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成敏 《科教文汇》2007,(6X):141-1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意识形态的本质,科学分析意识形态领域动态之后所作出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本文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客观要求出发,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意识形态的本质,科学分析意识形态领域动态之后所作出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本文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客观要求出发,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意识形态的本质,科学分析意识形态领域动态之后所作出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本文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客观要求出发,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工作机制的构建、优化和改进及其有效运行,是实现引领目标、增强引领实效性的根本动力。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成为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重点论域之一。梳理和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机制研究的新进展和新特点,对于今后的研究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王立君 《科教文汇》2009,(6):234-234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刻的阐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构筑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行了继承和弘扬;对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突出贡献,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刻的阐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构筑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行了继承和弘扬;对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突出贡献,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价值重塑成为时代发展之重时,我国社会思潮呈现出多元发展之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直面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正本坚守,坚持马克思主义内核,同时始终立场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进而通过应对维度、理论维度、话语维度、认同维度、大众维度、传媒维度等六大维度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究,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十三亿华夏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不仅仅是中国梦实现的伟大梦想的架构,更是中国梦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而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是中国梦的灵魂。中国梦体现着民族性和时代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梦的方向,是全体中华儿女所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要想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奠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武装学生,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学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学生风尚。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要学习、践行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需做到以下四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性;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周志高 《中国科技纵横》2011,(23):361-361,39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宣传者、体系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因此需要大力拓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径,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提高驾驭意识形态复杂局面的能力;统筹对内对外宣传,提高引导校园舆论的能力;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增强校园文化的辐射性;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打造坚定可靠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等。  相似文献   

12.
周志高 《中国科技纵横》2011,(21):348-348,350
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宣传者、体系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因此需要大力拓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径,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热陆;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提高驾驭意识形态复杂局面的能力;统筹对内对外宣传,提高引导校园舆论的能力;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增强校园文化的辐射性;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打造坚定可靠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等。  相似文献   

13.
深化宣传思想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文化建设全过程,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石,是高校思想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纲领。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原则下,通过拓宽思路搞活思想理论建设、引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营造积极的主流思想舆论等途径,使宣传思想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结合最近几年连续发生的几件震撼国人道德良知的事件(特别是前不久发生的小悦悦事件),深切感到当下中国的价值失范,诚信丧失,良知泯灭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甚至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未来的最大危机.在这个时候提出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适时的,是具有战略眼光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社会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容体现,也是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阵地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价值导向作用,关键在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融入到校园文化氛围和软实力的构建之中。本文提出交互式渗透和思维融合概念,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王丹琼 《科教文汇》2009,(9):200-2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于统治地位起着指导作用并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本文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探讨了党员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社会思潮呈现出的多元、多样、多变的发展态势,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提升道德水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于统治地位起着指导作用并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本文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探讨了党员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依托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系。  相似文献   

20.
面对当前社会思潮呈现出的多元、多样、多变的发展态势,深入了解社会主更核心价值体系的特征,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提升道德水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