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观察画面 ,认识生字针对学生对“超市”都比较熟悉这一特点 ,可充分利用书中插图揭示课题 ,这样既贴近儿童生活 ,又能为识字教学奠定基础。1 出示课件(将书中插图制成课件) ,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看懂了什么?2 板书课题 :自选商场。3 认识生字 ,理解“商场”的意思 ,并认识这两个字。4 巩固偏旁“土”字旁提问 :你在“商场”这两个字里发现自己熟悉的偏旁朋友了吗?你还知道哪个字带有土字旁?二、创编故事 ,学习生字1 出示课件 ,创编故事。图中这个小朋友叫明明 ,他和妈妈一同来到自选商场买东西 ,明明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 ,他对妈…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2.学会、写好田字格中11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8个生字;理解、抄写、熟记常用词语。3.读懂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宽广和壮观,知道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引发思考教学开始,教师揭示课题,引出话题:同学们知道天安门吗?引导学生交流对天发门广场已掌握的信息。随后再问: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天安门广场些什么?教师可再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具体探究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沟通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让…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2.认字17个。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自读课题,思考:读了课题后,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2.学生质疑:谁回祖国去?为什么要回祖国去?回祖国去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回祖国去?二、初步读文,扫清文字障碍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猜、问)2.指名读全文,正音。学生评议,解决“华、冲”在文章中的正确读音。3.同桌互读。4.生字卡片测读识字情况,将不认识的字贴…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指定的段落。 3.知道达尔文从小喜欢各种小动物并仔细观察动物的生活情况,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动物的兴趣。 二、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掌握字音;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并随文识字,理解生字的字义。 教学重点:理解讲达尔文喜欢动物的词句。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疑激趣。 板书课题。问题引导: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5.
一、揭示课题。 1.板书并齐读课题。 2.提问: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谁知道孙中山是什么人?(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可简单介绍孙中山先生。)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指名接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注意长句和问句的读法。思考:这一课讲了孙中山的一件什么事?(读后互相评议,及时纠正出错的字音,然后回答问题。) 3.出示生字词卡片,强化生字认读,以使学生牢固记忆。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背诵课文的前四个自然段。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感受自然美、生活美。教学重难点了解威尼斯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题质疑1郾同学们,在咱们建水,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可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却是什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郾看了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生1:…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新词,理解生字词语。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孩子们,在你们的心中,太阳是什么样的?每当我们睁开双眼时都能看到美丽的太阳,它温暖着我们的心房。你们见过番茄吗?它长什么样呢?是啊,也是圆圆的红红的,多可爱啊!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番茄太阳"》。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要带上双引号呢?  相似文献   

8.
【课例简析】本课由一幅图和一组纯拼音句群及6个生字组成。教学重点应放在巩固拼音和识字,写字上。教学本课应充分利用图画,引导学生理解纯拼音句群及识字、写字。【导学构想】一、揭示课题引导自学1.复习:r z ch ou en an ing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想一想,这种类型的课文应该怎么学?3.自读课文:先看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什么?再拼读课文,看课文讲厂些什么?最后拼读生字,看谁最先认得它们。  相似文献   

9.
教材: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一、设境激趣,揭示课题课始,教师出示一束玫瑰花,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师生对话,使学生感知玫瑰的形状、颜色及气味,为阅读课文做铺垫。师:这束玫瑰花是小鹿送给同学们的。看一看,它是什么颜色的?闻一闻,它散发出什么气味?你喜欢这束玫瑰花吗?为什么喜欢它?想知道小鹿在栽玫瑰花中发生的事吗?板书课题:《小鹿的玫瑰花》正音:玫(méi)瑰(uī)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要求学生凭借生字注音多读几遍课文,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抓住以下几点导…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课文出现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通过丑小鸭的故事,培养学生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行为。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教师简介文章作者与出处。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布置预习,提出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划出生词。2.检查预习情况:(1)提问:这课有几个自然段?(2)指名逐段读课文(随时纠正字音)。(3)检查划生词的情况,出示词卡认读。3.再读课文,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质疑问难。让学生说说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和不明白的问题。 (四)讲读课文,抓住每段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1.
高润华  郝欣 《黑河教育》2014,(11):67-67
正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爱心项链的含义。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当富有爱心的人。3.认识生字,并灵活运用。教学重难点:指导朗读,并理解重点词语和语句,弄清爱心项链的含义,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过程:常规训练:课前一分钟演讲。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项链?生:老师手里拿的是一条珍珠项链。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还知道什么样的项链?生:我知道有金项链。生:我还知道有玛瑙项链。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新课:(课件,观看图像资料)师:这是农民以前种地的情景。现在用拖拉机耕地,联合收割机直接就把粮食运回家。你们看,现在农业发生了多大变化呀!今天,咱们一起学习第34课《农业的变化真大》,谁来读一读课题?(生读完后,全体读)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师:看到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生:我想知道农业有哪些变化?生:我想知道农业的变化到底有多大?师:要想弄懂这些问题,咱们得好好读课文。师:我很喜欢这篇课文,老师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老师读完了,你们现在想做点什么?生:老师我给您提个意见,我觉得您读得太快了。师:谢谢你,我一定接受你的…  相似文献   

13.
一、揭题激趣 ,初读感知教学伊始 ,先播放有关狮子的录像 ,让学生欣赏 ,再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动物 ?然后出示课题 ,让学生读课题并根据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 ,你们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课文写了哪两只小狮子 ?”“写了两只小狮子的什么事 ?”等问题。此时 ,学生已兴趣盎然 ,教师适时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根据同学们提的问题 ,借助拼音反复自由朗读课文。并在自读的过程中 ,圈画出生字 ,读准字音 ,然后检查读生字。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一遍后 ,再读课文 ,读给同桌听 ,抽学生个别读 ,互相评议、纠正。通过这一反复读的过…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与设计依据1.掌握8个生字(词)的音和义;2.读懂第三自然段,理解伽利略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感悟伽利略“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高度智慧;3.读好第三段,背诵第三段。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预习准备1.自学生字词;2.读通、读熟课文;3.课前收集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生平介绍的资料及有关比萨斜塔的材料。教学过程一、揭题、读题、引题1.板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反复读题,训练语感,激趣激思。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检查落实预习,通读课文1.检查生字读音;2.通读课文,画出生词,理解词…  相似文献   

15.
师误一:虎头蛇尾。在某公开课《蟋蟀的住宅》上,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便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想知道蟋蟀长什么样?"有的说:"我想知道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教师出示小黑板学习生字词。反思:教师既然让学生质疑了,就应该顺势引导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否则质疑课题毫无意义,这一虎头蛇尾的做法形同虚设,浪费课堂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正>板块一:插图导入,引出课题1.出示"雷锋"课文插图,学写"锋"字师:请同学们看这个雕塑作品,你知道这是谁吗?生:雷锋。师:是的,这位满脸笑容的解放军叔叔的名字就叫"雷锋","锋"是本课要学的生字,请你仔细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生:"锋"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写,然后在生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2.初步了解雷锋,读好课题师:雷锋是谁呢?听老师讲一讲雷锋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句段落。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积累语言。3.真切感受四季的变化之美,憧憬淳朴的乡村生活受到美的熏陶。4.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师激情导入(略)(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主持同学1:全班同学跟我齐读课题,请你抓住重点词说一说,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一、立足课文空白,进行适度拓展 1.抓课题空白.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简短的几个字包含着丰富的阅读因素,可让学生质疑课题,抓住课题空白进行拓展阅读.如教学《十年后的礼物》时,我采取课题质疑的办法,让学生思考:你想从课题中知道什么?学生提出许多问题:谁给谁送礼物?这是一份什么样的礼物?为什么要十年后才送出这份礼物?这份礼物有什么特殊含义吗?然后学生自主读书,从书中或相关资料中探求答案,并通过交流、讨论深入探究文中内涵.这样,不仅使学生知道这个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从对文题的理解入手,展开了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脉络,找到了学习的路子.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朗读并背诵课文。3.懂得寓言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其中蕴涵的道理。重、难点:探究种田人事与愿违的原因及给人们的启示。教具准备:投影仪、VCD、碟片。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什么叫“寓言”?你读过哪些寓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2、寓言两则”(板书)。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则寓言故事。不过,可不能白看,看过后,你要告诉老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2.观看后汇报(略)。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守株待兔》。3.…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感悟揭题1.同学们,我们把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叫什么?想不想看一看太阳落山的美景?(播放图片课件,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强烈地感受夕阳的美丽景色,激发学习兴趣。)2.看了这些图片,你最想说些什么?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夕阳美景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出赞美之情。)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作者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