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上海8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从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支持环境三方面分析科技因素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科技因素与城市创新绩效有一定正面影响,不同的科技因素的影响强弱程度不同;作为城市创新主体力量的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首要的影响因素;适时适度提出适合上海城市创新绩效的科技措施将对城市创新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智能城市绿色创新生态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界定智能城市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智能城市绿色创新生态系统模型。该模型是一个概念化模型,该模型的技术突破和创新过程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指引。该模型包含基础层、绿色层、互联层、物联层、集成层、应用层和创新层等七个层级。最后从营造开放的绿色创新环境、促进城市绿色创新主体的成长和集聚、构建城市绿色创新信息网络共享平台等三方面提出智能城市绿色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应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球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指标体系和1006个50万人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利用统计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深入分析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总体特征和驱动因素,并与全球、美国、欧盟、巴西、印度、俄罗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中国头部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已经呈现突围态势,但整体处于全球中等偏下水平;二是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的空间分异程度基本与全球平均水平持平,首位度高于美国、欧盟;三是全球联系、社会包容、经济活力、环境韧性是影响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的主导因素;四是在提升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方面,经济活力和社会包容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相对最强,而经济活力和环境韧性相对最弱。  相似文献   

4.
构建学习型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耀宏  蔡兵  顾新 《软科学》2007,21(4):48-50,55
城市发展的绩效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地位和可持续发展,而这又取决于城市竞争优势的充分发挥和正确的发展战略。城市的优势竞争力决定城市的功能定位,而功能定位又决定城市的基本战略选择。但无论城市选取何种发展战略,其发展绩效都取决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科技竞争力的强弱。因此,构建学习型城市,用学习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将是提高城市竞争力,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构建所在。  相似文献   

5.
从科技创新的环境基础、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绩效等三个支柱要素入手,构建出一套可用于国内城市创新能力评估的简洁指标体系,并选取相关程度较高的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苏州以及武汉等八个主要城市进行测评,表明了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全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世界各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分析比较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可深化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与演化逻辑的认识,以及量化刻度全球城市创新发展格局。以8套知名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为对象,重点分析其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等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动态跟踪北京与纽约、波士顿、伦敦、东京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排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全球城市创新格局较为稳定,北京在科学论文和创业生态等指标上的得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人才和大学等指标仍是其得分短板,需要进一步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打造高效率开放创新生态。  相似文献   

7.
大都市圈创新系统城市科技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莞  谢富纪 《科研管理》2010,31(3):61-67
摘要:从大都市圈创新系统发展现状看,城市群在经济、技术发展中逐步形成空间层级结构,地理联系对区域空间格局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空间结构理论在大都市圈创新系统研究中的主要观点,提出“城市科技潜力”的概念;其次,介绍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主要模型--潜力模型,阐述其对大都市圈创新系统中城市科技潜力分析的适用性及扩展;再次,以长三角大都市圈为例,测算其中各城市的科技潜力并以此划分结构体系。实证结论与政策规划的差异显示,大都市圈创新系统层级应该是在市场力量支配下形成的,而非由特意的行政区划、政策规划所致。  相似文献   

8.
基于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政府创新管理能力、创新环境完善程度和创新绩效表现力五个子系统构建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经熵权改造的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莆田市2008-2012年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五年间莆田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但各子系统的创新指数变化不一,知识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完善程度和创新绩效表现力三大子系统的创新指数变化较快,技术创新能力子系统的创新指数波动较为激烈,整体变化较慢;障碍度分析表明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取代创新绩效表现力,成为阻碍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性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营商环境对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根源性的影响,而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首要动力,因此优化营商环境生态从而驱动城市创新绩效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以全国68个创新型城市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营商环境生态中各条件对城市创新绩效的联动效应。研究表明:政府效率、人力资源、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6个条件“多重并发”,形成驱动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多样化组态;城市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表现为“政府主导下的环境驱动型”“人力资源缺失下的环境弥补型”与“资源—环境协同驱动型”3条路径。组态的空间情境差异分析发现,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存在明显差别。本文基于组态视角探讨营商环境生态驱动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城市创新绩效背后复杂机制的理解,也能够为各城市如何依据自身营商环境条件推动其创新绩效提升提供系统性思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评价珠三角城市的创新绩效,根据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先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各城市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再通过双重差分法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大湾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珠三角部分城市依然存在创新资源配置无效的情况;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后,珠三角城市的创新绩效提升了0. 131个单位,说明大湾区的设立有利于促进珠三角的科技创新;不同的科创环境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智力密集型城市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力密集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的先行城市,其智力资源的密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高智力密集型城市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是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智力密集型城市科技创新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对全国15个副省级及以上智力密集型城市进行评价,并分别运用C~2R和C~2GS~2模型对非DEA有效的智力密集型城市的松弛变量和规模效益进行分析,揭示智力密集型城市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产业结构的系统相关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创新型城市构建的系统性,创新型城市构建的关键在于形成城市创新精神,同时制度、人、组织、文化环境等多因素影响着创新型城市的形成。构建创新型城市需要科学定位城市的发展阶段,把创新能力培育与创新绩效相联系,同时注重城市间、城市与区域间的联合创新。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08—2017年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和前置一年的高校科技创新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城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面板模型实证考察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9个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均有提升,但提升的程度存在分化;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正向影响因素;5个计划单列市的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高校科技创新投入水平、重视高校科技项目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差异化地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8~2017年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和前置一年的高校科技创新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城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面板模型实证考察高校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9个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均有提升,但提升的程度存在分化;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正向影响因素;5个计划单列市的高校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高校科技创新投入水平、重视高校科技项目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差异化地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系统论,按照投入、处理、产出和环境的关系逻辑构建包含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实施能力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4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的珠三角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标准差法、TOPSIS法和TOPDIS法构建组合模型,运用珠三角9市2018年和2019年有关数据平均值对各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改进路径。研究发现:珠三角各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差异较大,广州科技创新环境最好,深圳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实施能力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排名均为第一;各城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首要因素中,广州和深圳分别要考虑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和本科院校重点学科数,佛山、珠海等其他地市均要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额为首要考虑因素。基于实证结果,从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科技投入保障和差异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机制构建等方面,提出促进珠三角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界定了城市科技创新系统的概念,分析了城市科技创新系统的构成,提出了地方政府促进城市科技创新系统构建的策略。这些策略是:成立科技创新促进委员会、建立城市科技创新服务型管理体系、建立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支持系统和建立城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研究基于民生科技对城市社区建设在社区安全、节能环保、健康卫生、生活便利和学习交流等方面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提出民生科技在城市社区建设中体现贡献绩效的主要因素,建立城市社区民生科技贡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D-S理论的分析方法,通过算例对天津市华苑社区民生科技的贡献绩效进行评价,为民生科技在城市社区的绩效评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部省份甘肃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4个反映创新基础、创新投入、企业创新、科技惠民及创新产出方面的指标,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评价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创新作为核心驱动要素推动城市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创新活动成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创新型城市研究并非只涵盖城市创新,虽然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城市创新并不能取代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20.
研究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由微观企业、中观产业、宏观区域三个维度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结构及分工布局的关系展开理论机制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非线性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化的U型关系,进一步创新性的使用历史维度工具变量(中国历史官员量化数据、中国古代城市城墙数据)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展开内生性检验识别,再运用门槛效应、中介效应模型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的结构变化点、产业分工布局影响机制进行探寻。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结构高度化呈现U型作用,当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3586项,会对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正向推动作用。第二,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分工布局的专业化、相关多样化起到促进作用,对产业的无关多样化起到抑制作用,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资本、劳动力资源为主要路径对产业分工布局形成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