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说汉语的人要把所说的话记录下来,必然要使用汉字。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简化汉字,国家关于汉民族的语文政策中就有“学说普通话”和“使用规范汉字”的要求,这“规范汉字”就是《简化字总表》中公布的简化汉字。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今天就不用学习繁体字了。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从汉字的起源、发展、特点、汉字简化的方法和使用简化汉字的重要性等方面简述了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简化字优于繁体字,告知人们学汉语时使用简化字在学习和应用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2015年1月18日,中国社科院学者周溯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汉字简化是汉字的发展方向,有相当一部分汉字很复杂,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都希望进一步简化汉字,尤其在书写时往往用草书、行书,草体字实际上就是简化字。周溯源表示,现在国际社会的“汉语热”日益升温,进一步简化汉字,将更有利于中文走向世界,而简化、优化、美化则是汉字简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据《联合早报》报道,争议多年的汉字“繁简之争”,在3月的“两会”上又因为有政协委员提案恢复繁体字,再度被炒作为新闻。来自天津的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建议,全国用十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他的理由是:一、1950年代的简化汉字太粗糙,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汉字使用的混乱现象日趋严重,虽然许多专家学者和社会贤达无不忧心忡忡,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及领导也不禁大声疾呼并相应发出一些正宁措施,但势如杯水车薪,大有每况愈下之虑。一、现状令人堪忧“文革”前汉字使用比较规范,党和政府有关语言文字的各项政策令行畅通。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正确使用祖国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把语言工作纳入党和政府的政策之内。要求下达学习、讨论和贯彻。尤其是1955年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精减了1055个异体字;5956年国务院公布了《简化汉字方案》,第一批简化汉字51…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汉字简化问题作一历史回顾,重点综论了近年来关于简化汉字功过问题的讨论,并就新世纪里汉字简化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就近百年来的汉字规范工作进行讨论,在对拼音化及简化汉字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作为交际工具的文字,只要便于学习和使用、能很好地实现记录语言、进行书面交际的目的,不管它是什么形式的符号都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建国初期就指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在实现拼音化以前,我们进行了简化汉字的工作。二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化汉字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飞跃发展的形势相比,还需要加快步伐。汉字的字形仍很复杂,字数很多,学习仍然要一个一个地认记。繁难的汉字,对我国文化科学的发展,对广大工农兵群众学习理论、占领文化阵地和缩小三大差别,仍是一个障碍。因此,加快简化汉字的步伐,迅速将文字交给大众,是革命的需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汉字简化在本文中特指1949年以后开始的简化汉字的工作,不包括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繁体汉字大泛滥 扫盲工作添麻烦简化汉字的推出为扫盲工作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加快了扫盲工作的进展。然而近年来,繁体汉字大泛滥,又给扫盲工作添了不少麻烦。众所周知,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只有大家共同遵守文字使用的规定,才能保证文字的社会功能。最近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1.
当前有人提出简化字弊大于利,有损"六书"体制,违背文字发展规律,应该废弃,并全面恢复使用繁体字的观点.其实简化字有利无弊,符合汉字发展规律,应该坚持推行使用.目前多数人不识繁体字,是各级学校识字教学单轨制所致.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2009年,由政协委员的一份提案引发了简繁汉字的又一次争论,这次争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汉字简繁的第二次比较激烈的讨论。分析这次简繁之争的背景,梳理近年来“挺简”、“挺繁”主要观点,可以明确:目前,在中国大陆,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尊重文字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简化字为国家规范汉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汉字繁体字和简体字,从不同的角度看,各有优缺点.我们应了解和掌握繁简字的利弊优劣,着眼于汉字使用的现状,不应偏执一方,而要寻求沟通,使繁简体各臻其美,各尽其用.  相似文献   

14.
规范的繁体字和简化字都是规范字,二者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虽然已经实行汉字简化,但由于还存在着繁体字存在的因素、现实性及简化字的缺陷,“识繁”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不能忽视“识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中大量的多音字是汉语学习与应用的难点,有些多音字的读音需要并且可以进一步精简规范。以“普通话词表(一)”内的常用多音字为例,参照《新华字典》释义,从音义联系及使用度上分析了宜精简和不宜精简的多音字,并提出多音字的精简应以不能辨义和冗余叠置为原则。  相似文献   

16.
汉字的"简化"与"繁化"是汉字发展中的历史现象。古人留下了许多汉字简化的经验与理论,或"省声",或"省形",或"通假",或重组。汉字的书法艺术促进了汉字形体的变化,把图画文字系统变成为一个符号系统,催生出一批简化字。简化字里有会意字、形声字、通假字,也有记号字、半记号字,是现代汉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汉字简化问题一直都是文字学界关心的问题。从表达的角度看汉字简化,就可以看出汉字简化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世致用的修辞思想。因为汉字因表达需要而产生,又因表达需要而简化,而表达是修辞的母体,因此,简化字就是修辞学中适度原则在汉字简化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在<规范汉字表>研制的过程中,是恢复繁体字还是坚持简化字的争论再次热化,对汉字简化的怀疑论也再次提出.汉字简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是几代爱国者和民主的追求者不懈努力的成果,也是语言文字现代化、国际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汉字改革、汉字规范的历史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并说明在信息时代,对汉字规范不但应有正确的认识,还应有责任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9.
古典文献研究与繁简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校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中,不少教师对于繁简体汉字作了诸多考察,认为现行的繁简汉字存在着形制上的重大矛盾,派生出种种原本不应有的弊端,务必对之进行深刻全面的反思,特别是关于文字发展规律的反思,关于汉字运用实践的反思,以及对违逆规律、悖碍实践的汉字体式矛盾现象如何"修正"的反思.此类思考涉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千秋大业,应当引起人文社会科学界(尤其是古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文章立足于1986年出版的《简化字总表》中的表一350个简化字、表二132个简化字,将482个简化字与其相对应的503个繁体字,按照简化的方法进行归纳、统计,以期说明楷书繁体简化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