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10年即将过去,2011年即将来临之际,为了弄清一年来人们在高等教育中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们对教育评论研究所网站(http://jypls.zjnu.edu.cn/)每日评论栏目上传的每日高等教育热点话题,进行了筛选后发现,2010年有6个人与6件事依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随即成为当月或全年人们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回望2016 年的那些被社会舆论广泛热议的高等教育话题,有利于客观记录鲜活的高等教育历史,及时发现、反思、总结高等教育经验及教训,积淀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与改革的动力。为此,笔者对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网站“每日教育评论”栏目上传的每日高等教育热点话题,通过影响范围以及“百度”搜索量进行研究与筛选,确定每月一个高等教育热点话题。在此基础上,参照网络媒体对每月热点话题的各种议论,以教育评论的视角进行理性的归纳与反思。  相似文献   

3.
回望 2017 年那些被社会舆论广泛热议的高等教育话题,有利于我们客观记录鲜活的高等教育历史,及时发现、反思、总结高等教育经验教训,积淀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与改革的动力。为此,作者对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网站“每日教育评论”栏目上传的每日高等教育热点话题,通过影响范围以及“百度”搜索量进行研究与筛选,确定每月一个高等教育热点话题。 在此基础上,参照网络媒体对每月热点话题的各种议论,以教育评论的视角进行理性的归纳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2005年第12期的《人民教育》,以语文,该如何面对那一段历史为话题,刊发了我的《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实录和相关教学评论。这是我公开发表的第一个课堂实录。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5.
回眸中国高等教育2015 年的热点话题,有利于我们客观记录鲜活的高等教育历史,及时发现、反思、总结高等教育经验教训,积淀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与改革的动力。为此,本文对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网站“每日教育评论”栏目上传的热点话题,通过影响范围以及“百度”搜索量进行筛选,每月确定一个话题。并参照社会各界的议论,以教育评论的视角进行理性的归纳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回望2018年被社会公众高度关注又被媒体舆论广泛议论的高等教育话题,有利于在鲜活的历史记录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公众关注的高等教育热点问题、反思存在的高等教育现实问题、总结高速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问题,进而寻求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思路和道路。基于此,对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网站"每日教育评论"栏目搜集每日高等教育热点话题,通过分析其影响程度并与"百度"搜索量进行比对和筛选,在确定每月一个高等教育热点话题的前提下,参照媒体舆论对每月热点话题的各种议论,以教育评论的视角进行理性梳理与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7.
回眸2019年被社会高度关注又被舆论广泛热议的高等教育话题,有利于我们在通过社会舆论详实而客观地记录鲜活的高等教育历史事件基础上,及时发现公众视域的高等教育热点问题、反思存在的现实问题、总结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问题,进而寻求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思路和前进道路。基于此,笔者对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网站"每日教育评论"栏目搜集的每日高等教育热点话题,通过分析其影响深度与"百度"搜索量进行研究与筛选,在确定每月一个高等教育热点话题的前提下,再参照社会舆论对每月热点话题的各种议论,以教育评论者的视角进行理性梳理与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教育评论者的视角回眸2010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对"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网站"(http://jypls.zjnu.edu.cn/)"每日评论"栏目上传的每日高等教育热点话题进行了筛选,在经过"百度"搜索量印证,确认了2010年12个月每月一个高等教育热点话题.在此基础上,围绕社会各界对每月热点话题发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教育评论者的视角回眸2010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对"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网站"(http://jypls.zjnu.edu.cn/)"每日评论"栏目上传的每日高等教育热点话题进行了筛选,再经过"百度"搜索印证,确认了2010年12个月每月一个高等教育热点话题.在此基础上,围绕社会各界对每月热点话题发表的...  相似文献   

10.
短视频为传播重大科技成果新闻提供了新途径,其评论区的评论反映了受众的心理及情感动向。对此,基于三家具有代表性的政务抖音账号,运用ROST CM 6.0软件对其发布的重大科技成果新闻的相关评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评论者在表述自身感受时表现出强烈的国家认同情感,评论文本的高频词汇主要为对国家共同体、情感、身份认同、科技成果认同四个方面的表述;主要情绪倾向为积极情绪,高达88.84%;“中国”和“祖国”是核心词汇,与之相连接的多是情感动词和科技名词。基于对高频词的进一步提炼和评论语义的整体分析,认为在重大科技成果新闻传播中,科技引向的集体记忆、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品质和科技成果的进步与创新这三个方面是公民国家认同生成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数据日益剧增,有效分析社交网络信息将对政府的合理决策起到促进作用.在海量的社交网络信息中,用户行为的数据分析是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社交网络,用户可以关注当前的热点话题,并进行评论或者发布其他信息.这一系列行为反映出用户对于不同话题的偏好性和情感的倾向性,进而提供出有价值的潜在信息.本文设计了一种并行算法,实现了在Twitter和新浪微博数据上识别热点话题,并对用户情感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监控热点话题及用户情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回眸中国高等教育2014 年的热点话题,有利于我们客观记录鲜活的高等教育历史,及时发现、反思、总结高等教育经验与教训,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与改革输送正能量。为此,对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网站(http://jypls.zjnu.edu.cn/)“每日教育评论”栏目上传的每日高等教育热点话题,影响范围以及“百度”搜索量进行筛选,对过去一年的每一个月确定一个高等教育热点话题、在此基础上,参照社会各界对此热点话题的各种议论,以教育评论的视角进行理性的归纳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文自修》2006,(5):42-47
纵览世界风云 聚焦热门话题 博采各家观点 引领深度思考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充电备考,本刊特推出“时事聚焦”栏目。旨在整合大量信息资讯,呈现多重视角的评论,为阅读点拨思路,为写作提供素材和角度。 8个关键词,27场重大事件,36种主流观点,涵盖2005年主要热点话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关系类话题时政热点类话题哲理思辨类话题人生感悟类话题品德修养类话题作文是每年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在2006年的高考中,话题作文可能仍是主流,而关系类话题也仍可能是话题作文的一大重点。人与环境、和谐与发展等是社会热点,2006年高考作文也可能继续把人生、人品、心灵、生存、发展和环境等内容作为考查的重点。本期我们根据2006年高考作文的预测趋势,精选部分热点话题,供同学们参考和演练。2006年高考作文热点话题集锦@米子 @宾冰  相似文献   

15.
也谈80后     
前些天在南方某高校上课,课余与学生聊天,有位经营连锁酒店的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说现在八零后的员工个性突出,集体意识不强,很不好管理,问我有什么建议。这样的问题,我已不是第一次碰到。记得去年在一个论坛上,曾经有个企业家提出了这个话题,立刻得到了很多参会企业家的共鸣,顿时这个斜刺里杀出的话题倒成了大家热议的主题。这也说明,这个问题是许多企业里都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月25至27日.海口英才小学举办了该校第四期校本研训活动,27日的研训专题是“集体备课研究”.学校邀请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周积昀副院长、海口市教研室是爱宝教研员观摩了二年级语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之后两位专家与该校教师就如何进行集体备课进行了对话,对话颇有启发性。现予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2008年5月27日,北京东方中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松下电器(中国),其安防事业本部佐藤正人先生率队来访。东方中原董事长及相关高层领导集体对其进行了热情友好接待。  相似文献   

18.
《将相和》课例的刊出,引发了“语文教学内容”的话题讨论。我认真学习了诸向阳等老师的评论后,再谈几点思考,与大家交流。目标决定内容?还是内容决定目标?有关语文教学内容的建设,是近年来语文课程建设与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以2004年7月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王荣生教授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为标志,  相似文献   

19.
刘尧 《山东教育》2005,(17):63-63
从评论教育到教育评论评论教育是一项人类古老的活动,而教育评论却是一个崭新的教育科学话题。评论教育的活动一直存在于人类生活中,只是表现的形式.评论的层次不同而已。从严格意义上讲,评论教育包含教育评论。评论教育的结果,对教育发展无什么大的影响,只能宣泄个人对教育的某种情绪。而我们吧教育理论(思想)评论教育的教育科研活动称为教育评论活动。教育评论的对象是教育文化,教育文化是人类在教育范畴活动的特正,教育文化就包括了教育内一切和一切教育,当然也就包括了教育评论本身。  相似文献   

20.
英语短语动词向来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较为头疼的一个话题。Liao和Fukuya于2004年专门就中国学生使用短语动词做了相关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经常回避使用短语动词,并且挖掘了回避原因。本文将对此研究进行介绍和评论,希望给短语动词的教与学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