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沿淮的花鼓灯服饰通过具象的外化形式反映出淮河两岸灯舞的风格特点,体现了沿淮民众的造型观念、色彩心理等审美思想。花鼓灯服饰的发展衍变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语境的改变沉淀了深厚的精神思想内涵,透视出了淮河流域花鼓灯灯舞服饰审美风格的变化,这对进一步研究淮河流域服饰造型的演变、现状及其传承发展趋势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域性是文学的基本属性。淮河流域文化作为独特而异质性的地域文化,是淮河流域文学的精神家l决定了淮河流域文学在文本形态、叙述方式、审美风貌、地域特色、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异质性特征。以皖籍作家许的小说叙事节奏为例,探讨淮河流域文化对这一流域文学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方式与表现等。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是我国水旱灾害频发地区,严重影响着沿淮农业的生产发展.本文对20世纪50年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进行分析研究,对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益与不足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化以一种或显或隐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文人的创作。作家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创作出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因此作品中的地域文化因素对研究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可考价值。深入研究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中的地域文化因素,以此来阐述地域文化与文人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自然风貌、宗教文化、民族文学等角度进行研究,力图以一种更为全面的方式解读这部小说中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化以一种或显或隐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文人的创作。作家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创作出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因此作品中的地域文化因素对研究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可考价值。深入研究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中的地域文化因素,以此来阐述地域文化与文人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自然风貌、宗教文化、民族文学等角度进行研究,力图以一种更为全面的方式解读这部小说中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淮军作为兴起于晚清安徽地区的地方性武装力量,带有较强的区域性色彩,其形成发展、军队兵源、营制体制、精神特质等,均受到淮河流域社会文化的影响。南宋以来淮河频发的水旱灾害,以及晚清时期太平军对两淮流域的侵犯,迫使皖北民众穷则思变,促成淮军的兴起。淮军营伍的组成、将领的来源、从军的旨趣等,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他们所根植的淮河地域文化中兼收并蓄的精神特质。淮军在东航援沪后突破传统军伍规制,逐渐转向西化,一方面受当时国内外时势影响,另一方面亦离不开淮河流域变革求新的文化基因和淮军将领拙朴务实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流域作为一种重要的区域,自身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系统,故而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研究,势必具有一种方法论的意义,可称之为历史地理研究的范式。近年来,王守春、朱士光、王尚义等学者一再倡导开展流域历史地理学研究,正是基于以流域为单元的历史地理研究可以打破传统研究的窠臼,这无疑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值得肯定的新思维。然而目前这方面的成果并不太多。淮河流域地跨鄂豫皖苏鲁五省40多个地级市,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在宋代黄河夺淮之前,淮河流域为重要的粮食产区,享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誉。然而黄河夺淮给该地区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直到今天这里经济社会发展仍相对落后。摸清淮河流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原因及规律,探明流域内部发展的统一性和地域差异性,可为现代淮河流域的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毫无疑问,淮河流域历史地理研究意义重大,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学术领地。  相似文献   

8.
连云港地域的淮盐文化更多体现为一种在传统农耕文化精神主导下的对海洋商业文化的有限吸纳,其间的矛盾纠葛在培育出当地淮盐文化朴质向上等积极一面的同时,也存在着封闭、落后的传统劣根性。海洋文化的影响,有助于塑造敢于奋斗、崇尚武力、注重价值实现以及人生幻想情怀等文化品格,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消解着淮盐文化的理想化品质。作为一种尚处边缘的文化,淮盐文化的建设还有待在物质保护、精神提升等方面做好理论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工作,进而提升其在地域文化开发和建设进程中的整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淮河流域传统民歌的过渡性与融合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  张莉 《黄山学院学报》2009,11(2):136-139
淮河是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淮河流域在文化的传播上自然地成为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过渡带.淮河流域传统民歌音乐审美特征与其它地区相比,在体裁、调式音阶、节奏节拍等方面存在多重风格并存的融合性与突显的过渡性.通过对淮河流域与其它地域典型传统民歌的剖析发现,淮河流域的传统民歌在传播中一方面完整完善着自身的曲调结构,一方面又随时空的转换,经过不同地域文化的滋养,不停地发生着由量变到质变的创新而最终融合孕育出众多新的曲体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文学研究的科学化,立体的多角度的宏观系统研究日益受人注意。本文从动态的、大文化角度着眼,探讨现代四川作家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地域性格精神,及其与历代巴蜀作家创作风貌、文化品格等的沿承关系,希望为繁荣今天的文学事业寻求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域性标志是地域文化在视觉形式上的一种表现,这类型的标志可以从地理风貌、人文建筑、传统风俗和图形、文字符号、生物物种等几个方面来开展设计创意,在依据地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提炼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视觉语言要素,成为具有丰富内涵寓意的视觉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2.
钮绪纯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4):17-19,22
艺文志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汇集着特定历史时段、地域空间的艺文成果及活动资料,体现着一个地域特定时代的文化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及地域特征。整理和研究史志·艺文志,对于探究地域文化的历史生态,发掘地方文化资源,传承民族文化精神,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对安康艺文志的编撰体例及文化价值进行探析,自然就是安康当代文化建设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在地域分布上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北方黄河流域文化和南方长江流域文化两大板块 ,而汉水、淮河流域是南北文化转换的轴心。这里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而且是南北与东西文化的融汇、改造、消化之地。正是汉水、淮河流域这个南北文化大熔炉 ,冶铸出了光芒四射、魅力无穷的楚文化和道家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份,淮河上游突降暴雨,迫使沿途各闸门开闸放水,积存了数月的5亿多吨高浓度污水下泄,形成150多公里长的污染带,扫荡了淮河中下游。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在洪泽湖畔的盱眙县,价值6亿元的水产品损失了一半,而蚌埠等沿淮城市的自来水厂被迫停产。从1994年起,我国就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淮河污染治理计划,取得了一定成效。治淮初期,沿淮四省没有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建成56座,排污总量得到一定削减,淮河干流水质得到改善,部分支流有所好转。但淮河流域工业污染达标成果还比较脆弱,有的地方甚至反弹严重,多数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  相似文献   

15.
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历来非常密切。杭州于南宋时期形成了固定的且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元朝元贞、大德年间,南方又形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杂剧创作圈。元代杭州杂剧表现了杭州的自然城市风貌和人文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6.
地域文化是一定区域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地方文化。这种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恒久的地方传统,不但表现为一般的文字、图像资料和传说故事等语言形式,还表现为特定的社会风俗习惯,人文,地理风貌,文化遗存、遗产传人等实体形态,因而地域文化对人能产生直接、深刻、全面、长久、甚至终身的影响,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大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7.
花鼓灯艺术是非常典型的农耕型广场艺术。它产生于劳动人民生活当中,融歌舞戏于一体,在花鼓灯表演艺术中欢腾的舞蹈、抒情的灯歌、热烈的锣鼓呈现了汉民族歌舞艺术的风格特征,体现了沿淮两岸农耕社会鲜明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淮河流域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地貌、历史发展和人文风情,通过考察分析找到皖淮区域的地脉、史脉和文脉,为旅游景观设计奠定基石。寻找皖淮旅游景观的优化策略,形成基于淮河地脉的湿地生态旅游、基于淮河史脉的教育景观游、基于文脉的文化景观游,从而塑造具有优质意向的景观,提升旅游景观社会经济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化是文化多样化的源头,是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是学校特色的"底色",包含育人的丰富营养,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基因。在学校文化建设视野中,地域文化具有内容的丰富性、物态的意义性、风貌的独特性、"形象"的整体性、影响的两面性等特点。在地域文化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应坚持传统与现代融合、景观与意义一体、坚守与开放并举、吸收与反哺互动、一般与特殊统一。  相似文献   

20.
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是民俗艺术的一种,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反应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而陶瓷文化的理念和根基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的制陶理念和行业信仰模式,如烧陶行业中的祥瑞表达与神灵崇拜。文章就沿淮地区陶文化的变迁、神灵崇拜的起源,仪式以及随文化生态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做深入分析,以揭示文化变革对大众意识形态的影响,并指出行业仪式在其传承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