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华西里·亚历山大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的遗著。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校长达三十二年之久。本书就是他办学的比较全面、完整的总结。该书出版后,引起苏联社会和广大人民的极大的重视。本书编辑序言指出,该书之所以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解决了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对苏联青年一代的中等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今年8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套对世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曾产生重大影响的苏联大型经典教育理论著作,在我国再版过多次。教育科学出版社再次把它重新隆重推出,可谓匠心独运。它呼应了我国目前正在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在《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3.
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以其毕生的精力对共产主义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他在其著作中,深刻地研究和论述了年轻一代共产主义道德信念的形成与培养问题,认为道德信念既是道德教育的结果,又是衡量学生道德面貌的主要标志;并对如何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对我们当前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是很有启发的。现就他关于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与培养问题作点评述.  相似文献   

4.
博览书屋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作者:B·A·苏霍姆林斯基/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定价:19.00元苏霍姆林斯基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极其丰富生动,他的著作被誉为教育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马卡连柯(1888-1939)是苏联卓越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共产主义教育事业。马卡连柯从17岁起,就开始了教师生涯。十月革命后不久,他受命先后在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工作达16年之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卓越的教育才能,教育了三千多名流浪儿和违法青少年,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教育改造成有用的“真正的新人”。马卡连柯在三十余年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教育理论的研究。他留下了多达一百多种、数百万字的教育理论著作和教育文艺创作,主要的有反映高尔基工学团教育实践的《教育诗》和反映捷尔住斯基公社教育实践的《塔上旗》等。这些著作记载了他  相似文献   

6.
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  相似文献   

7.
陈涵 《文学教育(上)》2009,(16):106-107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作品也被认为是“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而《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书中表达了他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让学生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8.
教育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由世敏、寒薇合译的《爱情的教育》。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卡娅根据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手稿整理而成的。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谈教育的书籍。爱情教育,它包括怎样认识爱情的本质,怎样培养、陶冶青少年的高尚心灵从而正确对待爱情等一系列问题,本来就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但在我国教育界,由于过去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一向对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乌克兰人)在60年代写了一部《关于共产主义教育探讨》,其中提出了他对教育问题的一些观点。该著作在《国民教育》杂志上连载后,在前苏联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些人赞赏,有些人持批判态度,以致这部著作成为争议最大的著述之一。鉴于这部著作在我国尚未译载过,并且其中包含一些现在还有现实意义的有争议性的教育观点,故摘译出来,以供读者批判地读它。  相似文献   

10.
《要相信孩子》一书是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几十年来对青少年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体验的总结,是他对教育工作反复思考的产物。全书共分十二个题目,贯穿全书的一个主题是:教育者要相信自己的教育对象;抓住儿童的上进心,是教育的决窍。书中充满了作者对受教育者的无限深情和信任,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工程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读了这本书,我们的教师、家长和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会得到很大的教益和启迪。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实践中善于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耐心寻找儿童心灵中的发光点,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导引1郾作者简介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著名教育家。他一生发表著作40余部,论文600多篇,童话故事1200多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获乌克兰国家奖。《家长教育学》等文章构成了“教育四部曲”。他的作品被译成50多种文字出版。因其教育业绩突出,曾获列宁勋章、红星勋章、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各一枚。2郾问题导读面对逆境,怎样让弱小的“自我”逐渐走向坚强?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短文,对正在成长的中学生,一定会有所教益。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苏〕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次,有一家人在假日里到森林中去游玩:父亲…  相似文献   

12.
1983年苏联出版了丘古耶夫斯基的《敦煌汉文文书》。这是近年来苏联出版的一部重要的敦煌学研究著作。原书末尾附有一篇英文《概要》,介绍了苏藏敦煌文献的来源及其研究历史,作者编著该书的考虑及方法,以及根据敦煌文献对一些历史问题提出的认识。为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现将其《概要》译出,以飨敦煌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在教育事业上却奉献了35年。尤其在帕夫雷什中学期间,他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孩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于1989年在前苏联出版,2006年在我国翻译出版,是一部关于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总结的著作。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由作者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所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不少教育学著作提出了一个观点——“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和主体”。就笔者则知,以下四本《教育学》是这样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苏联巴拉诺夫编著,李子贞等同志译校的《教育学》(以下简称巴编《教育学》)提出“儿童是教育的客体和主体”(该书第7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教育学》(以下简称人教版《教育学》)提出“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该书第65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教育学》(以下简称吉林版《教育学》)提出“学生既是施教的客体,又是教育的  相似文献   

15.
实力派畅销回眸2004年教育教学通俗理论读物的出版销售情况,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赞可夫等中外教育名家的通俗理论教育名著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朱永新、魏书生、于漪、李镇西等一批实力派教育专家的著述热销。而像《国际教育新理念》《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给校长的建议——101》等一批思想性、可读性兼备的著作继续赢得教师的青睐。2004年在国内原创教育教学通俗理论读物的出版方面,几大专业教育出版社纷纷重拳出击,精彩纷呈。如《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中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十分重视学生课外、校外活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过学生活动使“青少年迈上科学思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年不能没有游戏和童谣,同样也不能没有音乐。可见,有童年就必有童谣。回忆我们的学生时代,当青年歌手成方圆弹着吉他唱响《童年》时,几乎是一夜之间,全国的青少年都会哼唱。《童年》之所以流行这么快、这么广,就是因为歌曲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广大青少年的心声。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18.
列·符·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著名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教育家。他先后发表了150多种著作,有的已在美、英、日等十几个国家翻译出版,有的已成为苏联广大教师的“必读书”。《和教师的谈话》、《教学论与生活》、《教学与发展》是他的代表作。在他著作中,根据他多年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书林漫步     
李涛  何昆莉 《陕西教育》2009,(12):59-59
《给教师的建议》是本教育经典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奈建议》。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  相似文献   

20.
读完《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两本著作,最让我钦佩的是苏霍姆林斯基以劳动教育贯穿其全部教育的始终,并以此为基础与核心追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马克思“教劳结合”的思想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中得到了具体的运用、发展与创造。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无疑是马克思“教劳结合”思想的伟大实践者。时至今日,能够超越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教育实践家似乎还没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