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最近,人民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审理了一桩违法“帮忙”的典型案件。小永出生于农民家庭,3岁时父母离异,多年来母亲从未管过他,父亲因车祸大脑受刺激,整日酗酒。小永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家境贫寒,爷爷奶奶又年岁渐高,刚满16岁的小永便到城里打工。他盲目来到一家歌厅当起了服务员。初来乍到,小永显得很笨拙,常常被欺负,这时总是有个叫小周的服务生替他解  相似文献   

2.
编辑手记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叫埃里克的美国男孩,不论学习怎样努力,成绩却始终不好,那些写着“C”的成绩报告单总是令他伤心落泪。他的母亲为此忧心忡忡,儿子已经16岁了,如果不能学有所成,将来靠什么生活呢?然而,儿子在祖父葬礼上近乎完美的爱心表现却让母亲对儿子有了全新的认识。从那一刻起,母亲知道她绝对不会再因儿子考不出好成绩而严厉斥责他了。因为母亲所预想的那个仅仅考高分的儿子形象根本就无法与已经非常出色的儿子相比。儿子的善良和爱心,都是上帝赐给他的无价之宝。如今,儿子已经20岁了,他仍旧在继续传播他的善良。无论走到哪…  相似文献   

3.
从前,在苏格兰高地上,住着一个国王,王后早已死去了。一天,他和一个男巫吵了起来。人们都知道男巫是危险的人物,他们定会报复冒犯他们的人。果然不久,国王就死了,留下了一双儿女,儿子弗格斯和女儿菲奥娜。他们虽然拥有又大又古老的城堡,但却没有钱,没有朋友和仆人,更没有人来看望他们。这时那个男巫来了。他关切地问:“可怜的小东西!尽管你们的父亲和我吵架了,但我仍愿做你们的朋友。”菲奥娜对他的善意非常感激。但弗格斯却不相信他,他感到这个男巫只是想获取他已故父亲的两件珍宝———金节杖和镶有宝石的剑。所以,…  相似文献   

4.
一、个案情况介绍小吕,男,1996年12月出生,高二年级学生。三岁时生父因车祸去世,母亲改嫁到城里,七岁之前由乡下的爷爷奶奶抚养,七岁时母亲和爷爷奶奶争夺小吕的抚养权,在亲戚的欺骗下,将他从爷爷奶奶身边偷偷带到城里去,继父很讨厌爷爷奶奶来看望他,为此,闹过好几次矛盾。为了不让爷爷奶奶见到他,继父将他和姐姐(继父的女儿)送到苏州的一所民办学校(从小学到初中)读书。因  相似文献   

5.
我的儿子李涛在烟台市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中。他成绩优秀,体育出众,是学校的短跑健将和校篮球队的中锋。虽然刚过15岁,但个头已长到1.78米,成了一个标准的帅小伙儿。2004年春节,儿子回了一趟东北老家,在大连城里的爷爷奶奶家住了一段时间。回来后,我发现儿子有了微妙的变化:以前,他不注意个人卫  相似文献   

6.
李云 《班主任之友》2013,(Z1):48-50
有一群家长很有趣:他们年龄很大,性格却越来越小(顽皮);见识不少,思想却越来越顽固;口头上答应得很好,行动上就是改不掉;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但把孩子的身体当作宝……嘿,不用多说,大家就知道,这是我们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最高级别的家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如何妥善地做好这样一个群体的家长工作,对我们实际工作很重要。可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老师们无不感到这一个群体的家长最难协调:要么是认识态度好,就是死不悔改;要么  相似文献   

7.
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但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  相似文献   

8.
外区费,学生的烦恼陈小明,生于1987年8月25日,今年才17岁。他出生在重庆市长寿区农村,却生长在重庆市长寿区城里。父亲25年前当工人,为了儿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父亲将妻子和儿子接到了城里,通过朋友介绍,妻子在城里一家印刷厂做临时工,儿子进了城里的小学。小明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从小孝顺父母,很听话。上学后遵守校规,尊敬老师,从不迟到早退,各科成绩在班上都名列前茅。陈小明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区重点初中,去年秋季又考入了一所区重点高中,父母高兴得合不上嘴。而这时,家庭经济遇到了困难:父亲下岗,母亲单位也垮了,全家人只能…  相似文献   

9.
【捕捉问题】“这是我的虾!”一句看似普通的话,却让一位母亲精神彻底崩溃。在此,向读者转述一个故事:一位高三的学生,父母离异,母亲是环卫工人。他从小就跟着母亲过,日子过得十分清贫。但她总是竭尽全力想着儿子,为了儿子呕心沥血。高考前夕,儿子说想吃虾。这个要求对他们家对  相似文献   

10.
事例强强平时在家优越感很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凡事都让着他。吃饭、穿衣都由爷爷奶奶帮忙,想要什么玩具、物品爸爸妈妈都买来满足儿子。现在,强强已经3岁多了,在幼儿园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时,妈妈发现他却总是很畏  相似文献   

11.
邻家有一年轻夫妇,是典型的城市“边缘人”,他们家居豫西山区,在城里靠卖小吃为生。每日凌晨3点多钟起床,披星戴月出外劳作,很是辛苦。生活也十分节俭,但对其4岁多的儿子却有求必应。初夏,年轻的母亲带儿子出外玩耍。儿子口渴了,母亲买了可口可乐,儿子喝了一半就不愿再喝了,口干舌燥的母亲很想尝尝这很久未沾唇的可乐的滋味,刚拿起放到嘴边,儿子就冲过来夺过瓶子,高声尖叫:“这是我的,不准你喝!”说着便把瓶子摔到地上,看着橙红色的液体汩汩而出,年轻的母亲背过脸去,泪水潸然而下……”看着这让人心酸的一幕,不能不让人…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注意到有这样一类孩子,虽然他们的年龄和家庭条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行为要比实际年龄老成得多。我们习惯上称这种言行举止过早成人化的孩子为——小大人。一位母亲说了她儿子这样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3.
魏涛是个15岁的孩子,在县重点中学读初中一年级。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一个在服装厂,一个在制药厂,工作都很辛苦。夫妻俩为人很淳朴,与邻居和睦相处。他们对魏涛的要求也很严格,从不娇惯他。从小学到初中,魏涛的成绩都是不错的。他不仅学习好,而且还特别热心肠,喜欢帮助别人。班里的同学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爸爸妈妈对此也非常骄傲。他们说:“我们觉得孩子不仅要学习好,更要有个好心肠,这样的人才可爱。”话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魏涛的父母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子却因为帮助别人上了法庭。原来,魏涛有个朋友叫赵…  相似文献   

14.
李言 《父母必读》2011,(11):12-12
我儿子从小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爷爷妈妈带宝宝很有经验,也很细心,就是有一个问题,总是怕孩子冻着,夏天家里基本不开空调,这是个好习惯,我们大人热一点没关系,但天气凉一点,他们就给宝宝穿上厚衣服。  相似文献   

15.
我的儿子今年10岁,有一个毛病,就是总爱揪自己的头发。尤其是遇到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如写作业、不想上课时,就会揪得很厉害。而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就能全神贯注,不怎么揪头发。对于他这个毛病,我和他爸爸道理讲了无数次,甚至也打过他,想尽各种办法约束他,可效果不好,有时他反而揪得更厉害。孩子在三四岁时,住在奶奶家。他爷爷奶奶脾气都不好,总是吵架,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估计就是那个时候,让孩子养成了这个不好的习惯。我该怎么帮他改掉这个毛病?  相似文献   

16.
一捆树枝     
《中学生英语》2009,(11):7-7
有一个人有四个儿子,但儿子们却经常争吵。他很担心他们。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儿子们明白团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贫寒的家庭,母子俩相依为命。母亲每天起早贪黑操持着这个家,刚上中学的儿子也很懂事,从不让母亲为他的生活和学习操心。一天放学回来,儿子眉头紧锁,闷闷不乐,晚饭也没吃几口。细心的母亲关切地问儿子:“儿子,怎么了?”儿子吞吞吐吐地说:“同学都骑自行车上学,只有我一个人走,常常迟到!”  相似文献   

18.
我们班有位学生叫小海,从初二开始就很令老师们头痛:作业不做,考试全是白卷,极易与老师发生矛盾,如果他看着哪位老师不顺眼,就会当堂和老师顶撞,让老师下不来台,然后扬长而去。接这个班时,前任班主任告诉了我他的情况:他的父亲离过两次婚,找了三个媳妇,每个媳妇都生了一个儿子,小海是第二个媳妇生的。他从小跟奶奶长大,他父亲的店铺虽然与他奶奶家是隔壁,但他从不去他父亲那里。他的亲生母亲与他的爷爷奶奶和父亲关系非常紧张,恰巧又再嫁给了本村人,因此孩子在其中就成了他们斗争的一颗棋子。  相似文献   

19.
<正>案例介绍:我曾带过一个叫小明(化名)的一年级男生。他是家里的宝贝儿子,但他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母亲在菜市场卖菜;父亲经常酗酒,不太顾家;父母经常吵架,家庭关系不太融洽。小明是一个自尊极强、十分敏感、缺乏自信的孩子。他调皮好动,性格比较外向,虽然喜欢与同学交往,但对同学很不友好,而且平时个人卫生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不好,许多同学都不太喜欢和他一起玩,是班里最令我头痛的孩子。由于我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20.
在紧靠灌渠的河堤下,原来有一幢很旧的土坯房,里面住着一对姓马的老夫妻。他们靠种菜过日子。一年四季忙活,生活过得还可以,但又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 他们有四个儿子和七个孙子,可都不在身边。马小刚是这对老夫妻的第七个孙子,也是他们最疼爱的宝贝。小刚和爷爷奶奶的感情最深,因为他是爷爷奶奶领大的。到了上学的年龄,城里当教师的爸爸妈妈才把他接走。小刚老想着乡下渠水边那拖地的垂柳,那绿油油的菜地……那里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他住在城里,晚上常常做回乡下的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