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主张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实行共同治理。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现代企业的共同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代表着现代企业治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德国、日本的公司治理实践和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验证了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应遵循利益相关者合作的逻辑,走共同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企业理论的两个理论模式: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涵出发,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我国公司应该加快建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是公司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它代表了国际上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在结合我国现实的具体制度环境与未来世界发展的普遍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建立由公司三类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系统性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期,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公司治理问题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作为公司治理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问题研究的前提,就是对其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综述,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财务治理理论基础主要涉及新资本结构理论、企业契约理论、产权理论、公司治理理论、财务分层理论及公司激励理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公司治理问题再次成为世界性的关注热点。提高中国公司的治理水平是中国企业应对入世挑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度性建设手段。从公司治理模式及其特点、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股东与公司治理中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角度,分析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意义,指出要通过强化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进一步规范我国公司治理的实践,促进企业业绩的改善和公司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职教集团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职教集团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集团组织的集约化运行.文章借鉴公司企业治理的原理和方式,提出了集团内院校、企业、学生、政府、行业协会、债权人、社区机构以及教师与其他工作人员这些不同于公司企业的一组利益相关者,在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和冲突的基础上,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职教集团管理模式,并提出按照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要求应遵循集约化发展的原则、分层治理的原则、集中统一的原则等,对于克服集团组织运行中的体制性障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企业的精神实质,基于现有审计模式研究成果和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公司治理理论,提出和谐治理导向审计模式.以此为出发点,重点综述了和谐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和谐治理理论与产权理论、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交易费用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等,试图为和谐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的构建以及该模式的实务运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创新的公司治理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公司治理理论在中国被吸收和借鉴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但是之后的发展过程存在着不足,即我国经济学家忽略了对其基础———企业契约论的反思。本文通过引入国家发展战略,强调生产过程中创新的重要性,介绍一个基于创新的公司治理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对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给予更为深刻的解释,认为下一阶段关于我国企业改革问题的研究需要重点关注基于创新的公司治理理论。  相似文献   

9.
国外有关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司治理目前已成为全球市场经济国家共同面对的问题,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已经成为商业经济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并涌现出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极富实践指导意义的公司治理规则,本文对当前国外有关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考察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企业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的变迁,导致企业产权结构不断变化,产生了公司治理的问题。本文探讨公司制度发展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演变,应用人力资本理论,提出对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建。公司治理的含义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与制衡机制,其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国有企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最根本的激励约束机制,承认人力资本对企业的所有权,实行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平等合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解决现代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与治理概念的拓展 --从公司治理到企业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力资本理论对“股东中心主义”的传统治理逻辑提出挑战,界定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治理研究的新方向。由于治理问题存在的普遍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的二位一体性、两权分离的模糊性以及“委托一代理’’关系的相互性,治理的概念应由公司治理拓展为企业治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763家上市公司的调查考察股权结构与公司成长性的实证关系,计量股权结构对公司成长性的解释力,描述股权多元化的权益激励结构。研究显示,法人股股东具有最强的权益激励功能,流通股股东具有最弱的权益激励功能,国家股股的权益激励功能东介于两者之间。该结果表明,非流通性并不是影响股权激励的根本原因,国家股并非是最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在缺乏投资者保护的环境下,分散化的流通股股权结构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起因于产权的分离,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称分布。“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和利益相关理论作为公司治理的思想源流,分别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共同治理模式。本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选择利益相关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ESOP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SOP模式起源于美国 ,经过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迅速发展已逐渐风行于西方企业界 ,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产权组织形式 ,并形成各具特点的 ESOP模式。员工作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既是劳动者 ,又是所有者 ,可以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 ,从而成为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ESOP模式为企业员工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提供了制度条件 ,实现了公司治理中从“股东治理”向“共同治理”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公司自治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是关于公司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制度性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合理配置公司中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矫正或弥补现代公司因两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人经营风险及公司规模的扩大对社会公正和秩序的威胁,使公司本身的自由与保障公司关系人的利益之间协调发展。公司治理是公司自治和法律规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有效的公司治理对公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各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法律与文化发展的不同,公司治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日德为代表的内部监控模式、以英美为代表的外部监控模式。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引入时间不长,畸形的股权结构导致公司治理与公司业绩低效。在改革中国资本市场,优化中国股权结构中,我国应着眼于中国的国情与股票市场历史形成特点,善于吸收与汲取国外发达国家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推动我国股权结构的优化与公司治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结构是借以处理公司中各种合约,协调和规范公司中各利益主体的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基础是所有权结构,只有合理的所有权结构才能形成完善的治理结构。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所有权结构问题就一直是国内外的学者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焦点,本文试从两反面(所有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及适度所有权结构)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并对其实践意义和不足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公司治理评价体系需要随公司治理环境的改变而调整。基于2010年公司治理的调查数据,经验性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在整体上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而股权结构非均衡性、中小股东控制权缺失与财务透明性不足仍然是阻碍治理机制优化的显著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公司治理评价体系需要随公司治理环境的改变而调整。基于2010年公司治理的调查数据,经验性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在整体上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而股权结构非均衡性、中小股东控制权缺失与财务透明性不足仍然是阻碍治理机制优化的显著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