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公元768—824年)和柳宗元(公元773—819年),都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作家,后人把他们并称为“韩柳”。他们所倡导的唐代古文运动及其创作实践,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韩愈和柳宗元都出身于中小地主阶层,他们都积极地提倡儒家的正统思想,主张施行仁政,同情人民疾苦,要求朝廷宽免赋税徭役。两人相比较,韩愈在政治上比较保守,思想上不如柳宗元进步。  相似文献   

2.
《段太尉逸事状》,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优秀作品之一。千多年来,它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至今仍能给我们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在写作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一)这篇作品只有一千多字,但从收集材料,到正式写出,中间却间隔了二十年的时间。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二月,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不料,他的父亲柳镇就在这年五月病逝了。他有一个叔父(据后人考证,名柳缜),当时在州(今陕西彬县)军队里做官。他葬埋了父亲之后,“移其孝于叔父”(《柳宗元集》卷十二《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文》,以后所引只标明卷…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 ,是唐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 ,政治家 ,他与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一生短暂的四十七个春秋 ,他不仅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寓言散文” ,大量的诗歌 ,还留下了许多具有个性的“山水散文”。他的思想品格正直而高尚 ,他是唐代刻画山水的“圣手” ,是游记散文的宗师。唐代宗大历八年 ( 773年 ) ,柳宗元出生在京城长安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柳镇 ,是北朝时期河东名门望族柳家的后代 ,是当时颇受敬重的文人 ,官拜“殿中侍御史” ;他的母亲卢太夫人也是大家闺秀 ,出生于书香门第。柳宗元自幼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从小就…  相似文献   

4.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十七世纪具有民主和民族思想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与王夫之、顾炎武并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他出身于官僚家庭,父亲黄尊素,官至御史,是明末著名的东林党人,因劾魏忠贤,惨遭杀害。黄宗羲受他父亲的思想影响很深,早年就随着他父亲参加政治活动。明思宗即位(公元1628年),宗羲时年十九岁,为了除国贼,报父仇,曾袖铁椎草疏入京讼冤,至则魏阉已诛,因手刺杀父的狱卒,上书请诛阉党,于是名噪一时,隐然成为继东林而起的复社的领导人物之一。明末清初,黄宗羲在抗清斗争风暴的影响下,1645年,曾纠合同志抗清,设世忠营,  相似文献   

5.
《涧泉日记》是一部记录宋代史实、品评人物和考证经史的学术性笔记,它对研究宋代历史和文学,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韩淲,字仲止,号涧泉。南宋人,生于绍兴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卒于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韩淲出身于一个“文献、政事、文学为一代冠冕”的世家,但“遭逢乱世,坎坷退居,”所以他一生没有作什么大官,只是因为他父亲吏部尚书韩元吉的原因,荫补为京官。当时正  相似文献   

6.
一、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柳宗元一生经历,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长安时期,二、永州十年,三、柳州四年.现在粗略地谈谈他在永州十年的流囚生活.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柳宗元由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外放为远州刺史(正四品下),他与韩泰、韩哗、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等在赴任途中,他们的政敌认为处分太轻,又加贬为远州司马.柳宗元为“永贞革新”一员主将,“于众党人中罪状最甚”(《寄许孟容书》),初贬邵州(今邵阳市)刺史,继贬永州司马.  相似文献   

7.
公元1809年,达尔文出生在英国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名医,达尔文的父亲希望他能继承家族的事业。不过达尔文在学校的成绩,却令人相当失望,脑袋似乎也不怎么灵活。  相似文献   

8.
一 柳宗元(公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叶进步的政治家,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受命不于天于其人”的“以民为主”的进步主张使他以行动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永贞(唐顺宗李诵年号)政治革新运动,向擅权的阉宦集团进行坚决斗争。事败,柳宗元于永贞元年乙酉冬,三十三岁盛年,自尚书郎出为邵州刺史,道贬永州司马,至宪宗李纯元和九年甲午十二月,诏追赴都,复出为柳州刺史。居零陵十年,占去他一生四十七岁的四分之一弱。柳宗元在贬官永州的漫长时间里,  相似文献   

9.
一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一说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人。郡望是昌黎(今北京市通县东),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其余七人是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推崇儒学,力排佛老;反对六朝以来的艳丽文风,主张以自由的散体来代替僵死的骈体,提倡文道合一、文以载道,提出“辞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在湖南零陵度过了十年贬谪生活。他在这一时期的诗文、论著,是《柳河东集》中的主体和精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八○五)九月,柳宗元因为参加“永贞革新”,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再贬为永州(湖南零陵)司马,他到永州上任时已是严冬了。  相似文献   

11.
公元429年,他出生于河北涞源县.他的父亲一生苦读,却只做到一个小官.7岁那年,父亲开始教他《论语》.深奥难懂的内容让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一个月过去了,父亲让他背诵学过的经书,他半天都背不出来.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即今山西永济)人。他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化名人,在文学、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等领域,都作出重要贡献,其学术思想和诗文作品,至今在国内外仍具有重大影响。柳宗元在学术思想方面取得这样的丰硕成果,是同他具有一个坚定的原则相联系着。他注重“生人之意”,反对“藩镇聚敛”。就是说,他反对藩镇拥兵割据,肆意剥刻百姓,这是一种维护中央集权的爱国思想。尽管这种思想具  相似文献   

13.
昆体良     
<正>昆体良(公元约35-约95),古罗马杰出的教育家。他的父亲是雄辩术教师,且颇有名声。昆体良家学渊源,从小学习雄辩术也是成绩斐然。公元70年,他被任命为一所国立拉丁语修辞学校的主持人,亦即校长。公元78年,罗马帝国设立由国家支付薪金的雄辩术讲座,他成了该讲座的第一位教师,也是皇室委任的第一个修辞学教授。昆体良在拉丁语修辞学校工作了约二十年,大约在公元90年退休。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是中国唐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他的无神论思想,特别是他对两汉“天人感应”思想的批判,在中国无神论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目前在研究柳宗元无神论思想时,存在着一种错误倾向:即只看到柳宗元对“天人感应”思想批判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他早期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的一面。由于这种倾向不是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柳宗元无神论思想,看不到柳宗元思想经历过一个由有神论向无神论的转变过程。事实上,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有自己的形成过程。柳宗元的无神论思想同样也经历过这么一个过程。 “天人感应”思想是两汉神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种思想在“天人合一”的理论前提下,宣称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能够感应上天,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表示着天对人的谴责和嘉奖。西汉董仲舒是其主要代表,他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举贤良对策一》)。同  相似文献   

15.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诗人,他诗文成就卓著,还是一条硬汉子,他两度题诗玄都观见证了他的铁骨豪情。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继位。为了永保唐代基业,他决心革除弊政,支持王叔文提出的政治改革,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改革运动,史称“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作为王叔文的得力干将,先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后改授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谪居朗州近10年。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十二月,刘禹锡奉诏回京,见到了同时返京的难友柳宗元等人,彼此重逢,感慨万千。来年二月,这群满腹牢骚的文人,相约去京郊玄都观踏青赏…  相似文献   

16.
王审知(公元862—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光州固始(今河南潢川以南)人。生于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他出身于农民家庭。曾祖、祖父、父亲三代,皆以家农为业。他兄弟三人,长兄王潮,次兄审(圭阝)和他自己。审知少年喜爱读书,“周礼之书无不皆览,韬钤之术尤所精致。与昆仲游,未尝不以文武之道诚勖焉”(1),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因而,少年就名闻乡里,人称他们三人为“三龙”。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他写的山水游记受到后世读者的爱好。其实他的诗也写得很出色。这首小诗《江雪》就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就是一千座山;“万径”,就是一万条路;“鸟飞绝”,连一只飞鸟的影子都没有;“人踪灭”,连一个行人的脚印也看不到。这都是比较夸张的说法。后两句说,一个披蓑戴笠的老渔翁,独自一个人坐在唯一的小船上,冒着纷飞的大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钓。这首诗大约是柳宗元在永州(今湖南零陵)写的。公元八○五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去做司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唐时期的法家政治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杰出的诗人刘禹锡(公元七七二——八四二年),和柳宗元一起,参与王叔文所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是当时革新派的主要骨干。刘禹锡,不仅在政治方面坚持革新前进,反对因循守旧,而且在文艺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可贵的革新见解。他的诗也写得好。他的文艺主张,跟他的文艺创作一样,是为法家的政  相似文献   

19.
<柳子厚墓志铭>(苏教版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文选>),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韩愈任袁州刺史时作.这篇被誉为"昌黎墓志第一,亦古今墓志第一"(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三)的文章,叙述了柳宗元一生事迹,赞扬了柳宗元的文章学问、政治才干和高尚道德,对柳宗元长期遭贬、穷极困顿的经历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是了解柳宗元事迹和韩、柳关系的一篇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出身在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官僚地主家庭,只是后来几代,官越做越小,门户已不如以前那样堂皇。当时是德宗皇帝即位,宦官掌权,朝政腐败。柳宗元看到这种情况,便决心革新朝政,他写了一篇关于革新的《辩侵伐论》的奏表,上奏给德宗皇帝。 柳宗元写的《辨侵伐论》,很快就传到了东宫。太子看后感到有独特的见解,他说:“这个人一定是能写善谈识时务的人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