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总复习”第30题是一道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尽管本题有64种答案,但学生往往通过走迷宫,乱碰乱撞,好不容易才找出一种答案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的思维方法,复习时,可按下面几步进行。  相似文献   

2.
现行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1课《孟子二章》文后练习题第四题要求学生对“拂乱”等词“加以解释后抄在笔记本上”,显然是把“拂乱”当作一个词语。对此,我有异议,现吐诸笔端,就教于大方。“拂乱”出自课文《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第二段:“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从原文意思看,把“拂”“乱”在这里看作是两个意思独立的词语较为合适,“拂”用来修饰说明“行”,“行拂乱其所为”的朗读节奏应该是“行拂/乱其所为”,这…  相似文献   

3.
一、审“理”有人认为,只有议论文才要讲道理,这是不全面的。在记叙文中,有时也要借助议论或抒情,达到与别人讲清道理的目的,一篇记叙文的主题,绝大部分也含有一定的道理。因此,无论是记叙文题还是议论文题,在审题时都必须考虑到“理”——你的写作目的。文章中有了“理”,才有了主帅。无帅无兵,历来都被看成乌合之众。如何审视题中之“理”呢?如是议论性文章,可引导学生通过引证、对比、归纳等方法去  相似文献   

4.
要明确变题的目的性。应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具体考虑变题的时机、内容和方式,而不应随便乱变。要捕捉变化的规律性。“一题多变”是教学手段,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应用题数量之间的联系与变化,启发学生从“多变”中发现“不变”,  相似文献   

5.
薛洁 《语文天地》2010,(7):11-13
语言表达讲求连贯。近年来的高考语文对这一方面的考察常以乱句组连或判断选择的形式为之.也许是人们在心理上就逆反于这个“乱”字.抑或是对句子的拨乱反正确乎难理出个头绪.人们对此方面的试题往往感到棘手头疼,其实,在此类题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找到一些办法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可探究性活动的空间大、干扰因素多,加上儿童的年龄特点,往往会出现“无序”的现象,这对那些追求让学生“整齐划一”的老师无疑是一种冲击、一次挑战。科学探究要体现主体,那么“无序”是必然的,并且正是由于“无序”才能让学生的个性真情自然流露。作为教师,一方面应对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无序”现象,进行利弊分析,发现“无序”活动中所蕴藏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则应把握火候,适时引导,让“无序”活动能“乱”而有序、“乱”得其所。1防患未然,“乱”而有序a.…  相似文献   

7.
诗歌鉴赏题可以说是高考试卷中一道选拔精英的试题.命题者借助它来综合考查考生的文学修养、鉴赏分析能力和思维品质。但我们发现,诗歌鉴赏题的6分,不少同学会损失过半,甚至“全军覆没”。究其原因主要有下列情形:遇题后因其“长”“僻”以为难而自乱方寸,结果答案不知所云;因其“短”“俗”以为易而放松警惕,  相似文献   

8.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打开门一看,是我们班乃至全校出了名的同学——小文(化名).“他中午不去教室午休,跑来捣什么乱呀?”我不禁这么想.于是,我没好气地问他:“是不是又被值日老师抓到午休时捣乱?”他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是径直闯进我的房间,怯生生地说:“老师,期中考试我才考了58分,全班就我不及格,太丢脸了.阅读题有几道题我想了很久,还是做不出来,你能帮我讲解一下吗?”我用诧异的目光看这眼前这位全校出名的“捣蛋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常听到一些程度较差的同学叹息,“老师,我觉得数学课越学越乱了!”或者是:“记住了公式也不会作题,尤其题目稍一拐弯,也就不知道该从哪儿想了。”有时,一道难题作了出来,有心的学生会问:“这思路是怎么想到的?”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勤总结、常相比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对比、讨论等一系列活动。自主探究知识,是自然课学习的重要方式,可这些探究活动的空间大、干扰因素多,加上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往往会出现“无序”的现象,课堂中呈现个体之间静闹不一、体态不一、活动不一、思维不一的无序状态,这对那些追求让学生“整齐划一”的老师无疑是一种冲击、一次挑战。探究活动中要体现主体,那么“无序”是必然的,正是由于“无序”才能让学生的个性特征自然流露,作为教师应把握火候,适时引导,使“无序”活动能乱而有序、乱得其所,我们绝不能因为怕乱,而挫伤孩子们主动探究的…  相似文献   

11.
自然课中学生的观察、实验、对比、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自然课学习的重要方式,可这些探究活动的空间大、干扰因素多,再加上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往往会出现“无序”的现象,课堂中呈现个体之间静闹不一、体态不一、活动不一、思维不一的无序状态,这对那些追求让学生“整齐划一”的老师无疑是一种冲击、一次挑战。探究活动中要体现主体,那么“无序”是必然的,正是由于“无序”才能让学生的个性特征自然流露,作为教师应把握火候,适时引导,使“无序”活动能乱而有序、乱得其所,我们绝不能因为怕乱,而挫伤孩子们主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企业在入世之后面临众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国外跨国公司为占领我国市场所实施的公司人员本土化战略而造成的我国企业人才大量流失。面对这一严峻的现状,国内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将人才战略放在首要的位置。文中认为,我国的企业惟有做到爱“才”如今、“才”源广进、理“才”有道,方能求得有“才”有势,方能在日新月异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处于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3.
话题作文要求考生自拟题目,拟题的训练必不可少。但何为“好题”?难道只有运用了比喻、借代、拟人,或是引用了名言、歌词、古诗才是“好题”吗?“文”的一半果真在“题”吗?若真的以此标准衡量,《诗经》里几乎没有“好文”,因为《诗经》几乎都是从诗中首句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第九册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两个分数的和等于1/6。这样的分数你能找出几对来?1/6=1/( )+1/( )。” 在解答这道题时,许多学生只是乱碰数,往往不能把所有的解都写出来。为此,下面给出对此类题的解答思路,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在“知乎”平台上引起了许多探讨,有共鸣也有争鸣。有人说,还是个人对道理的认知水平不够吧;有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行动起来才真难啊;还有人说,大道至简,多则生乱嘛;也有人说,莫非是我们对“过好”有什么误会?那么这句话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呢?请以“道理与人生”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谭明鄂  刘芳 《教学考试》2024,(18):10-13
<正>纵观近几年高考地理湖北省选考,几乎所有试题对学生知识量的累积要求都有所减弱,对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更加重视,这无疑对那些“头悬梁,锥刺股”挑灯夜战刷题的备考模式提出了挑战。对于“刷题”,本文认为应包括两个基本含义:一是通过练习达到“唯手熟尔”的程度,二是通过训练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实际上,“刷题”本身没有错,问题在于部分师生在复习过程中过度追求刷题量的积累,误入茫茫“题海”而不自知。那么,在高三复习备考阶段,  相似文献   

17.
<正>“菩萨”和“蛮”搭配,一边是柔肠悲悯,一边是刁蛮任性,好像少女才兼而有之。我这是乱解一气。据说唐宣宗时,女蛮国来唐朝进贡,其国人梳高高的发髻,戴金冠,璎珞遍身,袅袅婷婷,远远望去如神仙菩萨。这才有了伶官制曲、文士填词的《菩萨蛮》。  相似文献   

18.
寸有所长扬其长江苏句容市葛村中学周笃荣只有学会正确对待学生的“短”处,才真正谈得上因材施教。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实践这一点,在学生短处中寻找闪光点,变短为长。让爱吹毛求疵的学生查卫生,让争强好胜的学生管自行车,让“鬼点子”多的学生组织班会,让爱乱写乱...  相似文献   

19.
今年高考试题全国卷中有两道以诗作题干的选择题,该题看似考文化内容,实则用意在以诗证史,诗中有史。考查从诗中提取有效信息判断说明问题的能力。笔者拟六题,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大方之家。例一:“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句诗。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三藩之乱例二:“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是诗圣杜甫的名句,诗中歌咏的女子是A.细君公主B.王昭君C.文成公主D.金城公主例三:诗圣杜甫的名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称赞的是A.周瑜B.孙权C.诸葛亮D.曹操例…  相似文献   

20.
答案与解析(1)B;(2)A。考查连词的选用。题(1)关联连同“not…until”表示时间,译为“直到……才”,和疑问词“when”相呼应。句意:“直到他戒烟戒酒我才会嫁给他。”题(2)中连词unless表示条件,译为“除非”。句意:“除非他戒烟戒酒我才会嫁给他。”暗示女方对男方不良习惯极为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