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静 《科教文汇》2009,(22):113-113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聋生由于听觉障碍,阅读能力远远低于同龄的健全儿童,他们难以识别语言文字的真正含义,更谈不上对文章的感悟与品味,从而导致聋生的语言积累极其贫乏。因此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阅读能力,充分利用课内外的各种资源,灵活多样运用各种方法,激发聋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言,丰富语言,发展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构建学生的语言模型,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借助阅读课的教学机会,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与理解能力。为了改善过去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应进一步创新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营造浓厚的阅读学习氛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实现有效性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育学生对祖国母语的浓厚兴趣,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在实践中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再让学生自主阅读,读中感悟、自主阅读中放飞心灵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阅读能力以外,还需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并在小学生初步接触到阅读的过程中就帮助他们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不仅是识文断字,还应当理解文字、体会作家的心境并有自己独到的思考。阅读一直在语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语文试卷上的一个重要题型,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所以,不管是从学生的语文学习上,还是从学生的个人发展角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谈世平 《科教文汇》2009,(34):117-117
阅读是为了审美,其应体现审美的独创性,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快速高效阅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客观要求,要想摆脱阅读教学的这个困境,就必须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改变闭读教学低效率的现状,改变传统中不科学的阅读习惯,以快速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阅读作品的速度和理解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政策,要求教师认真对待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是语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可以让小学生初步感受文字的信息,这对他们有很好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9.
彭越清 《知识窗》2012,(3X):34-35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也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背景下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等教育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体验,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张力。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他们的阅读在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阅读教学才会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沟通学生与世界交流的桥梁,才会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张力。  相似文献   

11.
赵雯 《科教文汇》2011,(4):71-71,76
中国电影通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的本土电影也开始登上国际舞台。从代表着中国特色的张氏电影,到现阶段融合了西方元素在内的电影,其在国际上获得的成就无一不见证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本文从描述张艺谋的中国元素电影到融合了西方元素的国际电影的特色,来展示中国电影取得的发展和西方人对中国电影认知过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医院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中医医院,更应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而建立医院拒腐防变机制,是推进医院行风建设和构建和谐医院的迫切需要。文章提出通过运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思维,把脉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借此有效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中小企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和科技进步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世纪之交,全球化浪潮给中国中小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巨在的生态压力,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国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化经营,为]迎接挑战早做准备,才能在全球化浪潮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显示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李杨 《科教文汇》2014,(11):145-146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语文情境活动。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有利于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中注意真正发挥综合实践课的优势,从而弥补传统语文课堂的不足,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使语文的人文内涵得以充分的彰显,真正实现语文课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张龄中 《科教文汇》2011,(26):76-76,104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对外汉语教学任务日趋严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传播中国文化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本文就在此基础上对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的原则以及笔者本身的做法进行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16.
荆玲玲  张会来 《未来与发展》2010,33(12):26-29,17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元化带来的冲击,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寻求发展的机遇。而行政领导管理领域也进行着激烈的改革与创新,各国都开始追寻人类文明的源头,挖掘古代智慧的底蕴。作为世界上传承最为久远的文明古国——中国有着丰富完整的文化积淀和古人留下的无穷智慧,怎样才能在传统文化中"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融佛学之般若,得大道自然之玄妙,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应用于行政管理之中?中华之地,儒、释、道三教文化博大精深,至今仍留下无穷的宝藏有待后人去挖掘。只有民族的、本土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让我们捡起曾经丢下的经卷古籍,去找寻古典之中深藏的博大,开启行政管理的国学应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语言在研究和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已与过去有了深刻的不同,形形色色的文化差异的存在,点缀了作品和生活,也成为了研究翻译时不容忽视的因素。从多维角度解读汉英平行语料库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从语言和文化心理层面剖析原作及译作,对于语言和翻译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鑫 《科教文汇》2014,(21):34-35
“汉语热”在不断升温,世界各国人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和使用汉语。菲律宾的孔子学院、孔子学校、华校也在不断地加强汉语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着眼于菲律宾怡朗地区的汉语教学情况,发现其中问题,引起实际汉语教学的关注,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与发展,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以复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中一些复音词可以从古代汉语文言文中看出其连用并且凝固的痕迹,这种情况就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笔者从现代汉语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着眼,反观古代汉语中几组同义词连用———“同义连文”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中草药在烟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吸烟与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降低烟草的危害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吸烟对人体的伤害已经成为烟草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中药资源,从烟草的分类及最初应用上来看,烟草与中草药同源,烟草是一种特殊的天然植物药,根据历史记载,烟草最早应用于治病,而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嗜好品。烟草与中草药之间存在的相通关系,也使得烟草工作人员将对烟草本身的研究,转移到以研究含有中草药的卷烟制品上来。本文即对中草药在卷烟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中草药添加剂的应用提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