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阅读是从书本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影响读者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本文从开展历史课外阅读的意义和培养学生历史课外阅读的方法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2.
所谓“阅读期待”.就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阅读目的或效果.它反映了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体现了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阅读期待既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又是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展开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阅读期待.让学生喜欢阅读.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老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做出了这样的强调。的确如此,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的跨越时空的对话,阅读的过程是实现双方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阅读本应是人生得意之事。高尔基形容自己对书本的喜爱"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但有很多学生不爱上语文课,不爱阅读,这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个悲哀。如果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一下阅读教学过程,如果能抛开应付中考的急功近利的教学思想,相信每位教师都承认:语文课缺乏学生的个性自由。  相似文献   

4.
怎样提高阅读效率?关键是要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1.麻醉式阅读法对于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可采用麻醉式阅读法。读者如同服了麻醉品,几乎忘却了自己的存在,把自己完全置于书本之外。就像看武打录像一样,人物姓名、故事情节、艺术手法等掌握与否均无所谓。如果说能有一点收获的话,那就是身心得到放松,在不知不觉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阅读过程中,重点应突出速度,可采用浏览、跳读等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读名著时千万不要用麻醉阅读法,否则会在你的眼里使不朽的名著下降到庸俗作品的水平。假如你用麻醉法去读《红楼梦》,就会…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书.是最重要的、永放光辉的明灯.是学校集体的精神生活的源泉。如果书籍没有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财富、享受和满足的源泉.那么学生就不会有其他的精神需要,他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贫乏而毫无生气。”让阅读成为悦读.让阅读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人生重要的学习途径。图书馆为学生搭建了阅读的平台,使之在阅读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让学生真正享受心灵和谐共振的情趣、享受意象流动衍生的美趣、享受思想多维砥砺的理趣。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一种享受,享受明媚阳光,享受清新空 气,享受深邃历练。推荐语写作是一把打开阅读大门的钥匙, 是阅读的延伸与深化’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进 行课外阅读的好奇心’能让学生喜欢阅读’分享阅读。在教学 中,指导学生写推荐语,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本文论述了推荐语写作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以及推荐 语写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对小学生来说阅读整本书需要保持阅读的耐力和持久性,阅读兴趣是阅读整本书的重要内驱力。阅读指导课可以通过梦想体验、换位作者、阅读地图、听读体验、联系背景等方式增强学生对书本环境的吸引力,催生对书本人物的亲和力,增强书本阅读的感染力,发现书本文字的表达力,激活书本阅读的迁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整本书的阅读视野,形成积极持久的"悦读"力。  相似文献   

9.
<正>设计理念:"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阅读是一种享受,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我们尝试师生共读,进行板块式阅读指导,及时练习阅读批注方法,写读后随感,走近作家,感悟作家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个会识字的人一生的得意之事。高尔基对书本的喜爱“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对于学生没有一个不喜欢阅读的,但却有那么些学生就是不爱上语文课,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感到心情沉重。如果静心反思阅读教学过程,抛开因考试而产生的急功近利教学思想,我们扪心自问;语文课确实缺乏学生的阅读个性自由。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个体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个性的领悟得不到承认,创造能力就会被压抑,这既有违于人的天然属性,也不符合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主题学习”的春风带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气象,为实现“享受主题阅读,浸润书香文化”的宗旨,我校营造书香环境文化,构建主题学习模式,开展特色班级书香活动,让书香像花香一样弥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师生从书本中吸取阳光和水分,把师生培养成为“书香校园”里的文化人,让师生沐浴在文海里,浸润在书香中。  相似文献   

12.
徐伟娜 《学周刊C版》2014,(9):180-180
说明文是初中阶段最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向读者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揭示规律、原理。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富有故事性,也不像散文那样富有美感,这就注定了它的悲剧——被忽略。然而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说明文必考。这就让教师们不得不讲,却不知讲什么;学生不得不学,却感到枯燥乏味。难道说明文阅读真的是无药可救了?其实不然,说明文阅读并不是无章可循,学习说明文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绘本是最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享受快乐阅读的同时增长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绘本阅读时,可以通过悬念导入、视觉导入、故事激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图文结合法、圈点勾画法、问题阅读法、想象补白法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同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从而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不由自主捧起书本“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学生走进校门,置身于一个书香四溢的校园时,他们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读者在阅读中所处角色地位的不同,可将文学作品的阅读分为知音式阅读和创造武阅读。这两种阅读方式各有所短,各有所长,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读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阅读方式,以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梅 《考试周刊》2014,(80):47-48
<正>"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中的这句话旗帜鲜明地指出了阅读在发展学生认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完美人格方面的重要作用。阅读这些功能的实现并非是自动的,而要依赖于学生对文本的积极构建,且呈现出不同层次。当代哲学解释学认为:"文学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是先于阅读、先于读者理解而自在的某种东西。"文本只是以其自身的多义性、模糊性"召唤"着读者,而读者只有以其独有的解读经验"演奏"文本,才能获得心  相似文献   

17.
犹太人用在书本上抹蜂蜜的方法,教导学生学习就像蜜一样甜,让学生从小就爱上阅读。对于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亲身体验,含英咀华,让他们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尝到读书的美味,感悟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才能真正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18.
读书,其实就是在读人生。所以,就要用心灵去阅读,用一生去阅读。青春作伴好读书,在这明媚的春光里,让我们放下功利的、世俗的心态,远离尘世的喧嚣,打开书本静享阅读的愉悦,让我们的生活乃至整个生命旅程溢满书香。唯其如此,才能像何心乐说的"一个人最优雅的姿态"就是"人在阅读的姿态";才能像严文井说的"人才更加像人";才能像陈村说的"读到夜深人静,读到东方既白,这便是无上的享受了";才能像阿忆所说的"梦里也有了书的香气";最后也就像魏钰所说的"定能读出人生的真实感觉"。  相似文献   

19.
阅读过程是期待唤醒和期待实现的过程.文本意义源于读者用自身期待构建和创造文本.期待的教学功用主要表现为:预期作用、补白作用和选择作用.阅读课堂具有创造性、新颖性,让学生有出乎意料之感,才能超出或校正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20.
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里活动过程(Goodman,1967),是阅读者与文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过程;是读者通过文章这一载体与作者互动共鸣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学生的理解、综合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阅读更注重对技能和能力的考查,选材也更广泛,内容更丰富,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探索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效率成为英语教师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然而,阅读教学始终像一壶永远烧不开的水制约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