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读写例话”是由“例”和“话”两部分组成的,“话”讲述读写知识,“例”则是“例文”。每一篇“例话”通常侧重于读或写的一个方面,它们是交替穿插在各组课文中的。一篇“例话”就是一个训练重点。 练习给课文分段,是小语课本中的第一篇“例话”。分段是理解课文的基础,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点训练项目。  相似文献   

2.
“读写例话”标明了每册课文中读写训练的重点项目,使每组课文由重点讲读课文到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在“例话”的统辖下,形成一个整体。 “读写例话”是通过举例说明来指导学生怎样阅读和写作的课文。由于“读写例话”一般是以各组首篇课文为例来阐明读写规律和方法的,而且又安排在几篇课文之后,因此,如果按课文编排顺序教,一定要返回来对照前面的课文,这样势必要走迂回路,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们改变了一贯采用的循序教法模式,将教材原定的编排顺序作了调整,即将每组教材的“读写例话”安排在重点讲读课文的后面先教,教学顺序为:课文→例话(教规律、学方法)→阅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六年制小学语文,从八册起,安排了二十八篇“读写例话”,十四个侧重于读,十四个侧重于写。所谓“读写例话”,就是以一篇课文为例,进行有关读写基本功训练的谈语。一个读写例话,就标明一项读写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什么;一个重点训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教材由讲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再见了,亲人》,阅读课文《一个苹果》和读写例话与基础训练组成。教材编排上的一个特点是“三点一线”。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三点”用训练重点这条线串成一个整体,使学生从课例中得到体会,从读写例话中学到写的知识,从基础训练中得到实践。这样安排,为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写文章要有中心”,是侧重于写的指导。写文章要有中心是小学高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本组教材第一次提出这一要求。这项训练学生才起步。训练重点的落实,学生要经历凭借课例进行体会,通过例话形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高年级的每组课文,都有计划地安排了讲读、阅读、独立阅读三类课文。在三类课文之后还增加了一篇“读写例话”。“例话”标明了读写训练的重点项目,以“例话”所说的重点训练项目为主线把一组课文串起来,就可形成一个整体。“例话”还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了三类课文之后整理一下自己的知识,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用来联系实际指导读写。这是对高年级学生有计划地培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高年级四册教材,共有32篇读写例话。教师要掌握每一篇例话的主要内容,整理出一个“序”来,以便有目的地加强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读”的例话16篇,它们共同回答一个问题:怎样读一篇课文。其训练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7.
读写例话是以一篇课文为例,进行有关读写基本功训练的谈话。教学读写例话,不是为了单纯地传授读写知识,讲述读写方法,而是要通过读写例话的学习,把在讲读课中学到的,并在阅读和独立阅读课中得到复习和巩固的读写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以便进一步运用于读写实践,转化为读写能力。在一组课文里,讲读课文是某一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体现,读写例话则是这一训练项目的理论阐述。讲读课文与读写例话是一项读写基本功训练过程的首尾两个环  相似文献   

8.
第十册读写例话《文章的条理》,作为一个重点训练项目,它是第八册“段落和层次”等重点训练项目的进一步深化,是读写训练的关键问题之一,侧重于训练阅读能力。这篇读写例话以《粜米》为例,讲了阅读时不仅要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还要了解这个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地有条理叙述出来的。为了训练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条理,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启发学生在获得  相似文献   

9.
“读写例话”标明阅读和作文训练的重点,指导阅读和写作,同时确定重点课文作为“例文”。如何上好”例文”,充分发挥“读写例话”的作用,是完成阅读和写作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一组教材除了“导读”和“基础训练”外,安排了2~3篇讲读课文、1篇阅读课文和“读写例话”。为了充分发挥“例文”的引导作用和“例话”对阅读、写作的指导作用,我在教学时经常重组教材。首先上好重  相似文献   

10.
“读写例话”是一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的概括说明和归纳小结。“读写例话”都写得浅显明白,重点突出,便于学生通过自学,把从例话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今后的读写实践。  教材把“读写例话”安排在每组课文的后面,如何上好“读写例话”?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教师都是按教材编排的顺序完整地进行授课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采取“变序”、“分散”、“系统总结”、“实践应用”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变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组课文的特点把“读写例话”调在上每一组课文前进行教学,把一些必…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小语第九册第六单元训练重点是如何“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其主要篇目为《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在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伟大友谊。通过该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弄清什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本方法。这就是该课文的教学重点。如何体现这一教学重点?本单元的“读写例话”向学生介绍了“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  相似文献   

12.
读写例话的性质属于独立阅读课文,即:三类课文,由学生自己读懂,从中受到启发。它的任务是揭示本组课文要进行的阅读或作文方面的训练重点,即:讲解、总结一个读写训练项目。而读写例话教学的目的是教师引导学生从本组课例中“整理”出一个带有规律性的读写经验,进而...  相似文献   

13.
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河北承德市教研室张建中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由四篇课文、一个“读写例话”和“基础训练2”等内容组成。从四篇课文的特点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可以看出,这一单元的教学要努力完成两个任务:第一,要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  相似文献   

14.
读写例话就是以课文为例,帮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自己总结读写经验,明确读写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并以规律性的知识指导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一篇读写例话代表了一组教材读写训练的重点,反映了全册教材对读写训练的要求。因此,教会学生学好例话,对系统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指导自学,掌握方法。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课文的性质,一般比较浅显,应指导学生自己读懂,并从中得到启发,掌握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读写例话的一般步骤是:先读读例话,知道在读或写的哪一方面做了提示;再联系本…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小学高年级课文是围绕“读写例话”这个训练重点来安排的。在进行一组课文的教学时,有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种是首先让学生感知一、二、三类课文,然后通过“读写例话”的教学进行归纳小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运用“例话”指导读写。即经历一个从材料内容到实质规律,从部分到整体的  相似文献   

16.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读写例话”属于三类课文。但这种“三类课文”的重要性,不是一般三类课文所能比拟的。它是对每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的概括与提高。它给学生提供阅读与写作的理论指导,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指导学生学习“读写例话”可以说是高年级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环。究竟怎样指导学生学好“读写例话”呢?下边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教好重点课文是指导学生学好“读写例话”的关键每组教材的重点课文,是贯彻重点训练项目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好重点课文,让学生掌握好重点课文的精神实质,是指导学生学好“读写例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第十册语文教材中读写重点训练项目的安排,是在前三册读写训练项目的基础上提出的几个带关键性的问题并加以提高的。显而易见,要学好第十册这些内容.必须以前三册为基础。以第十册第一组课文为例。从第一组的“读写例话”看,这组的训练内容是要求学生进入文章意境中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要求显然是这一组课文中每一篇课文阅读训练的重点。怎样来完成这个任务呢?恐怕还是从温故做起为好。首先从这一组中的重点课文《种子的力》的内容和“读写例话”中提出的问题,可以发现要  相似文献   

18.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材中的每组课文都安排了一个读写例话。它既提示了每组的读写训练重点,又总结了学习每组重点课文的步骤和方法,对教与学都有很强的指导性。以前,我按照教材的编排次序,在讲完每组所有的课文后,花一节课专门教“读写例话”。由于,在前面教学中,教师已经联系“读写例话”提出的阅读和写作要求,把“读写例话”的大部分内容都教给了学生。所以,教学“读写例话”时,教师就觉得无话可说,学生也感到厌烦、乏味了。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读写例话,都点明了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不可忽视它的教学。为了把“例话”与本单元课文紧密结合起来,为了让学生从中学到读与写的方法,我认真处理好每一篇读写例话。我采取的方法是“读读,想想,议议,背背”相结合。初读“例话”画重点句;再...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四年级书中读写训练重点以“读写例话”的形式明确提出,并在目录中标明,这样醒目突出,更加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读写训练重点,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阅读和作文训练.《读写例话》排在一组课文之后,它是在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小结,使学生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培养读写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