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来坪  刘国英 《师道》2008,(10):53-53
文豪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我们插上翱翔的翅膀;读书,可以让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人生的真谛;读书,还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努力向上,不断开拓进取。培根也曾经说过:“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的确,在生活中我们不但要补充食物,还需要补充“精神食粮”,读书可以带来乐趣,也可以满足我们的精神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从古代关于“如何读书”到近代“自读能力培养科学化”再到当代“阅读视角的变革”,产生了很多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成果。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兴趣是前提,习惯是关键,教给学生正确解读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4年,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十大读书人物”,我在《获奖感言》中写道:  相似文献   

4.
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会徽,由“天”、“地”、“人”三部分组成。乍一看,像个中文的“之”字;仔细瞧,又如一个运动的人形。标志采用红、蓝、绿三种颜色,分别寓意太阳、蓝天和大地。“之”字有生生不息和到达目的之意,也表示经历曲折才能获得成功。而“天”、“地”、“人”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奥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一进入大学,老师就反复提醒我们:大学四年,一晃而过,如果你想过得充实就应多泡图书馆,抓紧时间多读点书,这比上课还重要。 秉承此训,加上以前那个“大学四年把图书馆的书全翻一遍”的狂想,我开始了与图书馆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化伟人,鲁迅身上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他的“读书之法“灵活多样,用于指导历史学习不无裨益。 “硬读“,就是“读书不能光凭兴趣,要硬着头皮钻“。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7.
唐双庆 《文教资料》2005,(36):148-149
“作文作文,作到头疼。”这既是许多初中生的苦恼,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困惑。作文果真如此难吗?近年来,我通过摸索,终于有了一些体会。一、培养多读勤记的习惯曾以为语文课的终极目标是能“说”会“写”的表现艺术,一周六节语文课,绝大部分时间放在“读”上,岂不本末倒置。于是我就无课不讲“写”,结  相似文献   

8.
依据新课程设定的标准,教师应将新理念渗透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贯穿在整个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山东教育》2009,(5):45-47
读书吧(以下简称“读”):《纯粹·局部接触》(以下简称《纯》),这书名听起来有点怪啊。  相似文献   

10.
王先林 《阅读与鉴赏》2007,(12):55-55,76
赏读《触龙说赵太后》,很容易为赵太后的“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一语所惊诧。“惊”的是赵太后怎说出这等市井话语,“诧”的是她身在其位,不谋其政。教参也就此界定她是一个顽固、专横的国君。教参归教参,试问一句,赵太后为什么要“唾”那些为国强谏的大臣,为自己招来骂名?走进文本,深入到赵太后的背后,会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11.
(一 )“腐败”一词原意指物质的一种化学运动状态 ,即物质由原初的纯粹状态而变质和腐烂。《辞海》将“腐败”解释为“腐烂”。《汉书 食货志上》‘太仓之粟 ,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 ,腐败不可食。’也泛指败坏、堕落。《辞源》将“腐败”解释为“溃烂发臭、陈旧迂陋、腐朽败坏 ,一般用于对食物的描绘。”在现代社会中 ,“腐败”概念被引申为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泛指人类的道德行为或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堕落。腐败的概念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和界定 ,国内目前关于腐败的概念主要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  相似文献   

12.
科比·布莱思特是一位直接从高中进入NBA的球员。他惊人的篮球天赋超越了次多数正规的大学优秀的运动员。无论是弹跳能力还是灌篮,科比·布莱恩特都有着当年迈克尔·乔丹的影子,因此科比·布莱思特被认为是乔丹的“衣钵传人”。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作文方法.笔者在多年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总结出了一套作文训练的方法,那就是“模仿、积累、创新“,这是学生易于掌握的一种方法.古代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以辞为载体,按文方能入情.“模仿、积累、创新正是初中学生所寻求的作文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师:上课前我先作个调查:喜欢读小说的举手,哇,多得很;那么喜欢读诗歌的举手,哟,少得可怜。很多同学不太爱读诗歌,其实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人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读一点诗歌,培养自己“纯正的文学趣味”。  相似文献   

15.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成为历史上的卫道巨擘。《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也是他儒学思想的纲领。在《原道》中他提出了“明先王之道”的教育宗旨;在《原性》中提出了他的“性三品说”,作为学习仁义道德和“明先王之道”的理论依据;在《师说》中强调了儒家学者传道的意识与精神,以重振儒学之尊;在《进学解》中具体论述了学习儒家之道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对教育活动的精微阐释,研读以上教育名篇,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必有启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德育》2006,1(10):48-48
中国德育杂志社从2006年6月1日至7月1日面向全国举办了“征集建议,免费赠刊”活动,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积极反响。杂志社共收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上千名读者的来信,编辑部将陆续选登部分读者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事业成功之心,人皆有之。有谁不想使自己的事业早日成功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事与愿违,不是事业无成,就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一目没志向,二日缺毅力,因为他们不懂得成功、志向、毅力之间的重要关系。笔者仅就这三者关系谈点看法。孔子认为匹夫不可夺其志;孟子认为志为气之帅;苏轼则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所以,立志是人的事业成功的基础,工作随着志向而开拓,而成功又靠着工作来体现。“志不立,天下无成之事。”那么,什么叫“志”呢?“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和奋斗的目标。一个人有了志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笔者觉得,这语文课的“宗”,就是语(言)、文(字),说得“诗意”点,要飘溢着语言文字的芬芳,说得直白点,要洋溢着语言文字训练的种种乐趣。  相似文献   

19.
著名旅美作家王鼎钧曾经说过,“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乡愁因乡土而生,漂泊在外的游子以心灵安顿中生命展开的追求,拓展了乡土、故国空间,构建起超越家园之思、国族之愿的乡土观。离家去国的心灵剧痛,异域羁旅的现实禁囿,使乡愁获得了丰富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办教育》2004,(6):32-33
邓小平说:“路易·艾黎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是理所当然的”。江泽民说:“艾黎是新中友好关系的象征,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在中国北方的土地上,从甘肃西部的小县城张掖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在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和建设征程中,五十多年中,到外留下过一位国际友人的足迹,他现在虽然早都离开了我们,但是只要说到他的名字,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特别是他办教育的事,教育界的老先辈们更是无人不知。他就是路易·艾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