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会进许多所学校,但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是自己的父母,第一所学校是家庭。父母对于孩子种种有意无意的引导,以及他们的言行、家庭环境等都将对孩子的启蒙、成长和成才产生巨大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把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才,是家长共同的心愿,“望子成龙”是家长们共同的心理。自古以来,为人父母者,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比自己更有能力,更有出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成了众多孩子不断奋进的动力。一批批、一代代人才在父母培育下成长。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蕴含着无数父母教子成才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2.
东林 《家长》2008,(6):14-15
某家长说:孩子上中学后,变得不听话了,老说我爱唠叨。"唠叨"几乎是所有父母共同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在孩子眼中是怎样的呢?有一个调查显示:在中学生最反感的事情中,排名第二位的就是"老师和父母的唠叨"。有迹象表明,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和老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帮助孩子获得知识,我们学习和孩子共同生活中,当孩子的学习比我们预料的要容易、要快或者更好,取得惊人的进步时,做父母的或做老师的往往是快心遂意、喜上眉梢。孩子希望成长和更加独立,这正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学习的动力。而父母和老师希望孩子成长、学习进步,这正是  相似文献   

4.
[活动背景]各行各业都需要上岗证,惟独做父母不需要资格认证.但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习,因为孩子的教育一项最具挑战性的、不可重做的伟大工程.<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了新世纪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具体行动是:"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学校、社会、家庭必须连成一线,达成共识,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发展方向、共同的人生构想.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不会走弯路.  相似文献   

5.
编前语:“家校沟通”是我们这期继续讨论的内容。北京光明小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了孩子的父母与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配合的重要性。他们采取了种种措施,用一些很好的方法,使家庭与学校形成了合力,为孩子的顺利发展铺平了道路。我们选发了三位老师在“家校沟通”方面的好的想法和做法。同时我们还欢迎读者继续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有些学生的父母认为,孩子上学了就可以万事大吉,就全交给老师管了。我想说,学生父母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为了孩子,家庭和学校要产生“共振”,也就是协同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同一致,首先是教育标准的统一。如果学生的父母与老师教育的标准不统一,老师教一套,学生的父母说另一套,就会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混乱,从而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父母与老师协同一致,共同为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将其深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辈子。其次是教育方法的一致。这就要求学生的父母和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统一,基本做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要帮助孩子从读书中发现学习的乐趣。父母在孩子眼中是最伟大的,这位母亲下岗后也曾很苦闷,但想到孩子,很快振作起来,自强不息,终获成功。热爱生活的父母和孩子在快乐中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7.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也许爱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只有当老师和父母真正掌握了更加有用的技巧时,爱才能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巨大力量,最终实现"解放父母、解放孩子"的共同奋斗目标。倾听和承认孩子的感觉是建立仁爱的亲子关系的主题之一。但是,我们会最终发现,这个主题可以有很多变化。而改变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的同时,你也会发现孩子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父母不仅仅让孩子接受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品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对孩子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应该有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孙宏艳老师是我们的新朋友,这期的“家教话题”,我专门请她来和我们谈谈关于消极的父母意识——把一切都给孩子这个话题。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做父母的往往容易与孩子形成密切的“一体感”,有了孩子便失去了自己。读了孙老师的文章,家长们一定会有许多感悟吧。为了孩子,父母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纠正消极的父母意识,不断学习,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0.
自孩子出生之前,父母就对孩子进行胎教。孩子出生后,父母和孩子朝木夕相处,教孩子爬,走、说、吃等生理需求。巴金先生说——“孩子们变好或变坏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有句话叫‘先入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任老师……”我国谚语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的对孩子进行无声的教育,并且这种教育要伴随孩子几乎一辈子。所以父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孩子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不断地给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何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着孩子的一朝一夕,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世。一、教育孩子,父母要合作,步调要一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双方共同的愿望。但教育孩子必须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切忌一方管教孩子,另一方当面袒护孩子。如果父母一方发现另一方在管教或教育孩子时有明显失误,则应巧妙地分开大人和小孩,防止大人一错再错,避免孩子是非不分,无所适从。当一方对孩子进行了正面批评之后,另一方应从侧面进行教育。着重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所讲的道理,防止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这就是俗话说的“一唱一和”…  相似文献   

1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师。那孩子还有没有第三任老师?有,那就是朋友。如果说,父母给予孩子的主要是抚育的土壤,老师给予孩子的主要是教诲的营养,那么,朋友给予孩子的友情就是阳光。阳光能让花朵绽放,阳光能驱散孩子心中的乌云。当下,让孩子生活在朋友中间,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友情,是培养孩子健康向上人格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对于许多曾经送孩子进幼儿园的父母来说,有一个共同的感受; 是第一次把朝夕相处,还在怀中撒娇撒痴的孩子留在幼儿园,无论对大人、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么,怎样才能把孩子顺利地递进幼儿园呢?请听幼儿园老师如是说——  相似文献   

1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相应的,孩子也可以成为父母的老师。要弄清楚你的孩子是否真正学到了某一东西、技能或者促使孩子学到这些东西,你可以让孩子充当一次老师。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89):25-26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可见,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因此,本人针对学生家长、老师就如何构建家校共同体,共同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良好学习习惯方面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好孩子,是社会、家庭共同的义务,是历史赋予的重任,是关系国家命运、社会前途的大事。  相似文献   

18.
摄影/杨卫东给孩子请家教是一件需慎重的事情,父母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请家庭教师之前,最好与孩子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商量一下,共同分析需不需要请教师、请什么样的教师。父母应重视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意见。2. 恰当安排辅导次数。父母给孩子请来家庭教师,除假期以外,都是在孩子放学以后的课余时间进行辅导或指导。由于目前在校学生的课余负担一般都已经比较重了,如果辅导的次数太多、时间太长,无形中就又给孩子加重了负担,孩子就会产生反感情绪。3. 对家教要先试用。称职的家庭教师应当是通过各种方法,首先了解孩子功课不好的…  相似文献   

19.
常听到有老师说"我为学生操碎了心,可是学生却一点儿不领情,有的学生还对老师怒目而视。"也有很多父母一辈子为孩子付出,孩子不但不领情还离家出走,更有甚者,杀父弑母。难道真的是孩子毫无人性,不懂感恩吗?不是,很多孩子在顶撞老师和父母后都是自责和内疚的,而那些杀父弑母者,更是后悔不已。  相似文献   

20.
每一位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和体会。我眼中的班级管理,就像一个母亲要培养好她的几十个孩子,处处动真心、用真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给妈妈洗脚的那则公益广告大家都非常熟悉——"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说明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犹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