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邵文川 《考试周刊》2015,(41):68-69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为了实现数与现实的连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灵活运用沟通联系、情境体验、多元表征、算法多样、建构模型等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把数感的培养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2.
教万以内的数时,先安排这样一段猜数游戏:学生甲说:“我想好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谁能猜中?”学生会踊跃发言——2000、3600、7400……显然,由于甲说的只是几千几百,没有规律,很难猜中。学生乙提了几个问题:“这个数比4000大吗?”“对!”“这个数比6000小吗?”“对!”“这个数比5700小吗?”“对!”……乙这样一步一步地向甲提出问题,最后猜中了甲要同学们猜的数。  万以内的数比较大,在生活中又常常用到的。比如,我家到学校大约1500米,这个1500是个大致估计的数。我们要估计某个数目比较大的量时,常用的是逼近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联系生活、引导观察、建立数感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概念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数概念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观察,加强联系对比,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如:在"数的认识"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徐斌 《江西教育》2014,(9):30-30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概念教学历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而“素数与合数”的概念,属于数论初步知识,是规定性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学习难度。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诚然,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一、联系生活、引导观察、建立数感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理解数概念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数概念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观察,加强联系对比,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如:在"数的认识"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人教版新教材(以下教材皆指人教版)中,低年级和中年级的解决问题不分单元独立编排,而是有机地融合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论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学习情境基础上。《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提出:要重视让学生在生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体验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把静态的教材内容改编成动态的、物质化的数学活动,通过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摄取、活动、验证、应用等数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崔建珍 《河北教育》2005,(22):32-33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突出的、重要的目标,也是数与代数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集中表现为:对知识教学的充分感知,对思维训练的快速反应,对个性教养的深刻感受。具有好数感的人对数学情境的反应敏捷、准确,能用最优化解题策略。数概念教学课就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好时机。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概念,建立数感,并不断深化数感。下面结合《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因此,要使数学教学从书本走向生活。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新的内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严金星 《教师》2013,(21):77-7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数感"作出了如下的定义:"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作为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凸显出在数学教育中发展学生的数感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现就结合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一亿有多大?"这课的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王薇 《陕西教育》2007,(3):38-38
如今的教学流行一种做法,即无论什么课,开始大都要“创设情境”。“情境”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意义建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确实,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  相似文献   

12.
所谓现实数学问题情境,就是把儿童置于研究现实的问题氛围中,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设置问题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可使学生在具体的现实背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事物,从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如在教“求一个数的约数”时,教师用多媒体显示画面,并配上讲解:昨天,3月23日是小明的生日。小明的妈妈买回了12块小蛋糕。妈妈对小明说:“如果今天有你的朋友来家做客,你就磅大家一起吃…  相似文献   

13.
黄敏 《今日教育》2009,(7):82-82
一、重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近数学 数学家H·Freudenthal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自觉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例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首先要从精彩的创设情境开始。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诱发学生情感,强化学生认知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创设情境,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还要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面介绍几种创设情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平均分”。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数感"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内容被首次提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包括联系现实背景和具体情境理解数并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为解决问题选择有用的策略和恰当的方法,能估计结果并对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等等.那么如何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走近数学,在生活情境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  相似文献   

17.
《新课题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思、交流等活动”。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从现实中寻找数学,把要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认识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努力创设情境,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要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在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时,出现教师照搬教材——不符合教学实际,或自行设计——牵强附会等现象。那么,如何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对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概念教学历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而“素数与合数”的概念,属于数论初步知识,是规定性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学习难度.如何帮助学生在具体中理解概念本质?如何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夏永立老师设计执教的“素数和合数”这节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课例.是一节很有深度的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在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切实搞好数学教学是新数学课程实施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为了更好地体现《标准》所倡导的数学观念,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应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第一,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