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记者的新闻敏感来源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理解。新闻的价值要靠记者的眼睛去发现,然而,并不是所有记者都能很好地发现新闻事件的最大价值。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2.
事件就必须是报道的重点.某些新闻事件的意义如果没有被记者发掘和报道出来,这个新闻事件可能就没有被报道的价值.如果你是一个称职的记者,你不能光简单地告诉读者一件事就完了,还应该告诉读者:这件事意味着什么.而后者,常常比你报道的那件事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任何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发生的。记者在写作新闻时,不仅要及时准确地报道事实,而且要向读者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解释它的意义和影响。这后一个任务,主要是用交代新闻背景的方法来完成的。西方记者在新闻写作中运用背景材料,有着较长的历史。最早运用新闻背景材料的稿件出现在16op年9月万日美国波士顿的《公共事件》报上。那是一则报道天花的新闻,作者将当时的天花流行状况,与12年前的一次天花流行进行比较。19世纪末以后,在新闻写作中,运用背景材料进入成熟期,记者根据报道事实的需要,灵活巧…  相似文献   

4.
现代新闻学非常强调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记者在采访之前要明确报道思想,了解采访对象,收集新闻背景,拟定采访提纲等等。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记者分工越来越细,一般性新闻单位都将记者分行业分系统负责新闻报道,以便于熟悉、了解情况,这就为记者提前介入新闻事件创造了客观条件。 所谓提前介入新闻事件,就是在新闻事实发生之前记者就着手做预备性工作。这就要求记者具备预见性意识,这里所说的预见性意识并非空想,而是产生于对丰富材料和信息的占有、分析、综合和推理判断,这也是新闻敏感的具体体现。具体地说,记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前介入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5.
新闻敏感是指记者迅速发现和判断新闻的感知能力,它要求记者能够快速地判断新闻事件当中的新闻价值。如今,媒体竞争愈发激烈,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考验着记者捕捉新闻线索的能力。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能从不起眼的社会事件中发现新闻点,而且能深入挖掘,做出含金量高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闻电视报道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现场采访报道被广泛的运用在各种的新闻电视节目上,现场采访报道不仅更直观的凸显了电视报道的形象,而且进一步的发挥了电视报道的实时性这一特点。同时电视新闻进行现场报道在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眼见为实的心理需要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报道新闻的真实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就对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新闻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镜记者在对新闻进行现场报到时,与演播室的主持人进行新闻事件的连接,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演播厅所播出的新闻画面。出镜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需要敏锐地捕捉新闻的细节以及生动的讲述新闻发生的全过程等。本文就电视新闻现场的报道分析了出镜记者所需具备的高素质。  相似文献   

7.
新闻记者的职责是客观地报道事实,为读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记者通常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这就不  相似文献   

8.
写新闻要用事实说话,是在记者判断这一事件或人物可以作为新闻报道的前提下进行的。这就是说,记者对新闻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的采访,搜集了大量的、生动的事例和材料,但因新闻篇幅有限,以及主题的需要,许多事例和材料不能一一报道,这就要对事实进行推选。一般说,应注意推选如下五种新闻事实: (一)选取“以一当十”的典型事实。我国有句古话:“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孙子兵法以一当十”。这两句话用来衡量记者的采访与写作是很恰当的。记者采访时,应有“韩信点兵”的态度,采访的材料越多越好,目的是写新闻报道时有挑选的余地。  相似文献   

9.
正当一则新闻事件发生时,往往会有多路记者从四面八方赶往事发地进行采访,如何写稿,从什么角度写稿,取决于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和把握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谈谈社会新闻角度的把握。报道事件要以人为本当一则新闻事件摆在眼前,新闻主题的社会意义往往是报道角度把握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参与新闻事件的"人",还是受新闻事件影响的"人"及受众,都是记者在把握新闻事件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把握积极的、人性化的报道角度,显  相似文献   

10.
张强  莫玫瑰 《新闻传播》2012,(9):215-216
本文以《华尔街日报》和《华夏时报》对于吴英案的新闻报道为例,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在新闻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运用两个层面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仅仅就这两篇报道而言,西方媒体倾向于冷静客观的方式来陈述事实和发掘其背后的新闻事件,而中国媒体则停留在案件本身,并未对事件做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我们写报道时,很怕平铺直叙、谈而无味。在现实中有不少新闻事件本身有曲折情节和引人的故事,记者适当安排就能引起广泛兴趣。可是相当多的新闻事件,固然有丰富的内涵,却无曲折动人情节,难免让读者感到索然,不愿读下去。因此写好这类报道确是难题,这要靠记者多方面发掘意义,要立体地写,充分揭示这类新闻事件的内涵与外部联系。  相似文献   

12.
滚动报道(西方有人称之为“running stories”)是连续报道的一种,它要求记者在短时间内对某一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的追踪报道。这种报道要求记者追踪重要事件或引人注目事件的进展,不断把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或围绕新闻事件不断挖掘到的新信息传递给受众。 一般情况下,记者要等新闻事件结束才写消息,而滚动报道则要求记者及时地对新得到的情况加以报道。滚动报道对于能够在短时间内不断重复播发的电子媒体(如电视、广播和网络)来讲更加适  相似文献   

13.
<正>在2013年记者节前夕,中国新闻界出现了两大假新闻,南方以《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虚假报道中联重科,而北方则以黑龙江省穆棱电视台韦洪基提供材料报道《老汉旅店见网友,一开门傻了——"跟我开房的咋是儿媳妇"》,两则假新闻的泡制者全是真记者。真记者做假新闻,对新闻从业者来说,是讽刺,更是教训。一、假新闻事件折射出编辑记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  相似文献   

14.
怎样辨析和提炼采访材料王宇新闻采访时常会碰到一大堆有用或无用的材料,如何分析、提炼材料,准确地找到最有价值的内容加以报道,这是衡量一个记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是记者毕生需要修炼和追求的。另一方面,目前有些记者单凭看材料、听“汇报”就进行报道的现象也越...  相似文献   

15.
端木夏 《新闻界》2000,(5):59-60
读者看新闻,对新闻事件总有自己的评价。其评价的客观根据,除了有它种信息来源的读者,总是所读新闻提供的材料。这就有一个新闻导向问题。新闻导向正确与否,不在于报道的事是社会的光明面或是阴暗面,关键是怎么样报道。其中的重要一环又在材料的取舍与表述。正确取舍和表述材料,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事件。不能正确取舍和表述材料,读者据以对事件作出的判断就会是错的。导向不可能正确。下面评析报道同一事件的两篇新闻稿,就因取舍和表述材料不当而出现了导向错误。本文系探讨新闻写作业务,故对涉及的报纸隐去真名,分别用“甲”、…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资讯发达,新闻作为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每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时,都会吸引不同媒体的记者蜂拥而至。在同题新闻的竞争中,如何做到一枝独秀,既能真实报道事件本身,又能打造出独家新闻呢?这就要求记者在采写和制作新闻时创新求异,打破常规,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和报道方式,揭示比较新鲜、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刘冰 《青年记者》2004,(9):52-52
什么是“观点新闻”“观点新闻”,简言之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观点新闻”属于深度报道,但又不同于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通过策划,挖掘“冰点”背后的新闻,使之成为“热点”;或对大多数读者关心的问题和事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意义的挖掘和“炒作”,包括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前瞻性报道等。“观点新闻”则不同,它不用炒作,也不用有组织有计划的策划,就是对某一固有新闻素材带有记者独特认识的报道。它一般也用不着连续报道,三五百字就可以解决问题。“观点新闻”也不同于言论,它首先是新闻,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  相似文献   

18.
祝贺 《新闻爱好者》2002,(12):31-31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新闻事实也不例外。每个事件都有其发生、发展的特定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因此,在写消息的时候,就应当对所报道新闻事件的背景作出恰当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的意义。分析获奖作品可以看出,背景材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对比参照型的背景材料历史是昨天的新闻。因此,新闻事件也是历史事件的组成部分。有些新闻看似平常无奇,但是通过记者利用背景材料对新闻事实作出纵向比较后,事件的新闻价值就清晰地显现出来。《郑州晚报》上的一条消息…  相似文献   

19.
欧美记者笔下的新闻,没有很严格的消息和通讯之分。他们的新闻,主要是指事件性新闻,但也有非事件性新闻——所谓“深度报道”。阅读欧美记者的新闻作品,觉得他们大都十分重视新闻的角度、时效和背景及材料选择。 善于选择角度 新颖的角度不仅能紧扣读者的心弦,给人一种新鲜、不落俗套的感觉,而且能完美地展开主题思想。要提高新闻的宣传效果,就要竭尽全力,选择新闻报道的最佳角度。在这一方面,欧美  相似文献   

20.
崔平 《记者摇篮》2008,(12):48-49
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这种报道真实、自然、亲切,现场感强,有可读性。而目前的体验式报道,则是在记者深入新闻现场采访的基础上,邀请部分读者一起体验,从而形成的全新的策划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