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千世界,色彩斑斓,人眼是如何看到这些的呢? 这还得从眼睛为何能看清物体说起.如图所示,人眼的成像原理跟照相机的很相似.人眼的平  相似文献   

2.
学会成长     
龙城柳 《中学文科》2007,(12):10-11
可曾见过悬崖上跃起的雏鹰?在风雨中,它为何敢奋力前冲?那是因为在它的身后有母亲的叮嘱和鼓舞。可曾见过春日里生出的新笋?在阳光下,它为何能日高盈尺?那是因为在它身下有经年的老根为它吸收营养。  相似文献   

3.
孙老师话题目录 孙老师说 “天才少年”为何与人为敌? 您能容忍孩子的失败吗? 成功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多多沙龙     
向传统观念挑战 刘金福:花儿为何开又落 自80年代初,天津市的幼儿园里有了“男阿姨”以来,全国各地出现的男幼儿教师已不少,这也不再是什么新闻。可时至今日,有多少人能坚守幼教岗位呢?或辞职、或调离、或下海,这其中的是非曲折,又有几人能真正体会?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国小说史,以"红"命名的小说不计其数,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为何小说家喜欢以带有"红"字的名称来命名小说?作家为何喜欢写作以"红"命名、与"红"相关的小说?本文通过对中国各类带有"红"字标题的小说的解读,来揭示这一文化现象,透视其中的文化心理,以便读者能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小说,也希望能为中国作家以后的命名和创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Hi,GBA,为何这等伤心?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7,(24)
人的正常反应是知难而退。这没有什么不对,只要有其他途径一样可以达成目标,为何不试行其他更易行的途径?如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认为应该鼓励年轻人积极进取,不要害怕困难,若能知难而进,当可赢取更多机会。但我觉得这种西方流行的信念,其实不符合天道。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正常的反应是知难而退。这没有什么不对,只要有其他的途径一样可以达成目标,为何不试行其他更易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日甲午战争的前因与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一百周年,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灾难,创深痛巨,永远值得回顾和反思。这次战争为何发生?中国为何战败?何以受到巨大的屈辱和损害?战争造成什么后果?中国近代化进程何以受挫?中国近代历史何以如此迂回曲折?重温甲午战争的历史,将能得到有益的启示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九月之恸     
九月啊,黄道的几何学为何变成了黑道的美学了呢?为何秋分的锋芒尚未抽刀太阳就已经掉头而去不顾我们的北半球了呢?为何金色的季节竟然变脸成了黑色的月份了呢?为何塌下来七重天为何翻过来十八层地为何,山,崩了开来为何,楼,倒了下来亲人啊情人啊邻人啊都被谁掳去了呢,为何把眼泪哭成雨季,一夜九百公厘都再也赎不回来了呢?幽幽是失踪的眼睛,永不眼目在九月的噩梦里,冥冥正寻找着我们,无助的哭喊正等待我们的回应世纪的窄门啊如此地难过是怎样的门神,不放过我们呢?让我们用哀思砌成公墓同声颂祷,愿亡魂都安息愿九月降下黑旗,把金徽升起让我将这…  相似文献   

10.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在主持编选《文选》时,为何没有选收王羲之《兰亭集序》?这一疑问,是令人费解的。在萧统眼里,《兰亭集序》算不算文学作品?萧统之所以不将其选入,应该有自己的理由。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或许能为解读和欣赏《兰亭集序》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极为虔诚的一回回、一次次、一番番、一遍遍的付出后,结果望穿秋水却总不见“芝麻开门”,急于咬破成功厚茧的芸芸众生禁不住困惑万分: 成功这独酌的满樽心香为何只有名人独享?成功这朵人类精神家园的奇葩为何离凡人那么遥远?  相似文献   

12.
春节晚会推出的歌曲《常回家看看》,在一夜之间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牵动并感染着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一首歌曲为何有如此之大的魅力?为何能形成如此强烈的共鸣?原因是它唱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倡导传承的道德精华——孝道。  相似文献   

13.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济南的冬天》的文末句。此句为何要放在写“水”的文段中?为何不让它自成一段?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2012,(Z1):12
近千名应届大学生PK竞聘。但企业仍招不满。这就是管理培训生。管理培训生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大学生?为何让企业如此焦虑不安?我们亲历招聘现场、邀请面试官现身说法、采访负责管理培训生招聘的第三方企业、与企业HR和从千万人中获胜的管理培训生交流、暗访管理培训生的导师……从而,还原管理培训生招聘背后一幅真实的画面——企业的管培生项目就是培养若干年后中高管理层的摇篮,企业的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15.
当两个以上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时,形容词该如何排列?为何不能说a black new coat,而要说成a new black coat呢?这里面有无规则可循?如果让学生记住opshacom这个为帮助记忆而杜撰的词,就能让他们掌握英语中前置形容词的排列顺序。opshacom中的op代表opinion,指表示人们观点的形  相似文献   

16.
黄埔军校是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军事院校,是世界四大军事院校之一,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这些人才为北伐战争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可以说作出了可以改变我国历史的贡献。他们有的在战争中奋勇杀敌、战功赫赫;有的壮志凌云、以身殉国。为何黄埔军校能出那么多人才?为何他们的报国意志如此坚定?这需要从它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找寻答案。本文通过对黄埔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发现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玛雅人在许久以前就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但为何在现代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又失去了行踪呢?玛雅文化像一场刚刚上演了序幕就匆匆结束的历史剧一样消失了。玛雅人为何突然抛弃文明,回归原始呢?这确实是个谜。  相似文献   

18.
牛曼的《大学的理想》一书,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颇有影响的著作,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深刻内涵的古典大学观,其中有许多见解值得我们研究和评析.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牛曼的古典大学观作一较为全面的述评:(一)大学为何而设?这部分反映的是牛曼的大学职能观;(二)大学为何教育而设?这部分反映的是牛曼的大学教育观;(三)大学为何对象而设?这部分反映的是牛曼的大学生观.以上三个方面比较完整地反映了牛曼的大学理想.  相似文献   

19.
学会成长     
陕西卷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自选文体,自立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曾见过悬崖上跃起的雏鹰?在风雨中,它为何敢奋力前冲?那是因为在它的身后有母亲的叮嘱和鼓舞。可曾见过春日里生出的新笋?在阳光下,它为何能日高盈尺?那是因为在它身下有经年的老根为它吸收营养。  相似文献   

20.
张家 《大学教育科学》2008,1(1):109-112
大学为什么产生?为何有大学成为一流?都不是经济所能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首先是文化的问题,首先应从大学本有的精神面去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