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笔者统计了2007年、2008年、2009年高考数学文科卷涉及数列与不等式综合的高考试题,发现这些题目很多是高考的压轴题.可以看出高考命题对于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赋予了考查知识和能力的重任,特别是甄别考生潜在的综合能力的功能.从试题本身看,这些试题的呈现形式新颖,知识的综合程度较高,要求考生既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运算技能,又要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概率统计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概率统计题作为解答题之一出现,已经成为高考命题以及各级考试命题的共识.下面通过简析2009年数学高考试题中有关概率统计方面的试题来分析命题方向,透视命题信息,以便科学、高效地组织好复习.  相似文献   

3.
2013年高考早已尘埃落定,盘点和研究这些高考试题,无不折射出命题者的智慧和他们的匠心独具.这些试题既蕴含着诸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的本质,同时又传递和引领着今后一段时期的数学教育理念和教学的改革方向.本文以2013年浙江省数学高考理科选择(填空)题为基本题,分析其命题意图.  相似文献   

4.
高考复习历来提倡回归课本.一方面,翻开课本。可以重温学习的历程,回忆学习的情节,知识因此被激活。联想由此而产生;另一方面,课本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主要依据。是命题人创作高考试题的园地。课本中的例题、习题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数学内容,激发着命题人的灵感.因此,每年高考之后,我们总会惊喜地发现高考试题中总有几题是直接来自课本中的例习题。或是由课本例习题经过适当改编而成的.高考命题追求创新。创新可以推陈。推陈意在创新.下面以2006年高考中几道推陈出新题为例,领悟高考命题人思想的精彩,并从中探索回归课本复习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刘铂 《广东教育》2005,(6):35-38
高考数学备考,一方面要稳扎稳打,另一方面要研究命题的动向和复习的脉络,同时还要关注2004年高考试题的评析及建议,以利于我们调整最后阶段的复习策略.  相似文献   

6.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有不少试题是由以前的高考试题改造而来的.这也许这是命题专家为了达到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考查其综合应用能力,还要防止猜题之目的.而采取的明智之举.因此.近几年的试题往往都回避热点问题.而有意识地考查“改造”过的陈题.这应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为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对一些典型高考斌题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7.
纵观近两年广东省高考数学解答题,可以发现其命题的四大规律:第一、坚持重点知识重点考查。保持试题的相对稳定,其中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都是较稳定的考点内容;第二、注重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第三、对新增内容的考褒稳中有增,特别是导数的应用;第四、体现新课标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研究性学习及新知识的迁移能力.为此,在高考冲刺阶段,我们既要强化常规题型的训练,又要关注高考的新变化、新趋势,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8.
一、试卷的特点及命题理念 今年是我省自主命题的第二年,与去年高考试卷相比,2005年高考数学浙江卷试题具有“平稳中见新意”的特点,而这些“新意”又体现了命题组老师“渐变中求完善”的命题理念。  相似文献   

9.
硝烟散去,尘埃落定。2006年安徽省高考数学(文理)试题是我省首次自主命题,因而备受关注. 试题“温和平缓”,大气清新,不偏不怪,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构思精巧,匠心独运,亮点迭出;既亲切平和又新颖脱俗;既似曾相识又推陈出新;既符合考生实际又符合高考对选拔的要求;以考生满意,教师放心,家长高兴皆大欢喜落下帷幕,高考分数再次印证命题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刘振华 《学语文》2006,(5):25-26
一、语文高考试题地方特色出现的背景 1、“教育部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政策,使语文高考试题地方特色的出现成为必然。 至2006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进行了语文自主命题,分省命题要以“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体现地方特色”为主旨,而各省命题人不可避免地又要在高考试卷中打上自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11.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依纲扣本”是命题的主方向,数学课本成了高考命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2009年高考湖北卷理科数学第20题起点低,入手易,植根课本,拓展创新,完美地诠释了高考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理念.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高考结束后,我们都会从全国各省市的数学试卷中发现不少优秀的试题,这些试题凝聚着命题者的智慧,同时也给我们以教学的启迪.笔者近来研究今年的试题时,发现高考数学安徽卷理科第19题是一道挺不错的题目,既符合教学的实际,又符合高考命题的理念,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3.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依纲扣本”是命题的主方向,数学课本成了高考命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2009年高考湖北卷理科数学第20题,起点低,入手易,植根课本,拓展创新,完美地诠释了高考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理念.  相似文献   

14.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则折射出命题者对《考试说明》的理解.因此,通过研究高考试题来分析命题规律、把握高考方向、充分挖掘高考试题的教学功能应是每位中学教师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近2年的全国数学卷和单独命题省市的数学试卷,大部分都把数列作为一道解答题来命题,甚至很多试卷把数列作为压轴题,可见数列是近几年高考命题中热点问题.本文将按高一学生能接受的程度,把近2年的高考试题中选出几个有关求通项公式的典型例子,分析这些题目的通法.  相似文献   

16.
周房安 《广东教育》2006,(10):52-54
从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来看,不难发现:一是试题向新增内容倾斜,与新增内容相关的试题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二是高考热点试题聚焦在向量、导数、概率为纽带的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函数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是常考常新:尤其是导数加盟后,拓宽了高考对函数问题的命题空间.因此,在导数与函数知识的交汇处命题进行能力考查,将是2007年高考命题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趋向.以函数为载体,以导数为工具,以考查函数的性质和导数极值理论、单调性质、几何意义及其应用为目标,是高考导数与函数交汇试题的显著特点和命题趋向.为此,笔者对2006年全国相关省(区)高考数学卷中关于导数交汇性的经典考题进行解析,并归类与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考作命题历来是广大语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热门话题,2007年高考作又因首批新课程方案实验的毕业生即将走进考场,新课标语高考大纲首次亮相,最大限度上预示着今后新课程语高考的走向而备受关注,成为焦点。新高考作命题既要处理好与新课标的关系.解决近年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中学语教学,又要符合作命题规律,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必须守正出新。纵观十多年来作命题逐渐暴露的问题,从高中教学实际以及高考作命题科学化发展的角度出发,我认为2007年的高考作命题应该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吴丽霞 《中学教研》2004,(10):32-33
2004年数学高考已经结束,由于2004年是浙江省第一次高考自主命题,又是新教材使用的第一届高考,因此2004年数学高考试卷更引入注目.2004年高考命题在坚持“两个服务”,即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好、潜力大的一部分优秀考生外,还要为当前中学里深入展开的课程改革服务.翻开2004年数学高考试卷,不难发现基础知识是考查的重点,而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课本的试题更是多处可见.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已全面展开,从高校的自主招生和高考命题权的下放等方面我们已明显感觉到它改革的力度,但高考改革的核心问题是高考内容的改革,改革的方向将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的范围要遵循中学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大纲;试题设计要注重增设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在我国高考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一方面必须把握试题的“稳”,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是安徽省自主命题的第六年,今年的理科高考试题严格遵循着《考试说明》中"既要有利于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又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的要求,命题思路清晰,试题叙述简洁,凸显了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试题"温和平稳",既"似曾相识",又"推陈出新",没有让考生望而生畏的题目,新题不难,难题不怪,既全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突出了对重点内容的考查,既关注了考查数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又注重了对能力的考查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有良好的区分度,是一套质量很高的高考数学试卷,对今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