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述、研讨和提问"的教学活动方式是指以学生的课堂表述、研讨和提问为主要外显行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这种以学生为表述、研讨和提问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与教师原来的教学方式有很大不同,实际上是要从原来习惯的"以教论教"进入到"以学定教"的状态,其中充满着教师对自己原有状态的反思与突破,而此过程即教师德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路毅 《考试周刊》2011,(71):197-198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提问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一节的教学为例,浅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相似文献   

3.
"自主、合作、探究"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实现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的"教"向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转变,这是当前课堂教学在方式方法研究上的热点和关键点。 关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界定,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表述。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周正洪 《考试周刊》2011,(81):72-73
数学课堂提问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离开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而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当前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还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提问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提问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合理掌控教学节奏,突出教学重点,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刁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活动。提问策略的恰当运用凸现了以目的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理念,在具体实施中,教师通过关注问题类型、提问时机、提问方式、提问对象以及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和评价反馈,形成提问的主体兼顾性策略与程序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月华 《考试周刊》2011,(20):63-64
课堂提问又称"设疑",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提问等形式,试图引出言语反应,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探求真理、创造发明的起点。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维,才能进行探索,科学研究如此,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理念及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现代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堂提问是师生间面对面的答问活动,通过它可以及  相似文献   

8.
刘小柽 《考试周刊》2010,(26):79-80
提问是日常教学中常常用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它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提问得"好",提问得"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发挥提问的思维导向作用和启发作用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课堂效率起着重要性的作用。本文作者结合一些教师上的示范课和研讨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探索和思考,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晶 《文教资料》2009,(36):55-56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得当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为此,教师应从问题设计目标.提问表述。学生已有认知、心理水平和思维过程等方面分析、对比多种提问方式,从而进行有效提问。  相似文献   

10.
转型课堂的特征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这三句话是从概念上来讲的。从宝山区"追求学生表述、研讨和提问的课堂"的实践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以学定教"是讲教师教的活动的出发点,"先学后教"是讲教和学的先后顺序,"以学为主"是从时间上来描述学的重要性。这三句话对转型课堂的概括非常准确精要,对帮助老师们理解转型课堂的内涵和特征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高效率是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依据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师生的主体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的结构类型、学生学情,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学要素的作用,科学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建构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熟悉改革的不断发展及深入,课程教学转变了教学目标,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评价转为“将学生作为主体,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核心素质,达到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如何拓展学生积极学习数学方法成为重点任务,教师需要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并通过引导及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勇于提问,使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怎样制订和制订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每个教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这里概括出制订课堂在教学目标过程中几种常见的错误,希望能帮助教师防止错误于未然。一、课堂教学目标主体错误课堂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结果的预期,所以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表述课堂教学目标时可以省略目标主体,但这是以不影响对目标的领会为前提的。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有的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没有表述出目标的主体,但如果为其加一主体即可以明显看出其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师。例:一位中学物理教师在设…  相似文献   

14.
主体参与型课堂英语教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为特点,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提高为目标,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结构。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1)三维的教学设计观念。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还要设计学生如何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意在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衡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自主深入的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这就涉及到作为课堂"主导"的老师如何发挥"导"的作用了,而教师的"导",很大程度上要靠巧妙设疑、灵活提问来实现的。因此,教师有效的提问不仅能让学生带着疑惑走进课堂,主动参与学习,还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6.
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为特点,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提高为目标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结构。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1)三维的教学设计观念。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还要设计学生如何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创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十余年了,教育的根本问题始终未得到真正解决,"形式主义""换汤不换药"等现象仍旧存在,如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法——"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法,就是证明。下面就"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法的概念与特征、现实处境以及负面效应等谈谈笔者的看法。一、"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法的概念与特征所谓"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法,就是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新课改理念的一种课堂教学目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课堂提问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手段,是教师最熟悉、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必须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思维,促进教学最优化。而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提问浅显、琐碎缺乏整体性和序列性,忽视对学生行为的分析等一些问题,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中心在教学,教学的中心在课堂,课堂的中心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中。课堂教学组织的目的在于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组织的任务是组织环境和组织内容,组织环境即组织学生的注意,组织课堂的氛围,组织内容即组织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课堂教学组织的方式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表现为安排、提问、点评等"看得见"的组织技术,隐性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表现为考察、判断、选择、构思等"看不见"的组织智慧。课堂教学组织既有科学性的一面,又有艺术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进行相互交流的方式,是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手段和途径。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的内容应体现层次性,并注重质与量。提问的内容不能只限于"尖子生"或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还应顾及中等生和后进生,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体验学习成长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