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贵州省的李然同学来信问:现实中的失败经常给人带来烦恼,怎样看待成功与失败呢?答:从自然角度讲,每个生命都是极其宝贵的。在十分有限的生命中,人们都想追求成功避免失败,这是很自然的。然而,究竟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却没有一个自然的答案。要思考这个问题,首先要思考生命的意义问题,简单说就是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的意义、价值是什么?没有这些意义的思考,也就没有值得一提的“成功”或“失败”问题了。其实很多人对“失败”的苦恼与恐惧都是因为他意识中或潜意识中知道这些“失败”是毫无价值的。如果你的生活是有…  相似文献   

2.
谈电教教材的时空特性郑少华一、电教教材时空特性的提出时间、空间是世界上一切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和普遍形式。列宁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时间是物质发展过程的前后连续性。时间一去不复返,它具有...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理论的一个重要难题就在于,辩证法固然首先是客观世界中先于人的思维而存在的“自然过程的辩证性质”(恩格斯语)的体现、但是,人们如何能够认识这种客观的辩证法呢?所以,考察一种辩证法思想,实际上等于首先考察它如何反映客观存在的辩证法的认识方式及其认识深度。当然,这种认识方式及其认识深度同时也直接体现着主体自身的思维活动是否具有辩证性质及其所达到的程度。列宁说:“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运动,而在于如何在概念的逻辑中表达它”。①黑格尔说:“辩证法是现实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推动原则。同样,辩…  相似文献   

4.
从教学科研的角度,我时常在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不等于教学,它的职能是什么?教师上完每一节课后除了知识之外,还能让学生获得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院子里有一棵小榆树。别看它个子不高,长得不强壮,皮肤也不光滑,皱巴巴的,它可是一棵会思考的树。它经常思考的问题是:我什么时候能长得像楼房一样高呀?什么时候能开出像硬币一样大的榆钱花啊?  相似文献   

6.
关于语篇教学的思考王梅芳常听到学生,尤其是新生反映: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方法不一样,从一篇课文中学不到什么东西,也没有新的语法知识,仿佛只有词汇重要,听后引起了我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这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长期受中学的那种传统...  相似文献   

7.
体验教学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有以下特点:间接性、计划性、指导性、群体性。这种学习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很多的东西,从而迅速奠定一个人走向社会的经验基础。但这种学习也有其严重的不足,即它的间接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很多东西都不是直接的,都是别人经历过的事情、别人发现的知识。那么,当学生学过这些知识之后,他们只是知道这些知识,却不太清楚它们是怎么来的,自己更没有亲自实践过,这样的知识就像是一幅画,虽然它和现实一模一样但没有多少用处,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地体验过。  相似文献   

8.
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这样一来,它们的生活层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陈。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作出了安排:每一头牛和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就它们中的大多数而言,这种生活主题是很悲惨的:前的主题是干活,后的主题是长肉。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有极少数的猪和牛,它们的生活另有安排,以猪为例,种猪和母猪除了吃,还有别的事可干。就我所见,它们对这些安排也不大喜欢。种猪的任务是交配,换言之,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但是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肉猪是阉过的)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死活不肯跳到母猪背上去,母猪的任务是生崽儿,但有些母猪却要把崽儿吃掉。总的来说,人的安排使动物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两边的不少花草让人很奇怪,它先开花,一大团一大团的,挂满枝头,让人觉得一点儿也不真实。这种满枝头是花的树种在城市里,越来越多,也不知从哪采来的。拍了照分享在朋友圈,说:“没有叶的花,真像仿真花。”有朋友回复说:“现在的城市什么都在直奔主题。这是一朵具有自我营销意识的花。”  相似文献   

10.
常常听到有人说:“编辑不是学者,学者不当编辑”。我不知道说这话有什么根据,但它确实影响很大。根据我对编辑和学者的了解,感到这话是没有道理的.相反地,我认为,尽管不一定每一个编辑都已经是学者,但编辑必须是学者;尽管不一定每一个学者都要去当编辑,但学者应当懂得编辑。说“编辑不是学者”,无非是说编辑工作没有什么学问,会编辑也不算有学问;编辑工作不需要学问,做编辑工作的人不必是学者。可能是考虑到做编辑工作的有若干万人不便树“敌”过多,也可能是考虑到有些事还离不开编辑不好得罪,因而公开地、明确地说“编辑不…  相似文献   

11.
哲学与市场     
哲学与市场汤泽林哲学应该不应该进入市场?如果应该进入,它实际上能不能够进入,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进入?怎样进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并非没有意义。商品经济和市场体制有极大的吸蚀力,除了人本身,它几乎把一切社会存在物都吞食进去(即使是人,有时也难逃市场旋涡,今...  相似文献   

12.
垂钓蝴蝶     
美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美?有的人说自然才是美,有的人把它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有的人又说美是一种主观的感受……美,似乎没有明确的定义,连哲学家柏拉图也说“美是难的”。小读者,你觉得呢?如果你心中还没有答案,就让我们带上问题,文海泛舟,一同去追寻美的踪迹,探寻关的奥秘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近读《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2期发表的关于“校长的人格魅力”的专论,所得到的感受是,不读这篇大作,对这个问题似乎还多少明白一点,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反而糊涂。自然,是自己糊涂。一何谓“魅力”?据作者援引《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它指的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不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都称得上“魅力”么?譬如,看了某一部电影的广告,很想去看这部电影。看了以后,即使觉得不错,甚至很好,而可能觉得它并没有什么魅力,自然这不意味着这部电影一定对别人没有魅力。那份电影广告居然把人们吸引到电影院,不可谓没有很大…  相似文献   

14.
智慧的金币     
敬超 《初中生》2006,(6):39-39
生在犹太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被他们的母亲们要求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孩子们小,不懂事,天真无知,自然会想到钱这个好东西,囚为没有钱哪能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孩子说要带着家中价值连城的钻石出逃,有了它,还愁什么?可这些显然不是母亲们所要的答案。她们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在聪颖、精明的犹太人眼里,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都能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才是人生无价的金币。  相似文献   

15.
本章主要讲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教材的基本内容跟试用课本相比,除了没有讲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移到下一章讲过动量守恒定律之后简单提一下)以外,其他没有什么大变化。不过,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问题中,没有连接体问题,题目的难度上也降低了要求。牛顿第一定律概述了惯性的概念,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运动不需要力,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次编写教材时,牛顿第一定律的叙述改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因为这样  相似文献   

16.
陈宇 《现代语文》2014,(10):126-127
认知能力是高中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自然现象及社会百态是客观存在的,而这些应该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不能敏感的观察和感受生活,是没办法进行写作的。 一、观察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关于“表达与交流”的具体目标的第一条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观察是人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它在人的一切实践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和门户,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有关事物鲜明而具体的印象。就高中生写作而言,观察力的培养是前提,没有好的观察力,无法捕捉住生活,而没有生活的作文是没有生命力的。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写出什么文字。”鲁迅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要观察。”罗丹告诉其学生、著名诗人里尔克的诀窍是这样一句话:“观察吧,除了观察还是观察!”足见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除了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课后个别谈话外,周记也是加强师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和良好渠道。周记,顾名思义,是每周结束时学生将一周以来对学习生活的感受收获、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思考记载下来。它不同于正式作文,没有固定的命题、主题以及形式要求;它也不同于日记,没有很强的隐秘性。它要求做到文从字顺,尽量有一定文采。这种形式很大程度上可以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学生也乐于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正如一位学生所说:“周记是我出门在外的一种精神寄托。遇到高兴的事儿,可以在周记中狂写一番,感觉绝对很好;遇到不顺…  相似文献   

18.
一、诱发动机,于思中培养心理学研究证明,不论任何事物,如果它没有成为人的一种需要,也就不可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而没有兴趣的东西是难以进入人的头脑的,更谈不上让它在头脑中生根。因此,要在思品课教学中启发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的潜能,使思品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探索和追求真理的过程。如教师在讲《谁勇敢》一课时,可先设问:大家都喜欢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可是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呢?像过马路时别人不敢闯红灯,我敢!这是不是勇敢呢?想弄明白吗?那好,我们学…  相似文献   

19.
见解,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看法和观点,它是人们思索、思考即思维活动的结果。自己的见解,要让他人知道、理解乃至接受,需要借助语言表达出来。有人会说,语言表达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口头说说或者笔头写写吗,这谁不会?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生活中并不少见那种有话说不出口、有思想表达不清的人,“茶壶里倒饺子”说的就是这一现象;不仅如此,即使同一个见解,不同的表达也是有文野、雅俗、高下之别的。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俗语云:“把戏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可以这么说,孔子所说的“文”,俗语所言的“巧妙…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