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艳芳 《师道》2013,(1):47-48
参加环翠区教育局举办的教师通识培训,一走进阶梯教室,看到大屏幕上放着雷夫老师的事迹介绍。不由欣喜不已,现在中国的教育界到处刮起了“雷”旋风,很多老师都成了雷夫老师的粉丝。原来这是深圳福田区的嵇成中主任要为我们讲座的开篇内容,嵇主任曾经担任了雷夫老师在深圳讲学的主持人。和雷夫老师零距离接触过。这使我想起了我和雷夫老师的缘分。  相似文献   

2.
<正>雷夫,美国的一个小学教师,25年坚守在第56号教室。2012年3月6日北大百年讲学座无虚席,整个会场只有雷夫平静的演讲。雷夫为什么会成为教师中的英雄?有几个问题的答案也许能说明。师生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雷夫的答案: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是学生值得信任和依赖的人!老师应该怎样教学生?雷夫的做法:利用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一个喜欢讲故事的老师一定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老师。雷夫非常善于讲故事。当56号教室里的孩子不愿意听老师的话时,雷夫跟孩子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住在小镇上。广播说.风暴即将降临。镇上的人都去买沙袋,这个男人却不去。别人劝他赶快买.他说:“相信上帝。”雨越下越大.邻居们都搬离了小镇。有人把船放在街上,让他逃,他还是坐在屋子里不动。  相似文献   

4.
雷夫很高,但有时又很矮。 2012年3月,雷夫来中国讲学。演讲间隙,遇见了来自杭州天长小学的两位小朋友--郭淑怡和阮祺媛。她们对雷夫仰慕已久,这次是专程来拜访雷夫老师的。  相似文献   

5.
正李振村老师在《为什么是雷夫》一文中讲到这样一件事:"在某地,雷夫当着一千多位教师的面拒绝了一位小朋友的要求。那是在互动环节,一位小朋友要求雷夫跟着自己学说中国话。结果雷夫严肃地拒绝了他。他说,我来中国是跟老师们交流的,不是来娱乐大家的。这就是雷夫,恪守自己的原则,哪怕面对的是孩子,哪怕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在此之前,我曾怀疑过雷夫的中国之行,因为  相似文献   

6.
快乐可以点燃孩子的热情,这是雷夫老师的名言。每位教师都应向雷夫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不再把课堂变得死板,不再仅用成绩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不再只会批评和体罚孩子。作为家长,我们更要以雷夫老师为榜样,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让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强大、能力出色的人。  相似文献   

7.
曾经因阅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认识了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进而阅读到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和《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一直感动于雷夫老师的精神,就把这几本书推荐给一些朋友或同行。有的朋友欣喜地阅读着,也有的人并不感兴趣,强调“我们的国情跟西方不一样,无论他做的多好,我们都学不来”。我们真的不能学习雷夫吗?  相似文献   

8.
正雷夫·艾斯奎斯,美国霍伯特小学五年级教师。霍伯特小学的很多学生家庭贫困,且大部分是移民家庭。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雷夫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2012年,雷夫来到中国。我带孩子们去见他。当时见面的场景令我终生难忘。舞台上,雷夫一看到孩子,立马单膝跪地,200多斤的身体很努力地弯曲到和12岁的孩子等高。雷夫在闪光灯下和孩子一起笑得灿烂如花。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老师是值得信任的,因为他那么自然本能地为孩子弯腰蹲身,他看起来就像个老师。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个普通而灵动鲜活的教育故事,一行行质朴无华而感人的文字,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对教育的用心经营。雷夫·艾斯奎斯用自己的教育故事诚恳地告诉我们:作为老师——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面对着身边的一群或天真或活泼或调皮的孩子,必须"下定决心永远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中",拿出百倍的精力和完全的爱心,为他们营造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一、像雷夫老师那样,拥有科学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0.
雷夫·艾斯,这位被《华盛顿邮报》喻为“全美最有趣和最有影响力的老师”,在我国京、沪两地作了多场报告,着实掀起了一阵“雷夫风暴”。可以说,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对传统教育观念产生了颠覆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知道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始于《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一书。印象最深的是雷夫老师这几句:“我痛苦地意识到我不是一个超人。我所做的,跟成千上万有抱负、有责任心的教师一样。我经常经历失败。我睡眠不足。我会在凌晨醒来,为我对某个学生无计可施而痛苦。  相似文献   

12.
<正>雷夫·艾斯奎斯——曾经创造了"第56号教室奇迹"的"全美最佳教师"1.在中国,很多教育专家一直在告诫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给中国老师带来很大的压力,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雷夫:有些学生就是教不好的,我不认为所有的学生都会成功,但我认为,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有幸参与"雷夫中国行"活动。一天的学习短暂而充实,内心洋溢的是接受神圣教育的再一次洗礼后的欣喜、激情。学习已经结束很久,沉静下来,值得思考的不仅仅是雷夫的故事,奇迹背后的每一次探索、每一个脚印,同样值得深思。用一年营造一生孩子们从不同的班级来到56号教室,与雷夫老师相处一年。然而就是这一年,他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雷夫在56号教室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考试,从不被考试绑架教学。雷夫不仅仅是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14.
李慧文 《小学语文》2013,(11):62-64
2010年的夏天,我有幸读到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从而结识了美国“最好的老师”雷夫·艾思奎斯。雷夫用他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告诉我,我电可以成为一位好老师。毫不夸张地说,雷夫和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唤醒了我的教育梦——  相似文献   

15.
<正>《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讲述了一位普通的美国教师雷夫的教育奇迹与教学传奇。雷夫老师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漏水的小教室里,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感动了美国,感动了世界。一、以阅读为基石。提升课堂深度雷夫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非常强调阅读的意义。他认为阅读不是一门科目,而是生活的基石,是所  相似文献   

16.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教育家雷夫·埃斯奎斯的著作,在其中表达出来的教育信念、观点、方式以及班级管理形式带给众多教师借鉴和启发。在著作中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和一行行朴实无华的文字,所表达的是雷夫老师对教育的用心和班级的经营。雷夫老师也用自己的真实故事告诉教育者们:身为教师,面对身边天真活泼的孩子,必须要将全身心都投入到教学和班级管理当中,奉献自己百倍精力和爱心,为学生营造理想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从2002年3月份"全美最佳教师"、美国总统艺术奖获得者雷夫·埃斯奎斯首次访问中国开始,他的十多次访华演讲会大部分由我主持。于是我得以近距离观察雷夫。了解越多,敬佩愈深。诸多细节,引人深思。在山东临沂,雷夫当着一千多位老师的面拒绝了一位小朋友的要求。那是互动环节,一位  相似文献   

18.
近日,我静心拜读了美国优秀教师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本书,获益颇丰。雷夫老师所在的56号教室其实就是洛杉矶市中心的一间时而漏雨的小教室,他一干就是28年,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全美国最好的老师"的雷夫·艾斯奎斯应邀到中国访问,访问中有一个环节是雷夫老师与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对话 两个卓越的教育工作者对话最精彩的部分,是他们谈自己"教育的失败" 雷夫老师说,他喜欢这个话题,这个话题让他讲三天三夜都讲不完.他说,他最大的失败就是曾经过分看重孩子的分数,当他意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塑造好人"时,他已经遗憾地错过了很多很多.雷夫一直被安排教小学五年级,当他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后,他曾自信地以为自己所给予学生的这一年的教育足可以让他们受用终生但是,他错了.许多孩子在离开他的"56号教室"之后就开始堕落了.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上旬,“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创造者雷夫·埃斯奎斯到先后中国北京、上海作报告。全国各地有不少学校组织老师前去寻求雷夫的“速成秘方”,还有一些家长也赶去了,但他们几乎都“失望而归”,因为雷夫的教学理念太“出格”了。中国教育新闻网全文刊发了《美国杰出教师雷夫·艾斯奎斯中国报告会》的详细内容。透过这些内容,我们也许可以理解他为什么能够创造教育的奇迹,他的奇迹与我们的教育究竟有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