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环境规制、绿色金融发展与工业企业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问题,将三者纳入统一分析框架,采用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面板数据,以动态演化博弈分析为理论支撑,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角度实证研究环境规制、绿色金融发展与工业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绿色金融发展与工业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与创新产出显著负相关。(2)环境规制在绿色金融发展与工业企业创新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3)环境规制与工业企业创新产出存在“倒U”关系和非线性调节效应。(4)工业资本集中度与工业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外商投资规模和企业利润水平与工业企业创新显著负相关;工业企业销售产值比重对工业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不显著,但与企业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当前南京已形成"财政金融政策引导扶持+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科技金融产品业务创新+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的发展模式,重点扶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针对后疫情时期金融创新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现状和不足,就金融创新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细化科技型小微企业认定标准,为政策精准实施提供政策支撑;完善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均衡发展科技金融业务;优化政策操作流程,引导民营创投机构投资,提升政府引导基金运作效率;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南京金服"的各项功能;打破中小微企业"征信悖论",推动中小微企业联盟链建设;改善商业生态环境,搭建综合平台,持续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自生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小科技型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等特点,但无论从实际中还是理论研究中,融资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小科技型企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文章分别从中小科技型企业本身、商业银行贷款、政府支持、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等方面探索了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区域科技基金、转创新基金为担保基金、成立民间资本风险投资市场、供应链融资和联合融资等解决天津市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现存的问题,阐释了自贸区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将有助于释放制度红利,增进金融体制与科技创新的相容性,以及获取相应市场回报,并从政府政策、信贷市场、资本市场、风险分散保障四方面构筑更具效率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型金融支持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19年中国上市企业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并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进一步运用机器学习—随机森林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赋能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且对国有、大规模以及高污染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赋能效应更强;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金融风险间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存在网络效应。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科技型企业自身实力不够、资本市场运作乏力、多方联动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和科技金融专业化服务人才匮乏等问题,通过借鉴美国科技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河南省科技金融的发展对策,比如提高科技企业自身的研发实力、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体系建设、构建以"政府引导监督、金融主导培育和中介服务支持"三位一体的多方联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构建完善的科技金融专业人才队伍等,希望可以促进河南省高科技产业与金融快速融合,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9,(1):59-64
近年来我国科技进步取得长足发展,科技支撑力显著提升。本文通过建立科技支撑力评价模型,在熵权法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的实证研究,寻找科技人力投入、资本投入、科技产出效益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人力投入和创新资本投入对创新绩效均有正面影响;资本投入的绩效大于人力投入的绩效;东部和西部研究生毕业人数开始出现了无效供给和结构性失衡。最后提出通过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支撑欠发达地区反梯度发展;通过科技平台供给侧改革,促进资源深度聚合;通过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更快地实现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9~2018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得出如下结论:以全国样本来看,科技金融显著地提高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但这种关系是非线性的,即在经济水平越高的省份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分地域来看,东部地区科技金融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技金融能够显著推动经济发展,但在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低下的中、西部则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虽然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创新成果的公共性与创新行为的风险性使得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因此,政府有必要激励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纠正“市场失灵”。在国外,检验政府创新投入和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但至今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结论。而国内的研究明显不足,不仅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且实证研究还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少严格的理论模型基础;二是估计方法的选用不合理;三是探讨非线性关系,寻找政府最优激励行为的研究较少。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导致估计结果的偏误,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为优化我国政府激励企业科技投入行为提供无偏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9,(2):77-80
基于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流通经济系统的CES生产函数模型实证考察流通创新的技术进步偏向,并进一步通过静态面板模型分析其区域异质性问题。研究流通创新的技术进步偏向发现,全国总体技术进步指数为0.062,属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而负向技术进步特征值反应流通创新技术进步增长率低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东部地区的资本技术进步生产率低于劳动技术生产率1.9%,中部地区低1.5%,西部地区低0.8%;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在流通创新技术进步上均属资本偏向型,西部地区属于劳动偏向型。研究流通创新技术进步的区域异质性发现,资本存量、就业人数、人力资本、外资占比、产业升级和政府干预等因素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其中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呈贡献度东中西递减态势,且资本存量影响十分明显;劳动力对东部的贡献有限,对中部影响为负,对西部检验结果不显著;外资投入对东部和中部的影响为负,对西部检验结果不显著;产业升级对东部贡献明显,但在中、西部呈负效应;政府干预对三大区域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1.
大学智力资本、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 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部分"211工程"院校为调查对象,对其智力资本、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科技投入资本与大学智力资本对创新数量绩效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科技投入资本对创新数量绩效存在"倒U"型的影响关系;(2)大学智力资本与科技投入资本对创新数量绩效有互补的交互效应;(3)对大学创新质量绩效起主要作用的是智力资本,科技投入资本作用很小;(4)提高大学智力资本有助于获得较多的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在创业板和"新三板"等资本市场上进行积极探索,但这些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绝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依然通过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本文以安徽省合芜蚌为例,综合分析了银行在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领域所做的创新举措及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对技术创新(R&D)效率影响的总量实证文献较多,而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研发效率的比较研究较少.通过构建模型分析金融与技术创新效率的相互作用,针对不同规模与技术密集程度企业的融资来源提出三个理论假设,并采用广东省2002-2008年企业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得出结论:外源融资对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按照中小传统企业、大型传统企业、大型科技企业、中小科技企业的次序由弱增强;不同融资来源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不同,按风险投资、FDI、民间借款、银行、证券的次序由弱增强;外资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效率有抑制效应,劳动力对技术创新效率有挤出效应.这些结论与本文的假设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22,(1):115-121
通过Super-SBM模型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进而构建面板门槛模型研究政府资金补贴对不同企业规模的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省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明显,效率值高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其他地区效率值较低;政府资金补贴对不同企业规模的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单门槛效应,高技术企业规模小于门槛值时,政府资金补贴对绿色创新效率促进作用较小,而企业规模大于门槛值时,政府资金补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系统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问题,对加速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实现建立创新型国家目标,保持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安徽省为例,结合1993-2009年间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到以下结论:金融结构和创新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长期正相关;金融效率与科技创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系统探讨“以地谋发展”模式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机制,利用2009―2020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以地谋发展”模式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发现地方政府以土地驱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阻碍了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以地谋发展”模式主要通过政府投入效应、资本逐利效应以及生活成本效应三种渠道抑制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同时,通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发现“以地谋发展”模式与城市创新之间的关系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即随着工业用地规模的持续扩张,“以地谋发展”模式对城市创新的阻碍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运用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编制的普惠数字金融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于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我国区域创新效率;从数字金融维度上来看,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但是数字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分...  相似文献   

18.
刘献丽 《天中学刊》2007,22(5):64-66
我国科技型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最重要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影响我国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的三个主要因子中效应最大的是企业激励因子,其次是市场激励因子和政府激励因子.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2—2021年173家上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财政补贴与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期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研发投入以及企业价值存在正向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在当期财政补贴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显著正向中介效应。基于研究结论,分别从政府和企业角度提出相关建议,认为政府应该健全补助政策、加强政府补助的成果监督和管理以及加大国内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企业应提高研发效率并积极参与研发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20.
以环太湖地区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环太湖地区的创新集聚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证明:E-G指数、LQ指数都显示环太湖地区的创新程度呈现了逐步扩大的变化趋势;同时,通过以环太湖地区的创新产出为被解释变量,以创新投入和一阶滞后的被解释变量为解释变量,建立动态的空间误差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为环太湖地区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投入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以上结论提供的政策启示是建立环太湖地区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