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佛教生态和谐理念的构成要素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思想生态观中蕴含的和谐理念对于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佛教的生态和谐理念与和谐社会的本质有着相通的地方,佛教生态和谐理念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亮程散文对文明、自然与时间三者关系的独特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慢”的哲学,与当代生态哲学思考存在着诸多契合.他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矛盾性认识,一方面体现了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努力与可能,另一方面则肯定了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认识、融入自然的限度.他的思考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或可对当代西方生态哲学、生态批评中若干争议的澄清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世界复魅:当代生态小说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复魅的基点上,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以独特的美学追求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想.文章从生态小说对自然神话观念、形象、禁忌等的表现,对富于生态意蕴的生命意象的塑造以及小说中断裂的时间形态三个方面揭示作家通过世界的复魅以使自然价值合理化、神圣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追求的是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平衡,须面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平衡.因此,生态文明不仅仅指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它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整体和谐的价值体系.现代社会中,我们追求与建设生态文明,理应在这一价值体系的引导下,加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促进国民对与生态文明相符的道德责任的觉醒,并引导公民自觉且积极地践行对自然、对人与社会、对自身的道德责任.而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论蕴含丰富的生态智慧,启发着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并在有效培育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方面有着丰富的价值启迪.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生态中心主义受到很多学者和实践者的青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中心主义具有一些共识:都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整体,都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强调生态的价值,等等.这使得一些学者和实践者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中心主义.但识别一种思想是不是生态中心主义,根本标准是价值本位标准.从这一标准检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属于生态中心主义.二者的价值本位根本不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民为价值本位,而生态中心主义以生态为价值本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台湾学者蒋勋以一年半的池上驻村经历写成如诗如画的《池上日记》,带我们走进一个关于生命、生态、文化的世界。字里行间深蕴着他对台湾自然与文化空间的爱与反思。旨在以生态美学视域关照文本,分析文本中蕴含的自然秩序、土地伦理中的生态美学元素,窥探蒋勋对自然—文化、乡村—城市的思考,解析蒋勋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美学意蕴与家园回归的生态情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但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强化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的不和谐。然而,追求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历来是执政者治国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这一追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文学是当代生态文学书写的一种独特形态.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以原生态自然作为表现对象,通过人对自然的体验和融合来展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他的大自然文学书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道德,对话,张扬了鲜明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伦理取向,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这对于建构生态文明,提升民族的生态意识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危机的全球蔓延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作为人类思想宝库的马克思主义以其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深刻的分析了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破裂的原因,并指出未来的持续发展之路.我们的党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发展思想,反思以往发展模式,结合中国当代实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着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道家的哲学思想注重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讲求无为的思想,崇尚人们尊敬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无疑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1.
自由与生态紧密相关,其本质在于整体性、关系的和谐性。马克思的自由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如认为自由主体自身及其与周围环境应该和谐、统一;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应该遵循美的规律;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实现人的自由;自由王国是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两种和解等观点。马克思自由观的生态意蕴对于当代人以整体性思维理解自由、自然、自身、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自由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黄斌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5):22-24,35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历史生存论意义上的生态自然观。人与自然间的不可分割性、劳动在控制人和自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人与自然相处的真谛是和谐共生及其"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目的追求,确证了自然界永续存在的权利和价值,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伦理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也为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指明了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包括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就不能不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能不掌握和应用自然辩证法.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贯穿了辩证法思想的专著,老子主张我们要归根复命,返回生命最自然的本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是其思想精髓.和谐思想对建立生态哲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老子把大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天、地与人的和谐关系,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两者是统一体,认为自然界是一大天地,人是一小天地,视天人一体,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追求天、地、人的整体和谐.老子主张对万物和人类都应有一种慈爱的情怀,使天、地、人之间维持着一种祥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基于马克思一贯彰显人的主体地位,有些西方学者把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归于人类中心主义流派,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生态问题归咎于马克思自然观的价值误导.甚至有些学者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忽视了自然”为由认为马克思没有生态文明思想,“绿色”不在马克思的视野之内,这是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轨道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来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给我们的实践带来不必要的混乱.马克思虽然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和直接的阐述,但他的自然观中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马克思的一贯主张.尤其是从实践出发去认识入和自然的关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下统一分析的思想,对于反思当代中国生态问题,对于走出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梭罗是十九世纪美国自然文学代表性人物,当代环保运动先驱.他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反对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强调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的自然观思想,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梭罗自然观的再思考将有助于正确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到五个"统筹".  相似文献   

16.
从古至今,我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朴素天人合一思想、近代控制自然、征服自然思想、当代科学发展观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本文将对这三个阶段思想发展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正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样,生态平衡、生态和谐已是一个取得全球化共识的当代人类主题.它所针对的主要是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强调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两者的统一性,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和谐"教育理念正是这一概念在教育上的移植,它强调的仍然是平衡、有机、统一、亲和、融洽,笔者将这一理念借用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去,主张追求"生态和谐"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探索人类发展的理想状态,是《手稿》最深刻、最重要的主题,也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再生产自然”思想是《手稿》的一个重要思想,挖掘其深刻内涵,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当前,人类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如大气污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做到正确地认识自然、科学地利用自然和有效地保护自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还乡》是托马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的代表作.从近年来新兴的生态批评理论视角看,该小说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关照,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深情描绘与赞美,体现了哈代热爱自然、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和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