化、浅化、通俗化的方向上做出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命",又称天命,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周易》一书中有许多与"命"有关的内容,是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资料。人有生命,因此也有欲望。生存欲望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为"情"。  相似文献   

14.
诗是抒情的。《诗经》原无定本。先秦人的“诗言志”和两汉人的《诗》“采”编说 ,都是大谬不然之论 ,并不符合先秦诗骚的创作实际和《诗经》文本的编集实际。 2 0 0 0年 8月公开的上博战国竹简《论诗》对此提出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一、论述《文选》“七”体。二、《文选旁证》作者考辨。三、论述“蜡鹅”事件后果。四、指出《文选研究》的瑕疵。  相似文献   

16.
班里课外阅读活动已如火如荼进行一年多了,同学们大都在阅读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习得了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收获了知识,体验了阅读成功的快感.但时间一长,外显的热闹日趋平静下来,总有部分学生渐渐淡出,游离于这个群体之外,漠视着大家的感受,呈现出一种疲惫倦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女性阴柔观的产生与坤阴所处的位置是密不可分的.坤阴的"处下"位置,引发了后来人的种种理解、猜想及想象,其中附着了时代性的意识、观点.女性阴柔观从健康、平等向扭曲、歧视的另一侧面延伸,<周易>本真的阴柔观失落在纷杂的观念中.  相似文献   

18.
《人间词话》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广泛的赞誉,鲜有批评的声音。文章主要从微观角度,列举了《词话》在具体观点、具体例证和对历代词人品评等方面的一些缺失和错误,以期抛砖引玉,引起研究者对《词话》缺陷更加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的"彼其"是个双音词结构,"其"是"衬字",语助词。但"彼"不应该理解为常见的代词(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使用,在《诗经》中"彼"应是通假字,通"被"(攀糜切),有"翩翩貌"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