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对濒危动物的保护方面,特别注意对栖息地的保护。因为栖息地是维持动物生存繁衍等的特定环境。尤其对于象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这样一种地理分布区已很小,生态分布又限于一定森林景观的地面活动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就更显得重要。 对于褐马鸡栖息地的研究,以往作过一些工作,但缺少系统的资料,特别是关于栖息地的植被特点、季节变化等。因此,对于褐马鸡栖息地的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这对于褐马鸡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获得的关于褐马鸡栖息地的资料整理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白天鹅栖息地与非栖息地在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的异同,并针对天鹅主要栖息地的优势微生物类群进行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结果显示:湿地优势微生物与变形菌属、芽孢杆菌属、链霉菌属等有较高相似性,天鹅栖息地微生物多样性高于非栖息地,变形菌属和链霉菌属微生物生态服务功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海南南湾保护区社鼠种群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1995年在海南南湾半岛进行了鼠类群落调查。社鼠(Ratusniviventer)为该调查区域的优势种。研究发现:不同生境即居民住宅区、山脚旅游区、山地自然植被区的上夹率分别为0,3.5%,4.2%,说明社鼠是较为典型的林地鼠种;社鼠分布密度随着猕猴栖息地植被质量发生变化,栖息地植被好,社鼠分布密度高,反之,则低;社鼠各季捕获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性别、同年龄组社鼠的肥满度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南湾社鼠与南湾猕猴之间存在一定的生态位重叠;季节变化对南湾社鼠种群的影响不大;南湾社鼠与内陆社鼠种群比较所存在的差异,主要与该区气候的热带特点导致食物条件变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4.
四川羚牛是分布于四川与甘肃南部,现存种群数量最大的羚牛亚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是我国1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文从分布、种群、栖息地、行为节律、迁移、保护等方面概述了四川羚牛的生态习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5.
用参与式乡村评估法对平武县白马藏族大熊猫栖息地村民的经济进行了调查。对比两次调查结果。表明栖息地村民经济收入减少,贫困家庭比例显著上升。村民的经济发展活动中,放牧、挖药、采集柴薪以及打猎等活动增加,会导致栖息地退化,威胁大熊猫及其它珍稀动物的生存。而传统的伐木导致栖息地破坏和丧失.对大熊猫及栖息地的直接威胁已不复存在。最后根据栖息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自然保护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商丘市大中小学校园的调查,报道了商丘校园蚂蚁的生态分布及种群的构成比.采用了实地采样,鉴定,统计等方法.共采集到蚂蚁4亚科,5属,7种,其中铺道蚁最多,黑细长蚁次之,其他种类则较少.通过调商丘市校园蚂蚁的生态调查与分析来了解校园蚂蚁的生态分布及校园生境对蚂蚁分布的影响,为更大范围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文学史上,萨拉·朱厄特绝非仅是出色的乡土作家的代表,她还在其不少作品中涉及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才开始关注的一些生态问题,并发出了保护的倡议,彰显出对人类前景超前的忧患意识。朱厄特的生态关怀思想表现在:保护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森林资源;妥善修复和保护历史古迹等。  相似文献   

8.
对虎纹捕鸟蛛分布区的自然概况、种群分布特点、种群栖息地生物群落以及蜘蛛洞穴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近十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采集以及对栖息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其自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虎纹捕鸟蛛成为一种濒危的物种.为此,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任欢 《少年月刊》2023,(24):26-29
<正>“系领带”的大山雀精灵档案:名字:大山雀(灰山雀、花脸雀、花脸王、白脸山雀)体长:约15厘米体重:11.8克~17克栖息地:分布于中国(除新疆南部和西藏)的许多地区,欧洲、非洲及亚洲其他地区也有分布保护级别: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相似文献   

10.
1989~1990年,针对不同类群的动物,采用直接和间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的哺乳动物资源和它们的栖息地植被作了调查。记录该区哺乳动物44种,隶属8目21科,其中热带-亚热分布27种(占61.3%),与其所处热带、亚热带过渡区的地理位置一致。哺乳动物栖息地植物群落有4种,各有不同的群落特点。  相似文献   

11.
襄樊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鸟类种类的多样性。鸟类有360多种,隶属于13目、48科。特有种9种,濒危种3种,受保护种52种,稀有种13种。随着自然生态环境发生变化,鸟类种类及其分布亦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应经常组织开展鸟类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Given its diverse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zebrafish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investigations on the effect of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on cognition. Studies were conducted on four wild-caught zebrafish populations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native habitat, sex, and body size in determining learning through a novel task associated with a food reward. The habitat variables, namely, 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zebrafish and predatory fish and the substrate and vegetation diversity, were quantified during fish sampling. Fish were subjected to a novel task to find a food reward in a maze over successive training trials followed by a test for memory. Performances of subjects were based on time taken to find the food reward and number of mistakes made during trials, and tests for memory. The experiment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rates and memory across populations. Males made significantly fewer mistakes than females only within two populations. No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body size was observed. Th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and memory among wild zebrafish could be due to differences in predation, complex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native habita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e possible role of multiple interacting factors in determining learning and memory among populations and point to a need for incorporating effects of several factors in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汉中地区松茸的分布、发生期、形态特征 ,发生地植被和气候 .探讨了松茸的开发前景以及开发中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等 .  相似文献   

14.
采用PRA法,对我国“熊猫大县”——平武主要大熊猫栖息地的村民,进行了生态环境意识调查研究。并通过精心设计量表,将此类研究的定性分析,扩展为定量分析,求出了意识的分布率和折线图。结果发现大熊猫栖息地少数民族多,古朴的传统意识比较浓厚,基本处于农业文明意识阶段。由此揭示出,长期以来在山区进行保护工作困难的原因之所在——当地人保护意识严重偏低。本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已列入我国第一个ICDP项目论证会资料,为我国保护生物学公众教育领域作了有益的开创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200507/200508和200606/200609,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斑羚夏季生境利用情况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斑羚喜好活动于海拔较高的上位坡,坡向多为阳坡;同时其也选择坡度较陡的针阔混交林活动.草本盖度和灌木盖度也是影响斑羚夏季生境选择的较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标本,实地考察,参考有关文献,对甘肃省委陵菜属植物进行了研究,整理出甘肃省有委陵菜属植物52种及变种,编制了甘肃委陵菜属植物检索表,考证了其学名,记述了它们的分布地及生境,对部分种及其相近种进行了分类学讨论,以期为甘肃委陵菜属植物的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乐山市绿心公园内三叶虫萤成虫的生境和夜间活动规律进行了调研。研究结果表明,三叶虫萤栖息在停耕农田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密度约110株/m2,栖息在草地以艾草为主,密度约为100株/m2,周边屏障植被种类主要有慈竹等。植被平均高度为44.2cm,土壤面上都有一层厚度约为11cm的枯草。三叶虫萤的种群密度约为4.8-8.1只/m2,在一定范围内,栖息地面积越大,三叶虫萤的密度越大。三叶虫萤在平坦区域几乎为均匀分布,在狭沟或不平坦的栖息地则分布不均匀。三叶虫萤在19:30左右周边光照度约为10.4 Lux时开始零星闪光,在20:00-21:30周边光照度约为0.1 Lux时发光达到高峰。雄性成虫夜晚活动旺盛,一次飞行距离0.5-8.0m,飞行高度0.3-2.6m;雌性成虫夜晚活动不活跃。成虫活跃期间平均温度为18℃,空气湿度为94%。栖息地土壤类型为壤土,湿度为38.47%。  相似文献   

18.
甘肃绣球属植物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甘肃绣球属共7种1变种,即圆锥锈球、东陵绣球、挂苦绣球、蜡莲绣球、柔毛绣球、莼兰绣球、锈毛绣球、冠盖绣球,介绍了绣球属的研究简史及形态特征,进行了分种检索,记载了产地、生境及分布.  相似文献   

19.
从产地分布、地域分布、拓展态势及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等方面,就唐代西南地区的丝织品、布匹、茶叶、矿物、药材、纸、水果、编织品及其它土特产的地域分布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