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娱乐节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面积进入观众的视野,并迅速取得较大影响。目前,电视娱乐节目已经与新闻、电视剧一起被各卫视台视为增加收视、扩大影响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此同时,电视娱乐节目也遭人诟病——雷同、短命、浮躁。相当多的节目已经或正在步入困境。可以说,电视娱乐节目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算不得"远虑",而是不得不认真面对的"近忧"了。  相似文献   

2.
崔国庆  张丽宏 《记者摇篮》2004,(9):63-63,36
传统的电视制作者与接收者的关系是单一的.电视是积极的、主动的影响者。观众是消极的、被动的接受者。而当电视发展的脚步进入到二十一世纪时.市场经济正成为全球范围内一股主导力量.商品作为一种普照的光投射到各个角落.电视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变为一种工业产品出现在人们面前。这时.观众与电视的关系更像顾客与自助餐  相似文献   

3.
电视纪录片的战略突围——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危机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蔓 《声屏世界》2006,(2):30-31
中国电视纪录片制作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存挑战。从全国来看,除了中央电视台和少部分省市电视台以外,大多数电视台的电视纪录片逐渐淡出了广大观众的视野。其原因究竟何在?把责任推卸给各方面的领导不重视,或者是由于电视观众已然对纪录片这种电视类别丧失兴趣,显然有失公允,也不符合当前电视管理与观众收视的现状。现在,电视界都在关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战略突围之路究竟“路在何方”。其实答案并不复杂,仍然“路在脚下”。即要对自身予以正确定位,深入而充分地研究电视纪录片的特性与本质,从而在与电视新闻片、电视文…  相似文献   

4.
钟鑫  张婧 《新闻传播》2009,(8):130-130
文化研究学者戴维·莫利(David Morley)是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传播学首席教授.贯穿莫利整个传媒学术研究的主线是电视受众研究。他从对BBC《全国新闻》观众研究开始,以不同学科理论为支撑,逐渐把电视受众研究.的视野向全球空间延伸,分析了新传播环境下的公共与私人、全球与本土、以及国族认同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外国电视节目逐渐在中国流行,我国观众的收视习惯、收视时间也不断地变化,随着《疯狂主妇》、《越狱》等一系列美剧在中国的热播,让观众对"季"播出有了更多了解。电视市场在不断地发展,节目与节目之间的竞争已经没  相似文献   

6.
自1994年重庆卫视推出《雾都夜话》栏目后,电视栏目剧便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也日益为很多电视台关注。在电视栏目竞争极为激烈的当下,这样一种完全本土化的节目形态的出现,为中国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也为目前国内文化产品短缺的现状打破了瓶颈。然而,随着各电视台电视栏目剧的不断出现,电视栏目剧也呈现出几大令人担忧的趋势。如何正确分析电视栏目剧的现状及发展趋向,对于电视研究有着独特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尽管电视尤其是彩色电视在中国的发展才不过短短的几年,但它很快和我们成了朝夕相伴的好友。电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它可以使我们以最生动最便利的方式获得高容量的信息和知识。1988年,世界电视全面腾飞的一年。1988年,是世界电视史上跨时代的一年。中国:拥有亿万观众的中央电视台鸟枪换炮,搬进了彩色电视中心。位于彩电中心旁侧的国际电视交流中心也已动工。这是中国电视诞生30年以来发展最快的一年,它将奠定今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于会明 《新闻窗》2010,(6):109-109
近几年,电视美食节目正以百花齐放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电视上的真人秀做菜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而电视美食节目正是借助大众媒介,让其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创办中国的电视新闻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众化的高新技术传播媒介,可以把全球相隔万里的许多新闻事件迅速而形象地汇集到小小的电视屏幕中。创办电视新闻频道,进而创办电视新闻网,让观众随时打开电视就可以看到新闻,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传播时尚和世界电视发展的大趋势。创办一个统一的中国电视新闻网,已成为中国新闻事业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电视商业化被批判由来已久,"庸俗化"、"文化荒原"、"金钱至上"、"社会病态"等观点屡见不鲜.观众对电视商业化的投诉也主要体现在"广告太多"、"广告时间太长"、"广告制作粗俗"上.在电视传播过程中,无论是传统广告,还是植入式广告,都充斥着明显的商业化气息,使得无数观众都在被动收看,有电视观众戏称看电视剧是"广告插播电视剧".久而久之,许多电视观众就会产生负面的心理联想--广告几乎无处不在,电视商业化让人反感.这种对电视广告的排斥心理体现了许多电视受众对电视商业化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