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教育工作质量要想得到保障离不开各个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其中家庭和学校这两个方面则是教育工作实施的关键部分,为此家校合作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着较为显著的作用。网络社交工具的出现,为家校合作提供了契机,本文基于网络社交工具的家校合作进行研究,提供一些合作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春梅 《学周刊C版》2019,(6):143-144
开展家校合作,需要转变传统的唯学校教育为教育重点的陈旧理念,树立全面的新型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合作共育的思想。新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人们的沟通渠道,也丰富了人们的学习认知领域。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与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家校共育也有了更便捷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周斌 《班主任》2010,(7):32-33
“家校通”也叫“校讯通”,是通过网络平台和手机捆绑而成的即时教育互动平台,目前已被众多学校广泛使用。“家校通”给家校沟通带来很大方便,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合理利用这一科技新平台,真正实现家校教育的良性互动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微信作为运用最广泛的社交工具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许多便利,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微信在教育领域中崭露头角,发挥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促进了家校沟通,学校可及时向家长传达教育教学理念,家长可随时随地关注学校动态。本文从微信的功能出发,结合家校沟通的实例,阐述其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优势和特点,探讨微信在教育管理中的创新,从而充分利用微信有效地促进教育发展,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新型教育方式和沟通手段,把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交软件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得家校双方更易产生冲突,主要表现为微信群成为教师转嫁教学任务与责任的渠道、教师与家长地位不平等、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文章结合冲突主义理论分析微信互动实践视角下家校冲突的成因,提出明确家校责权、优化微信群环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优化策略,有效解决新媒体时代中存在的家校冲突,促进家校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被日益广泛运用到家校沟通中,班主任经常使用QQ群、微信群、校讯通等工具,同时面向所有家长传递资讯。相比于电话、约谈、书信等传统的沟通方式,这无疑提升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运用信息技术,以微信平台为例,班主任应充分挖掘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相关功能,搭建便捷的沟通桥梁,拓展家校沟通宽度,延伸家校沟通深度,提升家校沟通温度,从而丰富家校沟通的维度,增强家校沟通的效能,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齐学红 《中国德育》2023,(20):51-55
目前,以学校为主导的家校关系在现实运作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学校教师面临巨大的压力,学校“理想生活”和家庭现实生活的差异也可能给学生带来矛盾与冲突。运用人类学“文化反哺”的观念审视当下的家校关系,或可为重新认识和构建新型家校关系提供参考。以家庭为主导的家校关系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可以改变学校教育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局面,为制度化的学校教育提供更加开放多元的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8.
家校沟通在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随着智能手机和即时通讯技术走进日常生活。家校微信群随着互联网+时代走进了我们的教育。充分使用好这一新兴产物,将使我们的家校沟通便捷、时效、直观。良好的沟通使得学校在教育学生时等到家庭的支持,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得到了学校专业的指导,从而达到对孩子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郊学生是当前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班主任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教师应用教育智慧,重视家校合作,了解学生情况,利用好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和现代信息平台来有效开展家校联系工作,发挥教育合力,真正做一名有温度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质量提升,需要增强家校协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种教育模式相互补充,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本文对普通高中家校协作模式开展研究,结合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与全面发展要求,探讨了家校协作形成长效机制的途径,主要包含借助“育人导师制”、构建一体化家校共育平台、定期举办“家校共育”等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家校合作的教育管理模式能够形成教育的最大合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高职院校开展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入手,分析高职院校开展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固有观念,构建和谐家校合作机制;搭建交流平台,拓宽有效家校合作渠道;学校设立机构,提升家校合作工作水平;明晰权责分工,提高家校合作工作效率”4条高职院校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育才小学开展的“家校对话”系列活动,采取家长、学生、老师三方对话形式,架起学生、家长、社会与学校沟通的桥梁,这不仅有利于凝聚学生、家长的智慧和社会的力量,推进学校管理创新,也有利于学校及时发现并矫正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家校沟通给学校带来的是活力,给家庭和学生带来的是实惠。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已经入信息时代,人类的教育也呈现出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孩子教育也已经不仅仅是学校的专利[1]。因此,学校与家庭双方配合完成孩子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发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为学校与家长搭起了沟通的桥梁,解决了传统家校互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家校协同是协同教育传播过程的重要形式,为了更好地进行家校协同教育,必须对其通道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有效地运用.研究家校协同教育通道对家校协同的有效实施具有促进作用:为家校协同教育创造良好条件,保持家校协同传播通道的畅通;尽量减少各种干扰,确保通道的传输质量,促进家校协同教育的有效传播;优化整合各种通道方式,充分利用混合型通道,发挥家校协同教育的最大功效.本文探讨了家校协同教育的一般传播过程及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概念,分析了家校协同教育的通道方式,阐述了相关实验学校利用混合型通道(家校互联平台)进行家校协同教育的效果,并从学校、家庭、平台功能、信息与资源、收费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混合型通道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教育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要搞好教育,必须有一个迅捷的沟通渠道和有效的沟通平台,这也是许多教育管理者们一直在探究的重要课题。伴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通过网络实施良好的家校互动,是当前教育的必然趋势。但是,因为有学生家长的认识和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网上家校互动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学校和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一起努力。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补充和延续。家庭与学校的和谐互动,是推进现代教育建设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的目的。然而,现代化教育平台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已经是新生一代家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如何促进家校携手合作呢?在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指引下,我校建设了以下三个智慧教育平台: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家长成长工作坊、"天天家长会"平台。通过这三个家校平台的搭建,我校在家校互动、和谐沟通工作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各界对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关注日益升温。家庭和学校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中的两个重要场所,缺一不可。家校联手、共同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该如何提高家校合作层次,提高家庭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家校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实践中值得探讨的课题。我校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家校合作方面的困惑,为寻求家校合作的突破口,我校以家校心育课题为依托,通过拓展学校教育活动空间,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探索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整合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致力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校与家庭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一样,教育内容也各有侧重,学校教育重在“教书”,家庭教育重在“育人”,两者若是能够实现深度结合,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文章通过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整理归纳牧区小学家校共育模式,首先分析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指出这可以实现教育目标一致性、教育内容的互补性,还可以提升教育的及时性。基于此,依据家校共育需求与特点,简要阐述牧区小学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策略: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夯实家校共育基础;合理设置家长课程,构建家校协同局面;有效建立沟通平台,提升家校共育合力;立足实际开展亲子活动,促进情感交流;实施多元化评价,建立完善的共育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凝聚合力,搭建农村学校行之有效的家校沟通平台,充分利用微信新媒体信息发布便捷、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可即时沟通、交流形式丰富多样等优势,有效突破了学生受教育时间和空间受限的瓶颈,便捷了家校交流,凝聚了教育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交往主要方式的今天,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已无法回避社交网络这一渠道有调查表明,70%以上的班主任在利用微信私信和微信家长群进行家校联系沟通,运用社交网络开展家校沟通已成为班主任的普遍做法特别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班主任又将部分家长会移至网上,更提高了家校网络沟通的占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