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还没起床啊?中午一起吃个饭吧?”迷糊中,我接了个电话.电话是一个警察朋友打来的. 我一骨碌爬了起来,“哎呀,睡眠不足!你知道我现在在哪里吗?幸好可爱的人民警察昨晚没有行动!”之后,我俩就在电话里哈哈大笑……这是8月1日早上9时许,我在广州市天河区某沐足城里和朋友对话.  相似文献   

2.
谁入地狱     
赵州禅师说了一句话:但愿所有人升天,惟希望你沉入苦海.这句话其实是对我而言. 那时"文革"开始不久,与"三家村"有牵连的我掉进了二十多年的苦海.一个炎热的夏日,我双手被铐从合肥被押回淮南,路经水家湖转车,这是一个肮脏和混乱的小站,押送我的人饿得下车就找饭店,我虚弱的身体跟着跑得筋疲力尽,好歹在一个包子铺前停了下来,他们将手铐解下一只,把我锁在一个自行车架上.其实我已经两天没有吃饭,哪里跑得动呢?我口袋里只有两分钱,不够买半个包子,押我的人为了与我划清界限,当然也不会给我买.我手铐在车架蹲在地上,以便等他们两人吃完后上路.这时,我旁边一个农村妇女端着几个包子喂孩子,贪嘴的苍蝇围着他们嗡嗡叫,挑食的孩子只吃馅不吃皮,五个包子皮都滚落在地上.尽管这时行人围了一大圈,像是观看动物园新来的动物一样看我,还有些打人打得红了眼的陌生行人,不时地给我几脚,我满脑子里是难以忍受的饥饿,这时"自然需要"绝对超过了"社会需要",我已顾不上什么羞耻,抓起爬满了苍蝇的五个包子皮,连土带沙狼吞虎咽地塞到了我饥肠辘辘的肚子里……  相似文献   

3.
接到邀请 2006年12月11日中午,我刚一打开手机,便收到一条短信息:"魏老师,您好!我是凤凰卫视的记者徐艳,我们想请您来作一期关于"房价成本该不该公开"的节目,您能接受我们的邀请吗?"  相似文献   

4.
2005年初,先后有两名犯罪嫌疑人因为听了我的栏目"神州夜航·所以生活",而决定投案自首,结束逃亡生涯.一时间,广播夜谈节目成为受人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一位报社朋友说,领导曾派他一个"任务":三个月之内培养出一名评论员.结果可想而知,他没有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这位朋友是一位资深评论员,在评论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有一定造诣.即便如此,这样的"任务"也完成不了,我想,水平比他更高的人也完成不了,因为这几乎不可能完成.  相似文献   

6.
1951年4月11日,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后,毛泽东批示:"印发全军"。朱德读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周恩来在第二次文代会上,称赞这篇文章"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在讲话中他推开讲话稿,问魏巍来了没有,"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并郑重地说:"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正是这篇新闻通讯,让"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7.
实习七日     
考上研究生后,在象牙塔里足足呆了一年,除了读书,几乎没有过实践.但我的专业编辑出版,却是要实践出真知的.于是,决定锻炼自己,找个出版社实习,学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可是,没想到一开始就碰了钉子,每次打电话都是因"不需要"而被拒绝了.终于,在一个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一家出版社,可以去实习了!  相似文献   

8.
刘庆东 《军事记者》2007,(12):47-48
凤凰卫视的第一个频道——凤凰卫视中文台是在1996年3月31日开播的,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1年。在这不算太长的时间里,凤凰卫视发生了几个变化:一是从一个频道发展成了一个多媒体平台。我们现在的凤  相似文献   

9.
"9·11"恐怖袭击是个划时代的事件,如果说它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世界,一点都不夸张."基地"组织撞毁美国纽约世贸大楼的冲击波既没有因为这个标志性建筑物的彻底倒塌而结束,也没有因为美国取得了阿富汗战争的基本胜利而告终.  相似文献   

10.
王刚 《兰台内外》2010,(5):61-62
第一段婚姻 我刚调到沈阳军区时,我们几个刚从基层调来不久的文工团员,在一个楼角里抽着烟。这时候从二楼蹦蹦跳跳地下来一个女文工团员,很不屑地瞥了我们一眼,飘然而去。我发现所有的人,全都看着她,走神了。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我找新闻线索来源主要是茶余饭后与朋友侃大山。一次,弟弟下班掂了一斤汤圆回来,进门就说,尝尝人家襄县的汤圆地道不地道!吃饭时煮了几个,家人全都赞不绝口。问弟弟是哪个地方做的,弟弟筷子一放,神秘地说,你们猜都猜不着,这是山沟里的农民用石碾做的,他们全村1300多人全都做这个.在外面很有名气呢!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的话题围绕一个记者朋友的一次采访经历展开.这是一位名叫"子夜的昙"的记者朋友贴在网上的一个帖子,先请大家看一下: 那年春季,一个7岁女孩的照片和病历被一家大型医院的护士送到了我的手中,照片上的女孩长得十分美丽,但却有着一双与她年龄极不相称的忧郁的大眼晴.  相似文献   

13.
从福克斯现象看美国的媒体偏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竟  范旭 《传媒》2005,(5):60-62
根据美国传媒公司的市场调查,在美国受众中,看福克斯电视越多的人,政治常识就越差.比如,在经常看福克斯电视的人之中,大多数相信萨达姆参与了"9·11"事件,也相信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事实上,美国独立的调查委员会已经公布了"9·11"调查报告,已经正式否认了萨达姆与"9·11"有牵连.在经过一年的寻找一无所获之后,美军已经承认伊拉克没有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这正是美国当初攻打伊拉克的主要借口.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一级演员牛群当真干起了全国第一养牛大县——安徽蒙城县副县长的工作,人未就职,炒作先行,各路媒体竟抢"牛"新闻:一会儿是牛群入"牛群",一会儿又是牛哥打"牛牌",一会儿发展"牛经济",一会儿营造"牛文化",至于蒙城牛啤、中国牛网、牛矿泉、牛肉干,还有牛日记等等等等,一时间充斥媒体版面,有人精心策划的这篇"牛"文章,被闻"牛"而动的新闻媒体炒了又炒,乐此不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明眼人一看即知这多如牛毛的"牛"新闻掺有水份,连牛县长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是个"炒作"。蓉城老百姓来得更加率直:"俺一大早就牵着俺的牛来了,就想看看牛群,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人问我:"传统媒体的发声者是谁?新媒体的发声者又是谁?怎样看待不同媒体上的不同发声者?"问题看似乎简单,其实传递了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信息——对数字技术时代信息传播状况的误读.这也提醒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在数字技术带来媒体革命性变化的今天,怎样认识发声者、媒体、社会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发声,从本质上讲是话语权的问题.能不能发声,不是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传播载体决定的.一个人想在社会上发声并产生影响,必须有大众传播载体,仅仅关房间里"卡拉OK",自言自语是没有社会影响的,不能算作"发声".  相似文献   

16.
韩美林 《出版参考》2005,(17):31-32
我时时刻刻都是一个快活的大苍蝇,这一生什么羞辱没受过?尚且仍是滴溜溜的大眼睛,头发不秃牙不掉,上楼下楼都是三台两台不含糊,要不是心脏换了零部件,还不就成精了!其实都很清楚,每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文艺界朋友叫我"铁蛋"、"大男孩",说到底我也不"铁",更不是"孩",换个活法就是了.没心没肺能活百岁,问心无愧活得不累.其实真累!我还有一个优点,说改就能改,即使是口头语也能改.这来自我坎坷的生活,用达尔文的话来讲,这叫"适者生存",只要你说得对,我就能改.不对就笑一笑,别让人失了望.这一写猛一看,我还是个精人,精什么,吃亏上当的也"玩"了不少.我想只要不给别人亏吃、不坑害别人就行了,做人不就是要的这个标准嘛!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呀!善可以善,但是不要善得太窝囊,我就是属于窝囊之流的人.黄永玉说:"韩美林说的坏人一定很坏,因为他轻易不给人下结论;他说的好人你千万别相信,才不一定哪!"这样的结论我只有不自在地笑一下,因为他说得蛮对的.  相似文献   

17.
近来,不少人都感受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崭露头脚的歌唱演员只灌了两盘磁带,就很快被人称作“歌唱家”;一个只演了几部电影的演员因获得一次“×角奖”,不久就被人封之为什么“表演家”;一个初涉文坛的小说作者只发表了几部中篇小说或剧本,也很快被人冠以“青年作家”的头衔,等等。大概是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吧,于是呼吁:如今的“家”太多了、太滥了、太不值钱了! 本人也有同感,于是引起深思“家”者,自成一家也。一个在某一专业上没有较深的造诣、独特的建  相似文献   

18.
编辑是谁?     
编辑是谁? 编辑是"贫女",编辑是"哥伦布",编辑是"杨显之". 编辑是"贫女"."贫女"是谁?"贫女"是唐诗中的人物.唐人秦韬玉有《贫女》诗一首,诗云:"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相似文献   

19.
谁的互联网?     
谁创造了互联网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组织开发的“阿帕网”(Arpanet)。而“对于人们可以通过联网进行一系列社会交流活动的描述最早出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J·C·R.里克里德1962年8月的一组备忘录中。在这些备忘录里,他讨论了他所谓的‘星系网络’的概念”[1]事实上,里克里德正是“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始于1962年10月的计算机研究项目的第一任领导。与此同时,他说服了他的继任者伊万·苏瑟兰以及鲍勃·泰勒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劳伦斯·G.罗伯茨,使他们意识到这种联网概念的重要性。”[2]在里克里德的努…  相似文献   

20.
他们是谁?     
是的我们的八股歌互动工厂是个货真价实的夫妻店股东是我们两个,干活的也是我们两个。我就是那个经常在设计或电脑杂志上用”八股歌”发表文章的入。要解释清楚“八股歌”的意思还得费些周折。大概是8年前我还在上学正是一名愤怒的摇滚青年。那时候专爱写些插科打浑嘲笑挖苦的歌曲愉悦众入。“八股歌”就是这样一首歌。后来这歌怎么唱的被我忘了个干净但奇怪的歌名却让我莫名的喜欢。于是”八股歌”这三个字持久地成为我的某种精神寄托。举例来说在我最迷音乐的那些年,“八股歌“是我梦想中自己的录音棚的名字;而在广告公司打工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