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酷比科技     
《少年科学》2012,(11):1-2
嚼着用的"牙刷"这是什么?口香糖?不,这是一把牙刷。清除残留食物、口腔异味,清洁并保护牙齿……凡是牙刷能做到的,它都能替你完成。有了它,你只需轻松咀嚼,就能完成刷牙啦!这个牙刷上的276个"刷毛"会使你在咀嚼的过程中,充分按摩牙龈。同时,其内部含的木糖醇和氟化物会为你的牙齿涂上一层保护膜,防止细菌的侵袭。  相似文献   

2.
换牙     
正你们换过牙齿吗?应该都换了吧!我掉牙的经历可有趣呢!1吃饭了,有红红的红烧肉香气扑鼻;金黄的土豆叠起来像金字塔;有绿油油的炒青菜……夹了一筷青菜,嚼了嚼似乎有一块骨头。妈妈说:"青菜怎么会有骨头呢?快吐出来!"我把青菜吐了出来,仔细瞧:白白的,小小的,像颗小石子。妈妈说:"这是一颗牙齿,你换牙齿了。"我捡起牙齿,舍  相似文献   

3.
幸福的牙齿     
那年,我新婚不久,就发觉我口腔上部的一颗牙齿突然松动了。医生检查说,这颗牙肯定受过外伤,医生让我拔掉它再装一颗假牙。记得我7岁那年,父母离异,母亲的脾气变得十分暴躁。一次,母亲酗酒后打掉了我一颗已松动的乳牙。我哭泣着弯腰捡起那颗牙齿,母亲突然上前猛地夺过那颗牙齿,扔进马桶里冲掉了。我真的没有想像过,那颗后来慢慢长出来的牙齿,会在我成年后的这个春天再一次脱落。我镶了一颗做工精细的假牙,让它填平了我儿时那段痛苦的记忆。但是,当我用力咀嚼食物的时候,我常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牙齿的表面很真实,但它的下面却永远隐藏着我童年…  相似文献   

4.
两只小白兔     
我家养了两只小白兔,它们全身雪白发亮,看上去就像是用洁白无瑕的白玉雕刻成的一样。它们的眼睛是红色的,像两颗晶莹透亮的红宝石。它们的耳朵又大又长,只要听到一点儿声音,就会"刷"地竖起来,然后灵活地向四面转动着寻找发出声音的东西,看看是不是有敌人来了。小白兔的嘴有三瓣,上唇有两瓣,下唇有一瓣,吃东西时,三瓣嘴一动一动的,胡子也一翘一翘,像一位掉光牙齿的老公公在细细地咀嚼着食物。  相似文献   

5.
吃饭要细嚼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约学生去他家吃午饭。他们吃的饭和菜与学校大食堂并无什么区别,菜只有黄豆、咸菜、花生之类。吃饭前陶先生问大家:“一口饭到嘴里,要嚼多少次才能咽下去?”同学们面面相觑,只好乱猜:“两三次吧!”“大概八九次可以咽下去。”陶先生说:“你们吃饭用牙齿咀嚼,还是囫囵吞下去?你们可以试一试,把一口饭嚼成泥后吞下去,要嚼多少次?”于是大家试起来,最后才知道,要嚼三十多次。陶先生告诉大家:“人的牙齿能把食物嚼碎,嘴里还可分泌唾液来协助牙齿工作。唾液不但有搅拌作用,还有杀菌和助消化的作用。”他又说:“人在忙时,或粗心…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拔牙     
记得7岁那年,爸爸妈妈带我去拔牙,那可是我平生第一次拔牙呢!头一天晚上吃晚饭时,有一颗牙齿在不经意间开始晃动起来,疼得我不能吃东西,我连忙告诉妈妈。爸爸妈妈笑着说:"不要紧,我们的宝贝女儿要换牙了!"看着爸爸妈妈在餐厅里乐呵呵地咀嚼着香喷喷的玉米棒,我的心中不时地  相似文献   

7.
蜗牛     
<正>我走路,不算慢,请拿尺子量量看。短短的一小时,我已经走了,五寸半。——林良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谁能想到身为软体动物的蜗牛,竟然拥有上万颗牙齿。科学家们发现,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称之为“齿舌”。尽管蜗牛的牙齿很多,可它们在进食时是无法进行咀嚼的,而是通过分泌含有一定酸性的唾液将食物软化,再用舌头将食物一点点刮下来。这种进食方式虽然看上去很麻烦,但靠着那上万颗的牙,相信“干饭”速度也不会慢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8.
牙齿是我们咀嚼食物的器官。你看,一副整齐、洁白的牙齿是不是很漂亮?当你6岁左右时,乳牙就开始逐渐脱落,此时你的第二副牙齿——恒牙也就逐渐长出了。恒牙会一直"陪"着你,如果拔掉或脱落就再也长不出新的牙齿了,所以你要好好保护恒牙。  相似文献   

9.
刘香英 《科学启蒙》2011,(Z1):46-47
叽里呱啦,叽叽喳喳,听,我们每天都在说个不停。我们能够这么畅快地说话,有舌头的一分功劳哦。要知道,舌头不仅仅可以感受味觉,告诉我们所吃的食物味道,还能搅拌食物,帮助牙齿咀嚼。此外,  相似文献   

10.
狼和马     
《家教世界》2013,(Z1):26
狼穿过农场,看见一片燕麦田。狼对燕麦不感兴趣,摇摇头继续往前走。后来它遇见一匹马,狼讨好地对马说:"喂,朋友,让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吧。那边有一大片麦地,颗颗麦粒都硕大饱满。我特意为你留着呢,一颗都没尝过。快去吧,让我再听听你那像音乐般悦耳的咀嚼声吧。"马答道:"太感激你了,要是你自己能吃燕麦的话,你一定不肯饿着肚子听我嚼东西吧!"  相似文献   

11.
细细嚼,慢慢咽。咱们在很小的时候,父亲母亲就这样劝告咱们。为什么要细细嚼呢?因为食物一送进咱们的嘴,消化作用就开始了。最先忙起来的是牙齿,牙齿把食物切断,撕开,磨细,嚼烂。  相似文献   

12.
写给中学生     
细细嚼,慢慢咽。咱们在很小的时候,父亲母亲就这样劝告咱们。为什么要细细嚼呢?因为食物一送进咱们的嘴,消化作用就开始了。最先忙起来的是牙齿,牙齿把食物切断,撕开,磨细,嚼烂。  相似文献   

13.
青蛙是有牙齿的,但它的牙齿并不像我们一样用来咀嚼食物,而是为了防止食物从口中滑出或跑掉。青蛙有一张大大的嘴,上腭(è)中间,长有一排细小的牙齿。青蛙有没有牙齿  相似文献   

14.
怎么“嚼”语文呢?我的做法是,从文本入手,把它当做一叶槟榔,反复地嚼,反复地品,嚼烂了,品透了,课就备好了!《大禹治水》,我嚼了不下十遍,总体说来,嚼法有三:一嚼,大口咀嚼,尝尝滋味:二嚼,泛嚼多思,品出真谛;三嚼,换位幻嚼,潜心会文。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要跟自己说对不起。首先要对我的牙齿说对不起。我是一个特别爱吃甜食的孩子,每天睡觉前,总要背着妈妈偷偷往嘴里放上一颗糖,时间一长,我的牙齿有了蛀牙,一嚼东西便疼痛难忍,吃饭的时候只能囫囵吞枣。结果,害惨了我的胃,导致它消化不好。所以,我还要对我的胃说声对不起。由于  相似文献   

16.
牙齿是口腔内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咀嚼食物、辅助发音和保持面部正常形态的功能。人一生中先后有两副牙齿:第一副是乳牙,自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约两岁半出齐,共20颗,第二副是恒牙。6岁左右开始乳恒牙替换,其中最先萌出的是第一恒磨牙,又称为六龄齿。乳恒牙到13岁左右替换完毕,共28~32颗。从每天的晨检情况来看,我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个好习惯——读书。书能教给我们知识。在书中,我知道了鸡吃沙子是因为它们没牙齿,不能咀(ju)嚼,将沙子吞入食道,可以把吃下去的食物磨碎,利于消化;骆驼之所以能在沙漠中长期“旅行”,是因为它胃里有存水的地方,驼峰中有脂肪,若找不到食物,骆驼可以拿它们维持生命……书能教会我们做人。有一次,有一本书  相似文献   

18.
色尘 《母婴世界》2011,(4):44-49
一颗、两颗、三颗……宝宝小小的贝齿一颗颗冒出来了,可爱到让你恨不得亲一口。不过,可不要忘记维护宝宝的小牙牙哦,嚼一嚼,磨一磨,宝宝牙齿更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一盒棉花糖     
我祖祖是家里最老的一位老人, 有九十二岁了,老得没有一颗牙齿了, 嚼不动硬的了,也走不动了,只能在家迈几小步。祖祖一生很勤劳,也心疼她的儿孙,每次我到祖祖床前看望她,她  相似文献   

20.
我闷闷不乐,因为我少了一双鞋,直到我在街上,见到有人少了两只脚。年少时我很喜欢这段话,就将它记在心里,像咀嚼一枚橄榄一样,我常在心里咀嚼这段话。随着阅历的增长,思考的深入,我渐渐发觉,正如一枚硬币有着不可分割的两面,这段话其实也有它的背面,我试着将它写下来:我闷闷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